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483003
  • 作      者:
    (英)马丁·吉尔伯特著
  • 出 版 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20世纪英国著名战争纪实作品之一,英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
  ★出版至今再版9次;
  ★身为丘吉尔助手及密友,掌握有关二战的第一手资料,包括私密档案、日记、回忆录和文献资料,用近十年严谨考证写就的一部二战史;
  ★闪击波兰、巴黎的解放、“市场花园”行动、可怕的坦克大战……作者将各重大历史事件娓娓道来,使之跃然纸上;
  ★英国六届首相推荐阅读。

展开
作者简介
  马丁·吉尔伯特,英国著名二战研究专家,温斯顿?丘吉尔的助手及密友,丘吉尔官方传记的作者,历任六届英国首相的智囊团成员。著有81部作品,代表作品有《丘吉尔传》《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二十世纪史》《大屠杀:犹太人的悲剧》《英国历史地图》《美国历史地图》《俄国历史地图》等。他是牛津大学默顿学院研究员、密歇根希尔斯代尔学院荣誉研究员。1995年,由于对英国历史和国际关系所做出的贡献,吉尔伯特被授予爵士爵位。
展开
内容介绍
  马丁·吉尔伯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被誉为20世纪英国伟大的战争纪实作品,出版至今已再版9次。吉尔伯特作为丘吉尔的助手及密友,凭借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包括私密档案、日记、回忆录和文献资料,集十余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
  吉尔伯特以时间为主线,完美地掌控了这场战争的庞大规模和军事战略,对历时六年的二战中的大小战役均有详实的记述。吉尔伯特凭借其卓越的洞察力,将指挥决策、竞争与罪恶三个不同的要素,与陆海空军的作战经历充分结合,展现了这场人性、勇气与野蛮纠缠的大战。关于人的故事,更是他这本书里非读不可的内容。他们的经历撕开了冰冷统计数字背后人类的痛苦,构成了二战中英勇绝伦、不畏牺牲的宏伟画卷。
  同时,吉尔伯特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这场可怕的战争是否有其价值所在?什么造就了苏美冷战、蒋介石败走的历史格局?在美国投下原子弹后,日本高层的心态如何?原子弹是否是日本投降的直接原因?……马丁·吉尔伯特在本书中对1939—1945年间席卷世界的这场大战进行了扣人心弦而一针见血的描述,并从独特的角度得出了关乎历史和未来的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新结论。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精装)》:
  那么,二战造成的4600多万名遇难者当中,谁是第一位死难者?他是阿道夫·希特勒的集中营中一位不知名的囚徒,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罪犯。为了制造德国遭到波兰入侵的假象,1939年8月31日晚,这个人被套上波兰军服,押解到德国边境城镇格莱维茨。盖世太保将他枪决后,还匪夷所思地在当地电台散布“波兰发动进攻”的假新闻。第二天早晨,德军开始突入波兰境内。希特勒在解释入侵行动的缘由时声称:“格莱维茨的电台站遭到波兰正规部队的攻击。”
  为了纪念帮助制造格莱维茨骗局的党卫军头目希姆莱,此次行动被命名为“希姆莱”行动。就在8月31日晚,刚刚成为德国盟友不到一星期的苏联,在苏蒙边境地区的对日作战中取得了胜利。苏军部队在朱可夫上将的率领下,在诺门坎挫败了日本第6集团军最后的抵抗。这场战役刚刚结束,另一场战争随即打响,即历史上所谓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行动,并不是1914—1918年一战战术的翻版。一战时期,步兵相互推进,直至在堑壕沿线受阻,然后向据壕驻守的敌军发起一波又一波的攻击。希特勒的战术被称为“闪电战”。第一步,德军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动空中打击,将防御方的大部分空中力量摧毁在地面上。第二步,德军出动轰炸机,对防御方的公路铁路网、部队集结点和弹药库以及民事中心实施打击,制造混乱和恐慌。第三步,德军俯冲轰炸机对行进的人群实施搜索,并且不间断地进行轰炸。与此同时,在当地难民躲避迫近的德军士兵时,德军战机用机枪对难民进行扫射,造成公路上一片混乱,从而对防卫部队向前方行进构成阻碍。
  闪电战不仅在空中实施,同时也在地面进行。首先是摩托化步兵、轻型坦克和汽车牵引式火炮实施一波又一波的攻击,尽可能将战线向前推进。随后,重型坦克向乡村、侧翼城市和据点等纵深挺进。在造成大量破坏和穿越广袤地区之后,德军步兵在炮兵的大力支援下,对渗透的地区实施占领,解决当地仍在进行的抵抗,并且与实施第一波攻击的机械化部队会合。
