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服务化:制造业的创新之路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2014488
  • 作      者:
    周大鹏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纷纷召回制造业的时候,中国制造业该何去何从?
  张幼文、徐明棋主编的“新开放论丛”问世以来,受到学界和读者的一致好评。本书是“新开放论从”*新一本。也是近年来国内为数不多的,对大危机背景下,制造业服务化的意义和出路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秉承了“新开放论丛”一贯的严标准、高质量。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幼文,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199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社会兼职有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全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副会长、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站长、中国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院长,先后受聘担任上海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等部门的决策咨询专家或顾问。

  周大鹏,经济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学术期刊《世界经济研究》编辑。主要从事全球价值链分工、制造业转型、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重构、创新与经济增长等领域的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初现端倪,欧美国家纷纷采取“再工业化”策略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紧迫。本书通过对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规律的研究,力图回答:知识经济引发的经济增长方式变革对制造业的未来将产生何种影响?制造业服务化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其经济影响如何?通过分析,探讨了服务化对中国制造业乃至中国整个经济转型升级的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七章    制造业服务化的环境效应
  第二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环境效应——以化学行业为例
  一、化学品管理服务在化学行业的广泛应用
  化学品制造业,是利用物理和化学原理,通过工程相关设计,将自然界的原料转换成各种产品的产业。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化工产品的价值中知识比重的不断增加。以塑料产品为例,塑料袋的单价非常低,但是同为塑料,锂电池中所使用的电池隔膜,由于技术含量非常高,其毛利率高达70%以上,而普通化工制品的代工利润很难达到10%,甚至达不到5%。
  在工业用化学品的交易中,买方并不是为了获取化学品本身而采购,而是为了获取化学品所具有的清洁、保护或润滑功能。因此在化学品管理服务模式中,传统化学品生产商转型成了相关服务的提供商,并在与客户互动的过程中削减成本,减少化学品使用量和废物排放,同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本节将通过对化学品制造业实施化学品管理服务的分析,说明服务化的成本节约效应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排放的效益。
  根据上节的定义,化学品管理服务可以归为结果导向的服务类型。服务化正重新定义化学品的采购、保管和使用(Kauffman等,1997)。对于实施服务化的制造企业来说,企业的经营原则已经从传统的“多即是好”转变为“少即是好”(Edward等,2000)。也就是说,从传统的依靠化学品的销售量获取收益的模式转向减少销售的同时增加服务的模式。当然这种转变并非受到所有化学品生产商的欢迎。因为帮助客户管理化学品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与生产和销售化学品时并不相同。此外,服务化还意味着企业面临战略改变、时间投入和商业风险。因此要想正确评估化学品管理服务对环境的影响,就要对化学品使用所涉及的各种成本进行深入分析。
  二、化学品管理的成本节约和减排效应
  (一) 化学品管理的成本构成分析
  一般而言,原材料价格是构成企业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与化学品本身的购买成本相比,产品售出后相关管理服务的成本要大得多。Votta等(1998)通过对美国汽车制造商和国防部的调研发现,化学品管理成本与化学品购买成本两者的比值在5∶1到10∶1之间。当然不同行业,不同使用环境下,这一比值会有不同,但没有一个使用者可以忽略化学品管理的高成本特征。
  具体来说,首先化学品的购买和其他产品一样涉及采购、交付、检验和仓储成本。但是由于化学品的特殊性和管理制度的严格要求,这些环节的成本要比普通产品高得多。比如在采购环节,许多购买者会对化学品提出特殊要求,如较高的纯度或是耐热性等,这些要求需要生产商给予特别处理,而且需要销售和采购人员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在运输环节,由于严格的管理制度要求,化学品的运输常常涉及特种运输工具的使用,甚至要专门制订物流方案。在仓储环节,管理方常常要应付各种安全检查,注意天气变化,以及安全防范工作。做好这些环节的工作都需要高成本支出。
  其次,当完成化学品购买,在入库前,用户还需要准备大量资源以应对各种监控、追踪、汇报、培训和无害化处理工作。此外还可能涉及公关与建立企业形象等方面的投入。在化学品入库后,又需要投入另外一波资源。因为,化学品的使用涉及特殊设施的操作,因此相关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设备投入也构成管理成本的一部分。在化学品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弃物要做无害化处理,并妥善搜集、保管、运输到回收场所,这些都要资源投入。
  最后,随着对化学品储存和使用量的增加,上述各项资源投入的压力也将相应增加。当用户扩大生产规模时,化学品的各种相关设施与设备也要相应改造或新建。而这些改造或新建项目也需要满足严格的监管规定,如遇到事故时的各种应急反应措施演练和培训等。
