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趣谈》:
所以使用弓箭的特点是:射程远、有力、快速、准确。而人们常说的“百发百中”、“光阴似箭”等,就是与它的特点相联系的,前者是用来赞誉某人射箭的技能高超,或形容某人办事极有把握,料事如神;后者则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否则光阴就像箭似地飞跑了。
其实,弓箭虽有这么强大的威力,而它的构造却非常简单。开始是用皮条(或绳子)拴在坚韧树条(或竹皮)两端,成为弧形,就成了弓。皮条就是弦。把树枝(或竹枝)削尖,就成为箭,讲究一点就用石镞、骨镞作为箭头。镞,即箭头。后来又有铜镞、铁镞,把镞安装在箭杆上,力量就更大。箭放在弦上,再挽弓后拉,这样,臂力、弹力结合,箭就被弹射而飞出去了。孩子们手里的“弹弓”,能把小石头(弹丸)射出去,也就是这个道理;它能把树上的小雀打下来,不正是你的“手”也长长了吗!所以“弹弓”也是弓箭的侄孙儿。
弓箭虽然构造简单,但在古代却是一种“决定性”的武器。古书上说:“弦木为弧,剡(yan,削刮)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这里的“弧”即弓,“矢”即箭。在古代,如周朝时候打仗,两军对阵,弓手们站在兵车上,首先发动远射,万箭齐发,就像现在的一场炮轰,以压倒对方优势,然后使用戈、矛、戟等长武器——“长兵”的士卒,冲锋陷阵,接着就是彼此以刀、剑、匕首相见一“短兵相接”。‘因为远射杀敌既有利于保存自己,又能迅速克敌制胜。如果骑兵使用弓箭,威力就更大,从而促使后来骑兵的发展。
弓箭的构造虽然简单,但它又是古代一项重大的科学发明。它启示了机械发射的出现。古书上说:“施机设枢,加之以力。”就是这个意思。
战国时期的韩国,“强弓劲弩”天下有名。弩在汉代就大量使用。李广曾用“大黄参连弩”射杀匈奴将领数人。弩即弩机,“大黄”是其名称之一;“参连”即连射。弩机用铜制,由机盘、钩括、扳机、栓塞等部件构成,开合有节,用臂力或脚踏扳机张弓,箭就飞射出去,射程有所谓“神锋弩射三里”之远。
据载,诸葛亮所改进的一种“连弩”,一次就能同时发射十支箭镞。这种“连弩”,要用“十石”即约267公斤的力量才能把扳机张开,而用脚踏发,“以一发十”,威力强大,所以又被称为“摧山弩”。
弩机,古代的远射武器,由机身和箭两个部分组成。弩机的出现标志着人力与机械力的结合,这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后来几经改进、发展,又随着火药的发明,也就有了枪、炮,子弹由枪、炮膛通过管子发射出去。由此,机械发射又向着更高级阶段发展,其用途也就更为广泛,现代洲际导弹的发射,人造卫星的上天,大大加快了人类探索宇宙秘密的进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