  在德国向波兰发动攻击24小时后,波兰政府发布公告称,有包括12名士兵在内的130名波兰人在华沙、格丁尼亚及其他几座城镇的空袭行动中丧生。公报还宣称:“有两架德军轰炸机被击落,4名占领军士兵在奇迹般地脱逃之后又被俘获。”星期五下午,41架德军战机编队出现在华沙东部地区上空。人们目睹了在市中心上空进行的惊心动魄的空战。
  希特勒入侵波兰,不仅是为了重新夺回1918年失去的土地,还企图将德国的统治强加于波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希特勒下令党卫军3个骷髅团跟随在德军地面挺进部队之后,在德军战线控制范围内实施所谓的“警务安全”措施。在战争的第一天,负责指挥这3个团的提奥多尔·艾克向聚集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的军官们解释执行这些措施的意义。艾克解释道,为了保卫希特勒的德意志帝国,党卫军必须“囚禁或消灭”纳粹主义的所有敌人。即使是骷髅团在集中营练就的“绝对、执着的严酷”,也不能完全达到这项任务的要求。
  这些话语充满了不祥之兆,并且很快就付诸行动。就在德国入侵波兰后一个星期内,骷髅团的2.4万名官兵准备着手执行任务。在将德军士兵运往东线的一节火车车厢上,有人用白漆写道:“赶赴波兰痛击犹太人。”战争的受害者中不仅有犹太人,还有波兰人。就在艾克向骷髅团发布指令两天后,海因里希·希姆莱向党卫军上将乌多·冯·沃伊尔施通告,他准备“在新近占领的上西里西亚部分地区对波兰人新兴的起义行动坚决实施镇压”。“坚决”的措辞可解读为“残酷无情”。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德国入侵波兰(1939年9月)
第二章 波兰战败(1939年10月)
第三章 芬兰的抗争(1939年11月)
第四章 斯堪的纳维亚战场(1939年冬—1940年)
第五章 德国的西线攻势(1940年5月)
第六章 敦刻尔克(1940年5月)
第七章 法国战役(1940年6月)
第八章 英国的决心(1940年6—7月)
第九章 大不列颠战役(1940年8—9月)
第十章 “战争已经赢了”——希特勒(1940年10月)
第十一章 罗斯福新政(1940年冬—1941年)
第十二章 扩大战争(1941年1—3月)
第十三章 德国征服南斯拉夫和希腊(1941年4月)
第十四章 克里特岛的陷落与非洲战场(1941年4—5月)
第十五章 德国入侵苏联(1941年6月)
第十六章 东方的恐惧(1941年7—8月)
第十七章 向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挺进(1941年9月)
第十八章 陷入困境的苏联(1941年9—10月)
第十九章 德国征服的极限(1941年11—12月)
第二十章 日本突袭(1941年12月)
第二十一章 “我们不再是孤军奋战”——丘吉尔(1942年元旦)
第二十二章 打响全面战争(1942年春)
第二十三章 抵抗运动与恐怖行动的扩散(1942年夏)
第二十四章 轴心国的胜利(1942年7月
第二十五章 瓜达尔卡纳尔岛—迪耶普—阿拉曼之战(1942年8—9月)
第二十六章 斯大林格勒与“火炬”行动(1942年9—10月
第二十七章 同盟国扭转战局(1942年冬)
第二十八章 卡萨布兰卡——胜利的蓝图(1943年1月)
第二十九章 德军陷入危难(1943年2月)
第三十章 “把敌人赶到海里去”——蒙哥马利(1943年春)
第三十一章 “轴心国的第一道裂缝”——罗斯福(1943年夏)
第三十二章 溃退中的德国和日本(1943年秋)
第三十三章 “在东线战场流血而死”——戈培尔(1943年冬)
第三十四章 安齐奥—卡西诺—夸贾林(1944年1—2月)
第三十五章 轰炸—驱逐—大屠杀(1944年2—3月)
第三十六章 抵抗—破坏—欺骗战(1944年春)
第三十七章 诺曼底登陆日(1944年6月)
第三十八章 德国被围(1944年7月)
第三十九章 解放波兰与法国之战(1944年夏)
第四十章 解放之路(1944年8月)
第四十一章 挺进德国,剑指菲律宾(1944年9月)
第四十二章 寸土必争(1944年冬)
第四十三章 飞弹—自杀式飞行员—死亡之行(1945年1月)
第四十四章 柏林—马尼拉—德累斯顿—东京(1945年2—3月)
第四十五章 混乱不堪的轴心国与冲突不断的同盟国(1945年3—4月)
第四十六章 罗斯福、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之死(1945年4月)
第四十七章 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5月)
第四十八章 德国战败,日本拒不投降(1945年5—7月)
第四十九章 阿拉莫戈多—波茨坦—广岛(1945年7—8月)
第五十章 日本战败(1945年8月)
第五十一章 惩罚与纪念(1945—1952年)
第五十二章 “未竟的事业”(1953—1989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