  通过化学品管理成本的构成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化学品管理成本的确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远比普通产品要复杂得多。对化学品用户而言,按照明显程度从高到低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最明显而直接的管理成本是化学原料采购和废物处理环节产生的。但化学品管理远非这两项这么简单,接下来还涉及三个不同的层次。而随着相关层次第七章/制造业服务化的环境效应越来越深入,将会给化学品用户特别是新用户带来的问题是,往往因为这些成本较为隐蔽,而忽略了必须的关注和投入,从而为生产带来隐患,也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二) 化学品用户在节约成本方面存在障碍
  在传统制造与销售模式下,上述各项成本主要由购买者承担,因而购买者当然有动力想方设法降低相关成本与费用。从逻辑上讲,降低成本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提高化学品管理效率,包括提高化学品采购过程的效率,减少库存,使数据资料统计更准确等。另一种方式是设法减少化学品使用量。这是最为有效的降低成本的途径,因为它不仅可以降低采购过程的成本,还可以降低后三个较为隐蔽的层次的成本。
  由此,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认识到各个层次的化学品管理成本,似乎可以按照上述逻辑推导从两个方面着手削减成本。但从实践操作角度看,降低成本并非易事,具体来说,化学品使用者在降低成本问题上会面临三方面的障碍:(1)得不到管理层的充分重视;(2)缺乏所需的专业知识;(3)买方与卖方的激励机制相互矛盾。
  首先,化学品管理并非购买企业的核心业务。以汽车产业为例,购买化学涂料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汽车生产的需要,与汽车制造相关的工艺、技术才是汽车制造企业关注的核心。与汽车生产环节相比,化学涂料的相关管理属于汽车产业链的附属环节,在既定企业资源的约束下,化学品的相关管理自然在企业运营中处于次要位置。
  其次,化学品管理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在生产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化学品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非化学品用户的强项。虽然缺乏专业知识并不意味着造成安全事故,但是肯定会造成效率损失和使用量的上升,从而导致成本上升。例如,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在化学品使用完毕后进行无害化处理时,可能会耗费更多的清洁剂,或者现有的化学品操作设施由于不能很好地与生产工艺相配合而缺乏效率,但用户不能自行改进。当这些成本在化学品用户总成本结构中占有较小部分时,专门设立相关岗位聘请全职化学专家或采购专家是不划算的。但是这种效率损失和成本升高必定会对环境造成不断的损害,在环境保护变得日益重要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设法改变现状。
  再次,传统的化学品供求关系中,买卖双方的激励机制是相互矛盾的。这也是传统制造模式与制造业服务化模式的关键区别之一。传统化学品生产商是通过销售有形的化学品来获利的,所以生产商有动力尽量增加化学品的销售量;而与此相反,化学品使用者为了降低成本,则会尽量减少化学品的使用量。正是这种传统产业模式下不相容性导致了双方关系的紧张或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卖方将没有动力向买方提供额外服务,而买方对于卖方的任何新营销手段都会持一种怀疑态度。
  根据结果导向的服务发挥作用的条件是双方建立紧密的互信关系。我们可以知道,在传统产业模式下,化学品管理服务将无法顺利开展,而这又将导致效率损失和成本上升,最终危害到环境。
  ……
展开
目录
导论  突破升级障碍,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一、服务化是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
二、服务化创新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经济背景
三、服务化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四、加快实施服务化,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第一章  制造业服务化概述
第一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背景
一、服务化现象的产生
二、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四、研究思路和意义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与特征
一、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
二、制造业服务化的特征
三、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相关概念
一、“制造”的含义
二、“制造业”的含义
三、生产者服务业与服务贸易
第四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价值链理论的发展历程
二、制造业服务化成因的有关理论
三、制造业服务化演化机理的有关理论
四、制造业服务化效应的有关理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因
第一节 要素结构变化、长周期与产业演进的动因
一、要素结构变化促成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二、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特征
三、第五波经济长周期对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影响
四、关键要素对宏观经济及产业影响的实证检验
第二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因之一——知识经济
一、知识经济对产业的影响
二、隐性知识在知识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三、隐性知识是制造业服务化形成的内因
第三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因之二——价值链延伸
