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是一群乐于动手和分享、勇于冒险和实践的人。在思维百花争艳,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每一个创客的创新想法,都可能引发一场巨大的变革,“创客时代”已经到来。
《新创客时代》是“发现双创之星”大型主题系列活动的精华内容集中收录,生动地还原了创业红人在系列活动中的慷慨陈词,从这些生动的创业故事中,你不仅能读到创业的艰辛,也会读到成功的喜悦,甚至有可能为创业者奋不顾身的打拼流下热泪。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领悟到的不仅是创业维艰,更是从0到1,也只有具备这种行动的勇气,创客才能走到成功的彼岸。而作为曾经的创业者,现在的创业名师,则有更多情怀,更多故事和新创客们分享。本书在提供新创客们的创业故事之外,还收录了创业名师们的精彩指导,相信,有了创业者和名师们的“创业干货”,每一位创客都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新创客时代》收录了“发现双创之星”大型主题系列活动的精华内容,真实、鲜活地讲述了全国各地很多普通创客的创业经历和成败得失,每一个“众创”好故事,都能给予每一位创业者、创新者、创意者乃至普通受众以知识上的启发、情感上的共鸣。除了普通创客,还有十位成功的知名企业家作为导师无私地分享了自己真实的创业经验,对普通创业者在创业的信心、方向、管理、融资等方方面面给予实质性的指导。
《新创客时代》为普通创客提供了目标和参照,希望中国创客用创业的行动、用创新的力量改变人生、改变世界。
第一章 点亮创新
另外的创新
赵令欢
(弘毅投资总裁,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2003年我回到国内,参加了联想控股,创办了一家投资公司,名为弘毅投资,我是员工一号,我们想在中国开创一种并购投资模式,当时风险创投已经发展有一些年了,也有很多相关企业,而并购还是一个新鲜事。中国有很多企业,包括很多国企需要提升、需要市场化,这是一个重大的契机,但是资本跟他们不衔接,所以我们当时凭借着联想控股这样一个以管理著称的成功的中国创业企业,也本着希望通过创新走出一条适合中国投资制度的热情创办了这家企业。我们赶到了一个很好的时代,天时地利人和。10年之后,弘毅投资已经是中国并购投资领域领先的企业,它的领先不光体现在它能够为投资者创造多少回报,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其为社会提供诸多的就业,为我们的自信提供诸多成功的经验。
现在弘毅投资已投的项目一般都是大中型的企业,有80多家。这80多家企业为中国社会提供了40多万个就业岗位。同时,在我们迎接新时代的时候,这些企业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世界观。
简而言之,中国经过30多年的积累,已经走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况,我们经常说走入了无人之境,而且这个无人之境创造得相当快。10年前,我回国创办弘毅投资,做改制国企,做民企扩充的投资,那个时候我们主要的资本主要来源于国外。而10年之后,中国已经从一个净资本输入国变成一个强悍的资本输出国。当年我们投资时主要投中国制造,因为中国是世界工厂,而今天我们再投资的时候,主要是投中国消费,中国已经变成世界上最大、成长速度最快的消费市场。而在我们总结30多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也制定了下一步的发展蓝图,要从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要从“硬实力”的增强变为“软实力”的兼顾,要由大国逐渐变成强国。以前我们输出的是廉价的产品、低廉的劳动力,现在我们输出的越来越多的是中国的资本、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理念,很快还将输出中国改革转型的经验。所以这真的是一个大好的时代,而恰逢此时,我们有诸多中国本土的创新创业的成功经验,比如20世纪80年代创业的联想集团,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脑手机制造商。20世纪90年代,当民企被允许创业的时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民营企业家,比如苏宁一跃成为领导型企业。当然还有现在我们离不开的淘宝,这些是过去成功的范例,其对今天的意义,对我们的实际意义,是让所有的人都感到一种信心和一种激情,让人感觉如果自己努力,也有机会成功,这就是这个好时代营造的最好的氛围。
大家现在讲创新的时候,容易讲科技创新,因为中国的创新毕竟是从中关村学美国的硅谷开始的,今天我们看到最成功的、成长最快的一些创新,也仿佛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但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在这个大好的时代除了有科技的创新创业之外,中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创新创业,凡是有需求的地方,就潜藏着巨大的商机。我跟大家分享三个不同的思路。
