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指挥控制的新构想:企业的未来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8108057
  • 作      者:
    (美)Marius S. Vassiliou,(美)David S. Alberts,(美)Jonathan R. Agre著
  • 出 版 社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何明,1978年11月出生于新疆石河子。现为解放军理工大学军事信息学教研中心副主任,教授、双博士后、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公共安全、应急指挥与控制、互联网+等领域教学和研究工作。任江苏省社会公共安全应急管控与指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江苏省信息网络安全协会常务理事。国家住建部信息化项目验收专家、江苏省科技厅科技咨询专家、江苏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发表论文百余篇。编写学术专著4部,译著1部;主编江苏省地方标准4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荣立“三等功”2次。
  
  柳强,1983年10月生于辽宁省锦州市。现为海军指挥学院信息战研究系讲师,解放军理工大学博士生。长期从事指挥控制系统工程、信息作战仿真等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参与多项全军重大科研项目。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余篇。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荣立三等功1次。
  
  李照顺,1963年3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现为海军指挥学院信息战研究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和参与多项军内外科研项目。长期从事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信息作战仿真等领域教学和研究工作。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海军院校优秀教材评选二等奖2项、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次。发表各类学术论文80余篇。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1次,荣立三等功1次。
  
  闫红伟,1976年8月生于河北省无极县。现为总参第六十一研究所信息化总体研究部工程师。从事指挥控制理论和科技情报研究工作,参与完成了多项军内科研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指挥控制(C2)是有关组织与技术方面的属性和流程的集合,企业籍此安排和使用人力、物力以及信息资源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指挥控制的新构想-企业的未来》
  指出相互关联的四大趋势,它们分别或共同体现了当代C2领域的技术和实践水平,重塑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挑战.《指挥控制的新构想:企业的未来》分析的四大趋势是:
  大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行动和企业的复杂性增加,军事机构彼此形成联盟,各种地方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也成为伙伴关系;
  鲁棒的网络化环境——得益于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ICT)极为广泛的应用信息的创建能力、处理能力和分发能力有了空前的提升,敌我双方几乎所有想掌握信息通信技术的人都能唾手可得;
  泛在数据——包括原始的和加工后的信息量空前巨大,它们是各类人员和指挥控制系统必须关注的;
  新型组织形式——如分散的、网络赋能的指挥控制方法,在技术上变得更加切实可行。
  《指挥控制的新构想:企业的未来》分析了大量历史案例和实验证据,以证实指挥控制出错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使其恢复正常未来成功的企业将采用敏捷的方式重新配置其所用的指挥控制方法,《指挥控制的新构想:企业的未来》除对该主题的重要性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外,还提供了选择合适的组织方法必须考虑的因素,以适应当前的任务和环境。
展开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指挥控制的概念
1.2 本书主要内容
1.3 还未涉及的内容
1.4 楔子:两次行动的故事
1.4.1 纳尔逊在特拉法尔加的胜利
1.4.2 1980年的美国人质营救行动
1.4.3 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第2章 影响企业未来的大趋势
第3章 大趋势1:大问题
3.1 大问题的难度
3.2 规模和可负担性
3.3 动态性和时间压力
3.4 问题复杂性和残存的不确定性
3.5 风险
3.6 大问题对传统企业的压力

第4章 大趋势2:鲁棒的网络环境
4.1 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增长
4.2 技术上的爆炸式增长主要在民用领域
4.3 商用信息通信技术更好吗?
4.4 对军事指挥控制的意义
4.4.1 意义1:每个人都可得到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
4.4.2 意义2: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鲁棒的网络环境让新的组织形式成为可能
4.4.3 意义3:新兵已经熟谙新技术
4.4.4 意义4:军事机构在可能的情况下一定要采用民用信息通信技术
4.4.5 意义5:当民用信息通信技术不能胜任时军事机构仍必须进行专门研究
4.4.6 意义6:通过保持创造性和采纳一些民用创新做法军事机构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复制商业的成功
4.5 小结

第5章 大趋势3:泛在数据
5.1 引言
5.2 泛在数据的根源
5.3 泛在数据产生的问题
5.3.1 作战人员的数据过载
5.3.2 数据量
5.3.3 数据的可信性
5.3.4 共享与互操作性
5.4 数据与信息质量
5.4.1 数据与信息质量的度量指标与工具
5.4.2 企业信息质量
5.4.3 信息质量与C2
5.4.4 信息质量影响C2活动的例子
5.5 技术解决方案
5.5.1 数据监护
5.5.2 大数据分析
5.5.3 装载平台级处理
5.5.4 人机接口
5.6 技术与C2组织
5.7 小结

第6章 大趋势4:新型组织形式
6.1 引言
6.2 C2方法
6.3 C2方法空间
6.4 集体努力的C2方法空间
6.5 商业组织
6.5.1 明茨伯格的组织原型
6.5.2 阿斯顿研究
……
第7章 C2是如何出错的
第8章 实验证据与分析
第9章 未来的企业
附录A
附录B
术语对照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