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经济学是运用有关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法学理论和分析各种法律现象的学说,它以“个人理性”及个人主义方法论为研究方法基础,以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为核心衡量标准,以“成本—效益”及*大化方法为基本分析工具。本书在回顾侵权法经济学分析历史的基础上,基于法经济学中有关经济人、效用*大化和稀缺性三个基本假设,在波斯纳定理、帕累托*优标准、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标准和理性选择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个人主义方法论、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激励分析、均衡分析和博弈论等法经济学分析工具,对侵权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与侵权法密切相关的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归责原则、损害赔偿和法律适用等问题。通过经济学分析和解释,作者得出了一些有关侵权法方面的认识和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的侵权实体法规则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的侵权法律适用规则进行经济学评析,通过分析其中存在的立法不足进而提出完善建议。
第一章 侵权法经济学分析的文献综述/
第一节 侵权法经济学分析理论研究进程综述/
第二节 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经济学研究综述/
一、损害/
二、因果关系/
三、过错/
第三节 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经济学分析综述/
一、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经济学分析/
二、严格责任归责原则的经济学分析/
第四节 侵权损害赔偿的经济学分析综述/
一、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下最优可替代损害赔偿的
经济学分析/
二、严格责任归责原则下最优可替代损害赔偿的经济学分析/
第五节 侵权法律适用的经济学分析综述/
一、巴克斯特与比较损害说/
二、波斯纳与比较规制优势说/
三、对侵权法律适用规则的实证分析/
四、温考克—凯伊丝与政策和实用主义理论/
五、奥哈拉—里波斯坦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第六节 小结/
第二章 侵权法分析的法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法经济学的发展轨迹/
一、法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二、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与侵权法分析相关的法经济学基本理论/
一、波斯纳定理(Posner Theorem)/
二、帕累托最优标准(Pareto Optimality Criterion)/
三、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标准
(KaldorHicks Efficiency Criterion)/
四、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Perspective)/
第三节 与侵权法分析相关的法经济学基本假设/
一、经济人假设/
二、效用最大化假设/
三、稀缺性假设/
第四节 与侵权法分析相关的法经济学基本方法/
一、个人主义方法论/
二、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相结合/
三、激励分析方法/
四、均衡分析方法/
五、博弈论方法/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损害——基于威慑效能分析/
一、侵害人收益Vs受害人损失/
二、事前安全规制Vs事后损害责任/
第二节 因果关系/
一、事实原因和近因/
二、因果关系和最优注意水平/
三、因果关系中的不确定性/
四、不可预见性/
第三节 过错/
一、汉德公式——确定过错的标准/
二、确定过错的相关因素/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归责原则Vs预防激励/
第一节 注意水平/
一、单方事故/
二、双方事故/
第二节 行为水平/
一、单方事故/
二、双方事故/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侵权损害赔偿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可替代损害之损害赔偿的经济学分析/
一、归责原则Vs损害赔偿/
二、与确定损害赔偿相关的因素/
第二节 不可替代损害之损害赔偿经济学分析/
一、最优赔偿规则/
二、有效威慑Vs风险分散/
第三节 惩罚性损害赔偿金存在的经济合理性/
一、通过引导受害人积极追偿而达到最优威慑/
二、校正损失计算错误所致的补偿不足/
三、制止侵害人从事获得违法效用的侵权行为/
四、鼓励市场交易/
五、基于惩罚侵害人的目的/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侵权法律适用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分析模式:私人视角Vs国家视角/
一、私人视角:实现事故成本最小化/
二、国家视角:实现内国实体政策和规制利益的
最大化/
第二节 侵权行为地法(Lex Loci Delicti)Vs当事人
共同住所地法(Law of Common Domicile of Parties)/
一、适用侵权行为地法的经济合理性/
二、适用当事人共同住所地法的经济理由/
第三节 当事人意思自治(Party Autonomy)/
一、私人视角下事前选择方式和事后选择方式的
对比分析/
二、国家视角下事前选择方式和事后选择方式的
对比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对我国侵权法律制度的评析和建议/
第一节 我国侵权实体法规则之经济学评析/
一、预防性侵权责任的立法评析和完善建议/
二、补偿性侵权责任的立法评析和完善建议/
第二节 我国侵权法律适用规则之经济学评析/
一、效率视角下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二、规制视角下的属地法和属人法之争/
第三节 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类/
二、外文类/
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