首先,模式的创新。模式的创新有很多,比如滴滴打车,冲击并改变着人们出行的基本理念。比如淘宝作为一个平台,把信息的分配和物流的分配彻底地重新改造,仿佛旧的世界全然不存在。但除了这种由移动互联网引发的不同的业务模式创新之外,还有其他的模式。
弘毅是个做投资的公司,我们不是分享创意,而是分享后期和重组性的投资,资金很多,项目很多,每个项目都要投很多资金。我们注意到中国现在有一个需求,也还面临一些障碍。我们的需求就是随着城市化、城镇化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要到城市来生活。而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的忙碌,越来越多的人要到外面吃饭,而不在家里自己做饭吃。所以在中国,快餐、连锁品牌餐饮蓬勃发展。但我注意到一个现象,真正做得很快、很大,大到3000家、5000家店的都是外国品牌,比如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当然中国人很愿意吃外国的东西,但天天吃这些东西肯定是不行的,我觉得咱们还是想吃自己的东西。但偏偏中餐连锁一般不超过1000家店,我们研究发现,这与中国的现实环境有关。如果我给清华大学的同学做一个调查,看看有多少人毕业之后想自己开餐馆,我估计没有人举手,办餐馆的往往是爱吃的,中国市场这么好,中国的快餐有几千家的品牌,但是他们克服不了两个障碍:第一,快到100家的时候,创业者管不过来,请职业经理人文化匹配不上,这个障碍过不去;第二,有些跨过这个障碍的公司,到四五百家的时候,要投大量的资金,建立ERP(企业资源计划)和计算机系统,这些餐馆都是省吃俭用做起来的,没有太多资金。所以很多企业生而复之,复而生之,规模都没有超过国外的大品牌。我相信国外的大品牌来到中国,都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上万家,这是一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弘毅的解决方案是找全国愿意管理中餐连锁的最好的职业团队,然后为他们提供资金,让他们根据行业去收购这50家或者300家的企业,打包做成一个大企业。
大家可能觉得这有什么稀奇,但我觉得这是创新,解决没有被解决的巨大需求,由此获利并发展。
我想举的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我们最近到英国收购了一个很著名的连锁餐馆,北京现在只有三里屯一家分店。这家店做的是意大利格调的休闲饮食,不是快餐,在英国很著名,它在全球一共有540家分店,英国150家分店,在伦敦工作和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而中国却一直没有。
我们对中国最重要的观察,就是发现中国除了是世界工厂,还是世界上最好的消费市场,我们有钱了,我们想生活,除了快餐之外,偶尔我们也希望有点情调,能够吃着稍微好点的比萨,喝一杯红葡萄酒,以前这种事往往是外国的品牌到中国来开分店,然后把中国当成这种店的国际市场。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肯德基、麦当劳等。但那是以前,中国只是市场,没有资本,没有管理人群,也没有那么多的高端消费人群。现在我们都有了,所以在这种新情况下,我们可以做一些创新,我们只帮助英国管理团队和英国董事会来开拓中国的市场,我们把它买了,告诉他们怎样快速地开拓中国市场,结果就是,这个品牌很快会变成大家喜闻乐见的品牌,而由于中国的支撑,这个公司很快会变成一个价值高速成长的公司,我们作为投资公司由此获利。模式和创新看上去不那么新颖,但在当今中国,虽然有时候不比科技的创新来得轻松,却有更大的作用。
我要讲的另一个思路是存量的创新,8年前我们投了一个河北省最大的国企叫石家庄制药,这是一个制药厂,给人做药,但是做的是原料,原料药高能耗、高污染、低价值。当时他们说我们是世界第一,我一问,他们是世界产能的第一,往往还是产量的第一,但是每吨青霉素的价值却不如美国一个品牌药造出来的一小瓶的创新药价值高。我们收购了这个企业,通过改制让它和市场对接并做了最重要的创新,从生产原料药改为生产创新药,由靠原料改成创立品牌。这件事很难,做得也很辛苦,做了七八年,但是效果很好。当年这个企业很大,但是只有1000万~2000万元的净利润,今天这个企业已经很大了,它的价值从20多亿元变成400多亿元,利润比过去增长了上百倍,现在他们有15亿元的净利润,而这大部分来自创新药、品牌药。创新不一定是从零开始,在中国最重要的创新、最唾手可得的创新往往是从存量上去动脑筋。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最后一个主题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有的时候大家觉得政府简政放权,或者职能转变是应该的。但我认为,政府职能的转变不但是创新,而且是这个时代杠杆率最高的创新,下面,我给大家讲一则故事。
两年前,上海做了自贸区的实验,弘毅投资作为一个领先的投资公司受邀成为第一个入驻自贸区的投资公司。我们去自贸区是因为我们要做跨境投资,希望投资自贸区的实验,让弘毅资本流入流出,变得更有效。过去我们到意大利去收购当地的一个工业企业,当时价格是50亿元人民币,我们准备百分之百地收购。在国外收购一个企业的股权通常都是竞拍制,而那个时候要把中国的钱拿出去买一个外国企业的股权,需要预审批,当时三家企业都在竞争,当我们出价的时候,我们必须标明一个附加的条件,就是如果我们中标了,我们未必能够按我们给的价格来调整,这是因为我们需要政府的批准。在一个市场化的经济里,全国有22家企业都在竞标,我们再出高一点的价格去说明,虽然政府的审批是不确定的,但我们还是愿意收购。这样的话还没有起跑,我们就已经输了。到了自贸区之后,政府在职能上做了创新,包括事前审批、事中监管和事后备案。
