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研究:创新·合作·空间·治理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70887
  • 作      者:
    曾刚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等领域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扩散与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发展与规划、产业集群、企业网络研究等。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上海市政府、广西南宁市政府、德国DFG(德国国家研究基金会)以及其他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研究项目30余项;在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独立或与人合作完成的4本专著先后在国内或国外出版发行。
展开
内容介绍
  《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研究:创新·合作·空间·治理》聚焦创新合作,从区域创新体系、全球生产网络、全球创新网络等创新合作科学基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工、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金融、物流等重点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以及产业链合作、创新合作、开发区合作、政府间合作等长江经济带区域治理等三大方面入手,全面系统探讨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升级、创新发展问题,以期为长江经济带科学规划、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光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是ICT产业发展历程中三大里程碑性质的重大技术进步,促进了应用与服务领域的激进式创新,带来了整个产业业态的重大变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全球主要国家围绕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市场应用展开了激烈竞争和选择性合作,即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ICT技术的创新、运用和渗透,ICT产业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也表现出抵御衰退、复苏经济的强劲动力,ICT产业进入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阶段。在全球化浪潮下,ICT产业链全球化分工的格局愈加明显,国际合作已经成为ICT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创新的必经途径。2009年2月18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及《“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标志着中国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昂首加入全球竞争大潮,力争从信息技术产业大国、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迈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强国,并有效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
  在此背景下,在传统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同时,长三角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最大的集聚地,电子信息制造环节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显著加快,有效促进了安徽、武汉、重庆、成都等中上游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长三角地区聚焦发展新兴产业、核心设备与工艺研发、市场应用创新,中上游重点城市集聚发展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密集型的制造装配环节的电子信息产业流域生产网络与创新互动网络。有效应对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乏力、出口增长的外部市场形势,积极利用电子信息业产业链全球分工合作深化的国际趋势,切实促进长江经济带上下游之间电子信息产业的分工合作,优化流域生产与创新合作网络,更好地服务内需市场,增强国际竞争优势,是长江经济带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4.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结构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明确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4.2.1主导行业及产业链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战略新兴产业是国家未来重点扶持的对象,其中信息技术被确立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长江经济带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等。
  其中,下一代网络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的基于分组技术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代表了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下一代通信网络对用户、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网络结构,因此成为全球通信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各种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一些专项技术论坛都在积极组织、推进各种设备接口和信令协议的标准化;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三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那些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从而影响了软件开发及测试;而“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集成电路是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用于计算机、手机自动化设备等生活工作各领域,是智能化设备的核心。集成电路主要分为芯片设计业、芯片制造业、封装测试业,其中芯片设计业占全行业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1/3左右,芯片制造业、封装测试业比重占2/3,形成较为均衡的三业结构。
  ……
展开
目录
第1篇 协同创新科学基础
第1章 区域创新体系
1.1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的兴起
1.1.1 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
1.1.2 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转机理
1.1.3 高效率区域创新体系的共性
1.2 区域创新体系的模式分异
1.2.1 区域创新体系模式的分异化
1.2.2 区域创新体系模式的趋同化
1.3 跨界区域创新系统
1.3.1 新型区域创新体系
1.3.2 跨边界区域创新体系运转模式
1.3.3 不同尺度创新系统的耦合
1.4 区域创新体系耦合与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
1.4.1 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耦合
1.4.2 长江经济带创新系统区域内部的战略耦合
第2章 全球生产网络
2.1 全球生产网络内涵及其理论架构
2.1.1 全球生产网络概念
2.1.2 全球生产网络理论
2.1.3 全球生产网络研究动态
2.2 全球生产网络理论的核心内容
2.2.1 曼城学派的全球生产网络理论
2.2.2 管理学派的全球价值链理论
2.2.3 全球生产网络与全球价值链研究比较
2.3 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在创新研究中的应用
2.3.1 已有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的创新研究
2.3.2 未来有待深入的研究议题
2.4 全球生产网络视角对长江经济带创新合作研究的启示
2.4.1 区域内产业合作
2.4.2 区域内创新合作
2.4.3 产业升级、产业链治理与区域发展
2.4.4 生产一创新网络的演化及其影响机制
2.4.5 推动长江经济带内创新合作的政策制定
第3章 全球创新网络
3.1 全球创新网络的概念及发展脉络
3.1.1 全球创新网络概念产生的背景
3.1.2 全球创新网络的相关概念辨析
3.1.3 全球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
3.2 全球创新网络理论主要内容
3.2.1 管理学派的全球创新网络理论
3.2.2 关系经济地理学派的集群网络理论
3.2.3 计量经济地理学派的网络资本理论
3.3 全球创新网络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启示
3.3.1 创新网络演化机理
3.3.2 创新网络演化因素
3.3.3 长江经济带创新能力提高的途径探索

第2篇 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
第4章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4.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概述
4.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结构
4.2.1 主导行业及产业链
4.2.2 产业规模及增速
4.3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
4.3.1 优势显著的长三角地区
4.3.2 光电子主导的中游地区
4.3.3 三网融合发展的上游地区
……
第3篇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治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