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海精华编:汉学商兑》:
今所见《汉学商兑》版本,或称三卷,或称四卷,则因其卷中又分上、下两卷之故。②道光辛卯冬初刊本,经太平天国之乱,版毁无存。同治十年昊棠望三益斋所刻《汉学商兑》本,是由方东树之侄宗诚与东树孙方涛等校订后,刊行于成都。是本以初刻本为底本校勘,又逐条增人《刊误补义》,偶有删削处,乃方宗诚、昊棠等所为,主要是汰去方氏诟詈太过之语句,以代为遮丑而已。
晚清以来,受曾国藩、李鸿章、昊棠、陶澍诸人表彰,《汉学商兑》盛行于世。自道光辛卯冬初刊至今,前后有二十余种版本,但大要不出两个系统。光绪八年四明华雨楼重校本、昊县朱记荣《槐庐丛书五编》本(《丛书集成续编》本即祖此本)、孙溪朱氏刊本及《续修四库全书》本等均沿袭道光十一年初刊本,可谓“初刊本系统”;而涂宗瀛六安求我斋刊本、方宗诚校刻《方植之全集》(《仪卫轩全集》)本、《西京清麓丛书》本,以及民国间《万有文库》本等,则皆以昊氏望三益斋刻本为宗,因为增入方氏《刊误补义》,故较初刻本溢出约五分之一的文字内容,可称为“望三益斋刻本系统”。诸本相较,望三益斋刻本堪为该书最完备的版本。但由于学界对《汉学商兑》版本情况并不了解,所以影印出版者在选择版本时,研究者在引用该书时,反以初刊本为多,这显然是不妥当的。三《汉学商兑》的编纂体例与主要内容
“商兑”一词,出自《周易·兑卦》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朱熹以“商度”释之,即商酌、商榷之义。故《汉学商兑》者,即“汉学商榷”之义。从方东树书中内容来看,也可以释之为“汉学批判”,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汉学流毒大揭发大批判”。
《汉学商兑》的编纂体例,方东树在《凡例》中说得很清楚,即“仿朱子《杂学辨》例,摘录原文,各为辨正于下”。①至于全书内容,方氏又曰:
此书本止一卷,首尾脉络相贯,以篇叶较多,分为三帙。首溯其畔道罔说之源;次辨其依附经义小学,似是而非者;次为总论,辨其诋诬唐宋儒先,而非事实者。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