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油气系列丛书:“一带一路”油气合作环境》: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将其销毁的文件和人证。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根本目的是强化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结果却陷进了战争的泥潭:死伤数千士兵,花费上万亿美元,引发了国内的反战浪潮和国际反美情绪。特别是,战争导致美国的同盟体系出现了裂痕,使美国的公信度下降,虐俘事件也损害了美国“人权卫士”的形象,削弱了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最终,美式民主未能在伊拉克成功“落户”,反而造成了混乱动荡的局势。
美国为实现独霸中东的目标,加快推进大中东战略。2010年年底以来,受政治、经济与社会领域积弊等内部因素,以及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等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中东、北非地区爆发“阿拉伯之春”,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家成为本次变革的重灾区,而民主变革和民主转型则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权更迭后,埃及、突尼斯、也门、利比亚4国已相继建立民选政权或过渡政权,在政治上大多实行了修改宪法、多党制和议会民主选举。但这些国家普遍面临宗教与世俗矛盾加剧、经济与民生问题严重恶化、地方和部落势力坐大、社会动荡不安、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强势反弹等问题的严峻挑战,转型进程举步维艰。
2.单极霸权战略持续推进
阿富汗战争以来,亦即在美国以反恐为核心的战略实施的10多年间,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快速发展。在此期间,随着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俄罗斯经济快速恢复,国际地位日渐提升。中国、俄罗斯两国的加快发展壮大,对美国霸权构成了现实威胁。为维护领导地位,美国高调实施重返亚洲战略,在亚太地区重建美国的势力范围,妄图遏制中国的迅速崛起;同时,继续实施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东扩战略,以确保欧洲优势,防止俄罗斯重新崛起。
随着美军从伊拉克撤出和在阿富汗战场的逐步收兵,美国越来越认识到亚太地区对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重要作用,改变了以往以反恐压倒一切的做法,逐渐把更多的物资和精力转移到亚太地区。2013年1月,奥巴马第二届任期开始,提出用“亚太再平衡”战略取代具有争议的“重返亚太”战略,但其政策的实质并未发生改变。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政策,力主在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多个方面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投入,维护和提升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外交上,美国积极开展“感情外交”、“多边外交”,通过渲染与亚太地区的亲近感减少美国亚太战略布局的阻力,积极强化与传统盟国的关系,积极参加东亚多边合作;经济上,通过推动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来主导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进程,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亚太经济合作机制;军事上,以亚太地区冲突为切入点,通过强化与盟国的联系,将大量海、空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亚太地区已经成为美国海外驻军规模最大、军事基地数量最多、军事演习最频繁、侦察监视活动最活跃的地区。总体而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目的,就是妄图牵制中国在亚太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力,以此来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推动美国经济的复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