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与社会书系(第三辑):中国城市社区媒体研究》:
二、社区报的生存环境
(一)城市环境:城镇化快速推进与城镇化水平落后之间的矛盾
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一时间,“城镇化”成为热议的焦点。事实上,城镇化作为战略目标在2000年“十五规划”中已经被提及。近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审核报批了9件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事项,减少了3个市辖区和3个县,新设立了1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设市城市数量增加到657个。
但是,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并不乐观,有专家指出,2012年中国城镇化的水平仅是世界平均水平,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水平。我国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镇化的量化指标快速提升的背后,是居民素质、生活质量、消费行为、思想观念、管理方法等有待改进。二是“农村支援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造成了大城市的高度膨胀,反之则是小城镇、农村的发育不足甚至萎缩。三是农民工参与城市建设却未能真正融入城市,户籍成为融人藩篱。联系到社区媒体,以上城镇化现状表明:城市发展需要媒体关注,大城市的发展及其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媒体生动的素材,城市社区报有存在的基础。同时,因为中国乡村和郊区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中国社区报在城市比农村更具发展基础。
把目光锁定在中国社区报当前的最佳土壤——大城市,“高度中心化”几乎成为我国各大城市的显著特征。在北京,CBD、中关村等成为城市的中心区域,周边社区对其有很强的依附性。这些区域形成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人们如钟摆一样,在城市中心与居住地之间规律性移动。而回到社区,由于围墙、门禁、防盗门等现代化社区安保措施的使用,大城市的诸多新型社区成了“城市孤岛”,社区内部和社区之间缺乏密切沟通,城市呈现“碎片化”格局。而在欧美城市,由于城市功能分散,人们在社区即能完成工作、餐饮、金融、宗教、体育、娱乐等各种事宜,居民的社区渗透率和沟通率相对较高。从这一层面来看,中国社区报在“城市高度中心化”和“社区高度封闭化”中很难生存。但是,我国一线城市在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了逆城市化的发展迹象,在北京,望京、回龙观、亦庄、通州等新型社区已经呈现了相对独立、配套齐全、文化独特、归属感强烈的社区意识。这就为社区报的生根发芽奠定了良好的土壤。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