一、价值链理论
二、知识价值链与企业价值链的关系
三、制造业的价值链延伸战略
第四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因之三——收益驱动
一、价值链的分段化与服务活动的关系
二、服务活动对制造业收益的促进作用
三、服务要素的范围经济特性及其表现
第五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因之四——外部环境因素
一、价值链各环节对环境的影响
二、传统销售模式向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条件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造业服务化的演化机理
第一节 制造业发展演化的理论分析
一、制造业发展的三种路径
二、价值链模型与制造业演化路径
三、企业层面的实证分析
四、行业层面的实证分析
五、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与完善
第二节 演化模型的构建
一、分析思路
二、产业互动模型的构造与分析
三、互动模型小结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造业服务化的产业转型效应
第一节 制造业服务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一、现有产业转型和升级理论述评
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特殊问题
三、制造业服务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第二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产业升级效应实证分析
一、以服务作为中间投入的研究方法介绍
二、模型构造与数据来源
三、对模型回归结果的总结
第三节 知识要素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影响
一、知识要素在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估中的重要性
二、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法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测度
三、知识要素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四、实证分析小结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制造业服务化的就业效应
第一节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一、相关理论概述
二、价值链各环节对劳动要素需求的变化
三、全球价值链中发展中国家劳动要素的供需矛盾
第二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就业效应实证分析
一、“服务化”对发达国家就业的促进效应
二、“服务化”对促进发展中国家就业的可行性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制造业服务化的国际贸易效应
第一节 服务中间产品贸易的理论框架
一、中间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二、服务中间产品的贸易模型
三、服务中间产品贸易的利得分析
四、模型分析小结
第二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贸易效应——以电力设备业为例
一、电力设备的工程总承包贸易方式简介
二、电力设备贸易的市场前景
三、服务化对电力设备贸易的作用
第三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贸易效应实证分析
一、显性竞争力指数与出口竞争力
二、显性竞争力指数的计算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显性竞争力指数的改进——产品复杂度和产品复杂度指数
四、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计算及国际比较
五、服务投入增进出口竞争力的案例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制造业服务化的环境效应
第一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环境效应理论框架
一、制造业服务化的环境效应评估方法
二、不同服务类型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环境效应——以化学行业为例
一、化学品管理服务在化学行业的广泛应用
二、化学品管理的成本节约和减排效应
第三节 制造业服务化的环境效应案例分析
一、化学品生产商的服务化案例
二、实施服务化的障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发达国家制造业扶持政策
第一节 美欧主要国家“再工业化”战略与制造业转型
一、“再工业化”的提出背景及产业发展思路
二、美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
三、再工业化战略涉及的重点产业
四、美国的创新战略对制造业的影响
第二节 欧盟的创新战略及知识要素的培育
一、欧盟创新战略出台的背景
二、通过创新战略培育知识要素
三、欧盟的创新战略涉及的产业
第三节 日本产业结构与扶持政策分析
一、日本产业结构现状与问题
二、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政策要点
第四节 韩国产业结构现状与扶持政策分析
一、韩国产业结构现状
二、韩国产业结构转型战略与产业动向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实践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阶段
二、部分行业开始转型
三、制造业服务化程度仍然较低
四、《中国制造2025》与制造业服务化
第二节 制造业实施服务化战略的路径选择
一、应善于发挥自身优势
二、转变企业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
三、探索产融结合路径
四、善于利用服务化策略降低环保成本
第三节 促进服务化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产业转型升级策略和应避免的误区
二、多种措施相互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三、实施制造业服务化的“三步走”战略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