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6》:
但在发展过程中,财政资源有限、担保资金不足,各级政府开始引入商业性民营担保机构。加上监管缺失、法律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商业性担保机构迅猛发展,数量上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由于担保行业的准公共品属性,商业性民营担保并不具备可持续的完全商业化经营模式,也难符合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行业定位。一方面,由于自身规模小、担保能力有限、风险管理和风险补偿能力不足,在“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倍”的监管下,仍面临过高风险,因此使得融资担保放大倍数的优势无法在风控体系健全的条件下实现,出现过度担保、违规现象频发、银担合作基础脆弱等问题。另一方面,利益驱动下的商业模式与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初衷相矛盾,商业性民营担保机构风险收益难匹配,也无法切实、持续发挥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作用。因此近年来商业性民营担保机构尽管数量上仍占优势,但业务规模不断萎缩,且机构数量逐渐缩减。截至2014年,政策性担保机构与商业性担保机构占比分别约为30%、70%。然而政策性担保机构在业务规模上占比逾60%,且发展稳步上升。2015年,外部经济下行和内部行业发展混乱问题交错,银行对民营担保机构更加谨慎,民营担保业务进入快速收缩通道。如2015年北京市民营担保机构新增贷款担保总额115.35亿元,同比下降37.70%,同时民营担保机构新增贷款担保额仅占全市新增贷款担保额的22.83%,与2011年的68 %高峰时期相比下降了34 %,行业洗牌持续。
与此同时,政策性担保机构发展同样问题不断。部分政策性担保公司也依仗国有身份护法而采取激进风格。2015年1月,全国第二大、河北省最大的国资担保平台、获AA+评级资质的担保机构河北融投,宣布交由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托管,且对外暂停了所有担保业务。融投担保是河北最大的国有担保公司,但其长期以来业务激进、盲目扩张,担保放大倍数由2013年的7.1大幅升至2015年的11.5,超越10倍的监管红线,甚至还可能存在关联担保、民间融资等违法违规行为。在经济低迷,房企和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情况下,公司代偿压力增大,2014年起开始陆续发生数起受保企业破产事件,2015年初公司陷入担保风暴,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甚至P2P等近50家金融机构面临项目违约、500亿元债权无人履行担保的险境。河北融投担保本是河北省政府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而成立,但其公开资料却显示其提供担保的数百亿元资管计划、信托贷款流向了房地产领域。因此政策性担保也存在与国家政策导向和地方重点项目脱节的问题,监管体系和制度亟待完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