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上流云 中国文化名人琐记》:
木心的散文和诗歌,追捧者多,小说反被冷落,但我却喜欢他的精致巧意却不乏哲思的短篇小说,惜只有《温莎墓园日记》一册小集,其寥寥十几篇,有些是微型小说,写着月淡如水的故事,没有冲突,没有煽情,充溢着一湾泓水,淡定如神,却写出了一个灵动的世界,读来篇篇令人感叹、唏嘘。我想,也许只有如木心这般经历风雨人生,徜徉于中外艺术之上,却依然保有一颗浪漫、温润之心的人,才能用透彻而节制的笔调,写出了人生的无奈、情愫、重聚、别离与生死!迄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已出版木心著作二十多种,包括《木心画集》。先于2006年1月推出《哥伦比亚的倒影》,附一册《关于木心》的白皮书,全文刊登了1986年对他作品的讨论。这书,现还插在我电脑旁的书架上,随手抽出此书,就见陈丹青在发布会上的话:一‘我写书,我出书,就是妄想建立一点点可疑的知名度,借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来读木心先生的书。”这是其对亦师亦友——木心的一片至情。他称木心是“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即便是周氏兄弟所建构的文学领域和写作境界,也被木心先生大幅度超越”,还说,“他的文字有一种真正的母语的力量,非常精致,非常典雅,而且非常具有表现力。”如今,若回想2006年,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出版之际,读者对作者,可谓一无所知,但这本看似完全不起眼的小书,却掀起了一股“木心热”,一时洛阳纸贵。木心的其他著作也纷纷得以问世,如《鱼丽之宴》《西班牙三棵树》《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素履之往》《即兴判断》,直到近期的《云雀叫了一整天》《巴珑》《诗经演》等,每本都吸引了大批拥趸。木心先生,由陈丹青从纽约接回乌镇定居,那是“9·11”以后的事,记得我去拜访他时(通过桐乡熟人),是木心先生定居乌镇的第二年,因读了他的书,很想面对面聆听其教。也可以说,这是木心从海外回来的第一个春节。2007年春节后的暖冬,一个晴朗天的下午,我们至乌镇,木心先生正住在镇上一家名为“通安客栈”里,当时先生住二楼一个套间。当我们甫坐后,木心先生很客气,只见其投足举止,总透出儒雅且有一股欧化的味道,向你迎面袭来。他告我们说,现只是暂时借住旅店,自己的住房,当地政府正在装修布置中。我们问他从美国现代大都市纽约,突回归这寂寞的水乡小镇,能住得惯吗?他却说:“这里很清静,我在国外已二十多年,多么需要这样的地方,来安享晚年!”我从木心特别闪亮的眼神中,真正体味到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那种感觉。那日,已近晚霞的一缕阳光,正从木窗射进他坐的靠椅上,我们的谈话无拘无束,先生谈性很浓,也许那时接触他的人还少,不像日后若去拜访木心就难,要“从一扇边门进去,穿过走廊,从后门进厅堂”,还有男佣会对你说“不能拍照”等诸多规矩。那日,我们之间只是海阔天空,可以谈一切。谈他写的书,谈他的书画、闲章。而木心先生更是一位书蠹,对书特别敏感,文友绍平,跟他聊及自己的一方“谁非过客,书是主人”闲章时,木心马上建议他,应刻一枚椭圆形的闲章,内容就叫“书长寿”!足见他是多么爱书啊。我们带了一些木心出版的书,请他题签,他一口答应。而当我们谈及他哪册书特别令我们喜欢时,他就高兴地附上一句:“等一下我要送你们每人一本!”那样的时刻,倒使我们感到不好意思。但我发觉,木心先生少有客套寒暄,点上一支烟,总与来访者交谈文学艺术,不像有些作家见面签书了事。而他送你书,不急于签赠,聊到兴起处,竞可以忘却一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