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展现了从远古至当前的科索沃历史变迁的主要线索,并依据该地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八章探讨相关重大问题。全书以科索沃古代多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碰撞为开端,按照时间线索,逐一展示该地区内在矛盾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而加剧;特别是欧美列强争夺巴尔干半岛导致科索沃多种矛盾交织,在巴尔干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索沃地区矛盾进一步积累;铁托时代南斯拉夫政府施行的科索沃政策逐渐激化了当地的民族矛盾,为后铁托时代科索沃民族战争冲突埋下了伏笔;最后分析了科索沃动荡不安的局势。
科索沃内部形势逐步走向绝境,而其外部局势的变动越来越剧烈,
特别是美国及其盟友主导的国际势力积极干涉其内政,给阿族民族主义
势力极端发展注入新动力。为了结束持续了4年之久的波黑战争,在美
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压力下,南联盟、克罗地亚和波黑三国领导人于
1995年11月21日达成“代顿协议”。根据这个协议,波黑由穆克联邦
和塞族共和国两个政治实体构成,它们各自拥有自己的政府、议会、军
队和警察部队;波黑联邦则由穆斯林、克族、塞族三大民族的代表组成
主席团,轮流坐庄执掌政权;联邦设立部长会议和议会。为了监督协议
的执行,国际社会向波黑派驻拥有广泛权力的高级代表和以北约为首的
驻波黑多国稳定部队。② “代顿协议” 给科索沃极端民族主义暴力势力
带来了希望,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西方势力需要的不是和缓而是冲突,
他们闹得越大外部势力干涉的借口越充足。1996年,阿族激进分子建
立了武装暴力反抗组织“科索沃解放军” (KLA),开始将科索沃民族
主义运动引向暴力冲突道路。③ 阿族建立的武装部队得到了西方势力的
支持和资助,特别是通过土耳其走私大批武器弹药进入科索沃。他们充
分发挥了历史上奥斯曼土耳其军队中阿族“流氓部队” 的传统优势,
对所有塞族人大开杀戒,不仅攻击塞尔维亚军队,而且更多地攻击普通
塞族平民,作为民族“报复” 的手段。其凶残无情早已突破了“人道”
的底线,集体屠杀、公开抢劫、强奸妇女、烧毁民宅、境外暗杀、威吓
爆炸等恐怖暴力行为都司空见惯了。有报道称,科索沃阿族穆斯林好战
分子屠杀了大批信仰东正教的塞族人,连美国和平研究所的报告也不得
不指出这一点。正因为如此,美国政府曾将该组织列入恐怖组织名单。
面对阿族人的武装反抗,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当局采取武力镇压措
施,派遣大批塞尔维亚军队和武装警察进驻科索沃,试图消灭科索沃解
放军。当时,波黑战争刚刚停歇,科索沃战端又起,米洛舍维奇难以招
架。1997年以后,阿族和塞族之间的武装冲突愈演愈烈,伤亡人数直
线上升,导致大规模的难民潮,约30万人流离失所。科索沃危机使美
国及其盟友企图通过“代顿协议” 控制巴尔干半岛的计划落空,难民
潮给欧洲各国造成的巨大压力也促使欧洲列强急于压迫南斯拉夫停火并
处理掉米洛舍维奇这个异己政权,西方各国不能容许南联盟的科索沃打
乱其构建冷战后新格局的努力,要借此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1998年,米洛舍维奇决定以强硬手段镇压阿族独立运动,引发了
10万阿族难民潮。同年年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
北约与南联盟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际强权极力干涉科索沃危机有复
杂的背景和深刻的原因。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军事同盟,长期
以来作为美国控制下的跨国军事组织,组织协调美国在欧洲的盟友,依
靠美国的先进军事技术,形成对华约集团的威慑力量。北约希望通过干
涉科索沃危机展示实力,演练多年没有军事实践和作战经历的部队及其
指挥系统。据报告分析,美国指挥的多国部队在此前8年的海湾战争中
使用的高科技武器仅占实际使用武器的10%,而在科索沃战争和空袭
南联盟的战事中,先进武器使用率达到了100%。科索沃问题原本是南
联盟的内政,作为主权国家的南联盟有权自行处理,国际社会特别是大
国集团本应尊重南联盟,劝和促谈,而不是鼓动武装冲突,更不能指使
土耳其等小伙伴输送军火加剧冲突因素,而后公开武力干涉其内政。但
是在后冷战时代一霸横行的背景下,国际公理荡然无存,既有的国际关
系准则遭到公然破坏,新的国际秩序和格局正在以小国牺牲为代价重新建构。
序言(1)
第一章 多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碰撞的平台(32)
第二章 奥斯曼帝国统治加剧民族对立(85)
第三章 列强角逐中的科索沃(129)
第四章 巴尔干战争时期的科索沃(179)
第五章 世界大战中的科索沃(193)
第六章 铁托时代的科索沃(246)
第七章 后铁托时代的科索沃(292)
第八章 动荡不安的科索沃(346)
参考书目(400)
科索沃主要中外名词对照表(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