我们再次到国外去收购企业,是收购好莱坞的一个电影制片公司的股权,也是多家竞争,有中东的王子,有美国的大牌影视老板,而这个时候由于没有事先审批,我们的钱跟他们的钱一模一样,只不过这个时候我们和被投企业说明了我们的钱比他们的钱都好,因为这个钱代表着中国的市场潜力,大家都知道,很快中国票房市场规模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票房市场。而好莱坞这个创意工场不得不重视这个市场。所以哪怕这样一点点创新,也会让所有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时,不但不会输在起跑线上,还会因为中国的市场有潜力,让我们更有竞争优势。
创新创业不应该是狭义的、科技的创新,也不应该是少数人的梦想,创新创业应该是中国现在所有人的梦想,恰好我们的时代真的是在支持这个梦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果坚持下去,实际上会给我们的国家创造生生不息的活力和生命力。由此,我相信中国一定会从一个大国走向一个强国。
……
上篇 创客说
第一章 点亮创新
赵令欢 另外的创新
张天一 不为乌合不从众
覃政 让科幻点亮创新
孔令博 创业如爬山,风景在顶端
第二章 政策有力,行动实际
陈伟 取得市场成功才是关键
张丹 医疗行业服务不能悬在云端
汤明磊 和创业恋爱的闯先生
魏建仓 放弃舒适生活,做属于自己的创新事业
韩颖 创建互联网大学,促进"互联网+"发展
第三章 奋斗成就梦想,再续"双创"传奇
卓长立 责任、爱心、激情、执着
朱涛常 怀感恩心,方能创大业
杜洪慧 创新创业任我行
江红阳 创新要实践,实践出真知
第四章 创客聚力美丽中国梦
陶闯 天使投资与创业创新
何志毅 创业是个专业,需要教育
汪素南 积小善而臻大成
Avi (Avichai)Cohen 创新从灵感启蒙
金颖 孵化助推创业创新
徐晨 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孙一桉 创新本身可以作为产业经营
第五章培育"双创"新基地
王坚 互联网为"双创"提供重要平台
范渊 不断创新维护信息安全
熊伟 创业项目要找到社会的痛点
潘华素 再难也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李明焱 科研人员要耐得住寂寞
方毅 做到别人看不懂赶不上
第六章 创业福地,圆梦之州
李儒钦 我的中国梦就是做创业导师
张小聪 做羊做牛做马,终成知名"纸匠"
肖裕长 创业者每天都在跑步
申强 趁着青春大家创业去
林奕、钟华夫妇 浪漫爱情撑起创业路
第七章 "双创"开启承上启下新征程
许洪波 技术变革、渠道重造、分享经济
徐卫 创业需要情怀
黄源 浩无创业,不人生
封昌红 情怀和激情是维系热情的关键
张云飞 分享五个"以为"经验
潘昊 创新何须风口,创客当然自造
下篇 名师说
徐小平 新东方创始人,现创"真格"天使投资基金
董明珠 格力集团董事长兼格力电器总裁
刘庆峰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尹同跃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
高德康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邵丹薇 万帮新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于敦德 途牛网首席执行官
冯冠平 力合创投董事长
应文禄 毅达资本董事长
李书福 吉利集团董事长
假设我能在40岁时也能遇到“联想之星”这样的投资孵化机构,那么创业之路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麻烦。今天的年轻人,这些困难都没有了。他们可以专心研究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我的创业生存哲学是:光明正大谈利益、勇敢无畏闯未来、正直诚实做企业。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名师学院 名誉院长 柳传志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想从投资人的角度,给创业者提供一个思路。在某种程度上,创业的风险只不过是我们心中的恐惧,而当你真正经过了理性的思考,经过了考察和审视之后,当你再迈上创业之路时,我坚信,创业的成功会属于你。只不过创业的过程一旦开始,那就是终身的职业,你必须一步一步走下去,也一定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归宿,获得人生的成功。
——真格基金创始人、新东方联合创始人徐小平
创业的真正价值,不是说创业者得到了多少,而是创业者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社会。我国年轻的创业者创造了非常多的新技术,这就是创新,它真正的价值在于通过这些新技术改变了世界。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所有的创业者,要打造出无数个优质的、高端的、原创性的技术品牌,并使之走向世界,我们才是一个真正的强国。
——格力集团董事长兼格力电器总裁 董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