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谁在历史深处高歌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154602
  • 作      者:
    余显斌著
  • 出 版 社 :
    黄山书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余显斌著的这本《谁在历史深处高歌》讲述了好玩、轻松、有深度的历史。它以智慧洞悉刀光剑影,以幽默叙述鼓角争鸣。书中涉及的人物为古代君主、一代奸雄、百战名将、历史名臣,内容包括沙场争斗、宫廷阴谋、尔虞我诈、历史沿革。半数文章曾发表在《百家讲坛》、《文史天地》、《文苑》、《观典》等刊物上。
展开
作者简介
  余显斌,《读者》《意林》《格言》等杂志签约作家,已出版《最后的梵唱》《你若盛开,清香自来》《在文字的小巷》《紫藤花影》《给心灵一个假期》等十部*作,五十余篇文章入选高中会考、联考与中考试卷。
展开
内容介绍
  余显斌著的这本《谁在历史深处高歌》,叙述故事,品评人物,以文学笔法述说历史,随兴所至,可以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积累知识,明晓哲理,同时获得文学上的享受。
展开
精彩书摘
  独步三国的侠客将军曹操姬妾成群,儿子也不少,其中较为著名的几个儿子各自继承了曹操性格的一个方面,也算得子承父业了。
  曹操的聪明,由曹冲继承,可惜此子早逝。
  曹操的才华,为曹植、曹丕所继承。尤其是曹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大大超过了他的父亲。
  曹操的阴险狡诈,衣钵传人只有曹丕一人。
  至于曹操的慷慨之气、豪侠之风和壮烈情怀,唯有曹彰继承而已。所以,曹操也非常赏识这个儿子。
  一次曹彰战胜归来时,曹操竟离开自己的座位,抄着曹彰的胡子,大喜道:“黄须儿竟大奇也!”曹彰,因为胡须是黄色的,所以曹操称之为“黄须儿”。
  豪侠之心就如曹冲小小年纪就会利用水的浮力称象一样,曹彰很小的时候也显示出了自己的卓越武功。
  一次,曹操的几个儿子去打猎。兴高采烈时,一只猛虎从草丛中突然扑出来。大家一见,都慌了,纷纷逃跑。只有一个人没跑,这个人就是曹彰。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拉开强弓,搭上羽箭,“嗖”的一声,正中老虎的咽喉。
  年幼的曹彰临危不惧,一箭射死老虎,让人惊叹不已。所以,几百年之后的王维仍禁不住在《老将行》中赞叹道:“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曹植好读书,曹丕也好读书,但是曹彰偏不读书。他拿起书来,就会打起呼噜。曹操见了,拿起棍子,噼里啪啦就是一顿,怒斥道:“臭小子,你不读圣贤之书,整天骑马射箭,不过一介武夫而已,能有什么用?”谁知曹彰梗着脖子,回驳道:“男子汉大丈夫,就应当带十万大军纵横疆场,怎么能做书呆子?”曹操非常生气,不过,想想自己小时候也没少顽皮捣蛋,没少给自己的父亲找麻烦,现在仿佛在曹彰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曹操就不再管他,由着他去。
  曹彰没了父亲的管束,行事更加自由了,跑马射箭,挥刀舞棒,把魏王府当成了练兵场。
  十年磨剑,曹彰仗剑出山时,恰好赶上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建安二十三年(218),代郡乌丸发生叛乱。曹操手下虽说猛将如云,可是此时,他们都在西北与东南前线与蜀、吴两国刀光剑影,兵刃铿锵,分不开身。
  偌大的曹营内部,曹操遍观诸人,竟无一人可带兵打仗。曹彰知道了,仗剑而出,希望自己能带兵出征。
  望着这头初生牛犊,曹操问道:“你如果做将领,该怎么样?”曹彰挺挺胸脯,朗声答道:“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军令如山,赏罚严明。”曹操一听,捋着胡须哈哈大笑,放心了。这位征战一生的老将知道,自己的黄须儿一定能够胜任此次出征之事。
  千万本兵书,不如八个字——身先士卒,军令如山。
  豪侠之气车辚辚,马萧萧,一位年轻的贵公子就这样执干戈以卫家国,走上了从军之路。
  这时,他的兄弟们还在魏王府里锦衣玉食,鲜衣怒马,过着安逸的生活呢。
  塞外苦寒,代北风劲,曹彰身披铠甲,跨马运矛,带着不足两千人的队伍出发了,一直奔赴战斗的最前沿。
  乌丸叛军此时拥有数干骑兵,呼啸而来,围住曹军。乌丸身后,还有一支强大的友军,即鲜卑首领轲比能统领的数万精锐。
  轲比能断法严明,勇健有谋,乘乱而起,兼并诸部,“控弦十余万骑”,成为漠北草原上的霸王,时时觊觎中原。
  但是,轲比能是个既贪吃,又怕打的人。这次,他应乌丸叛军之请,领兵而来,名为协助,实为观望形势:若乌丸胜,他则乘势分一杯羹;若乌丸败,他则另谋他法。
  曹彰到了代郡,根据形势,完全改变了父亲曹操的战法。
  面对强大的乌丸骑兵,曹彰深沟高垒,只守不攻,让敌人的骑兵处于攻坚的不利形势下。
  乌丸骑兵连番冲杀,均无功而返,且死伤累累。
  到了下午,乌丸军见损耗巨大,便撤围而走。
  此时曹彰令旗一指,弓弦连响,乌丸骑兵连连毙命。曹军一见,胆气陡增,两千多人一声高呼,奋勇杀出。乌丸骑兵见此阵势,仓皇而逃。
  敌退我追,曹彰不给敌手以丝毫喘息之机。手下将军们拦马劝阻,大意是漠北穷荒,无水无粮,不宜穷追,同时,这样做也违背了魏王行前所制订的作战计划。
  曹彰有自己的看法,此次作战,他的目的已不仅仅是打败乌丸,而是有一个更大的计划。他说道:“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曹彰传令全军,后退者斩。曹军以狂风扫落叶之势,大败乌丸叛军,歼敌数千,只有少数乌丸叛军得以逃脱。
  曹彰下令,全军补充供给,奖赏三军。曹军将士山呼万岁,声如巨雷,震动草原。
  轲比能一见,怔忪良久,对下属说:“中原有将如此,未可图也。”当日,他便派出使者,请求以属国身份向大汉朝廷纳贡。
  曹彰此战是继曹操建安十二年(207)春北征之后,魏国对漠北的又一次大胜利。
  此战的结果,连曹操也出乎意料,所以当曹彰赶到曹操行营时,曹操握着他的胡须道:“黄须儿竟大奇也。”
  ……
展开
目录
三国云烟
独步三国的侠客将军
“赝品儿子”刘封的悲剧
法正,实现“隆中对”的幕后推手
阿斗偷生的“烟幕弹”
铁血悲歌
东晋存续缘于一根“断刺”
挥泪杀子为苍生
“百胜将军”的致命杀手
南北朝第一猛将:成也乱世,败也乱世
末世浩叹
糖衣炮弹,打倒叛乱军阀
复兴唐室的殇歌
石郎光辉形象的拐点
鼙鼓硝烟
太祖行间,名将凋残
赵普如木偶,太宗来提线
拖雷之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东北崛起
努尔哈赤的“影子军师”
额亦都,大清忠勇第一臣
康熙削藩,柔道为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