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我到美国看望亲人,刚出洛杉矶机场,小弟弟就把事先为我准备好的移动无线热点交给我。我在智能手机上输入指定的8位密码之后,互联网接通了。
打开微信,亲朋好友、各方联系的通道瞬间开通,相互的寒暄问候,各式的工作安排,接踵而来。从朋友圈转发的新闻到学校科研任务的部署通知,从各个媒体的公共号的醒目标题到家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从文字到动画,从图片到视频,我的依存的那个的熟悉的生活世界瞬间呈现在小小的华为P8手机的屏幕上。周末的洛杉矶高速公路上车流涌动,此时,互联网连接而成的“信息高速公路”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同步运行。
世界的空间和时间概念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们已经如此依赖网络,我们已经是被互联网化的一代人。
至今我还记得1988年2月第一次到美国,用公寓的电话直接拨通北京家里的电话,告诉妈妈已经到达的时候,我满心的欣喜和惊异。
因为那时我们在中国国内打一个国际长途电话是要去北京长途电话大楼填表申请,排除等候的。接线员接通之后,大声提醒你拿起话机说话,此时,开始计费。那时多少人甚至会看着手表的秒针去控制说话的时间,不能太长,也怕吃亏。
1994年,互联网在中国提供商业服务,一切开始静悄悄地改变了。我们发现我们居然可以不用去邮局寄发国际信件,我们可以注册一个Hotmail的电子信箱,在自己家里的计算机上给国外的亲朋好友发信。很快,我们可以注册MSN,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们进行即时信息交流。
那时使用互联网还是极少数人的选择。我们那时上网居然要用固定电话线接上MODEM拨号连接。听着滴滴答答的拨号音响,看着红色的二极管灯的闪烁,心里盼望着赶紧连接,祈祷着不要中断。
今天想起来那是多么古远的经历。仅仅二十年,一切就发生了如此的巨变。不仅是人类的信息通讯已经如此顺畅,整个人类之间的信息传播与交流都已经被互联网连接成一个新的体系,如同一个新的星系的诞生,人类的社会生活乃至人类文明的运行方式都因互联网而发生了改变。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无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数字技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破解了一个描述大千世界和人类社会存在与运行状态的简单而清晰的数字基因,将大千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所有形态凝结为一种统一的表述形式和存在方式。
以这个数字基因组合为基础,网络技术建立起信息传播的连接通道,进而建造起世间万物之间的信息沟通体系。从而让人类获得了记录信息、编辑信息、传播信息和使用信息的全新方式,开辟出人类信息创造与信息应用的无限空间。
互联网正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时段,从而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社会的存在方式与运行方式,释放着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今天,当我们体验着互联网提供的日益丰富的应用功能之际,我们看到:网络数字技术第一次让人类在现实文明形态之外拥有了另外一个数字文明形态,这个数字文明形态绝不只是对现实文明形态的复制、存储和备份,而是有着它自身的运行特点、运行规律和运行能量,两个文明形态之间日益融合,进行着复杂的能量交换。
20多年前,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尼葛洛庞蒂在他撰写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充满自信地断言:“比特(计算机的最小存储单位),作为信息时代新世界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
那时看到这样的描述,我们可能还觉得美国人有些危言耸听,因为20年前人类建造起来的信息传播体系不仅是完备的,也是有效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报、电话一应俱全。整个网络计算机不过是加入了一个技术维度,它真的这么重要,能够形成人类社会的基础构成要素吗?当时谁会相信这样的断言?
20年后的今天,中国互联网网民的总数已经接近7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50%。电子信件、谷歌、百度综合性搜索引擎、QQ、MSN即时通讯工具、移动便携终端承载的各种网络信息服务,已经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今天有多少人还能够离开互联网高效率地工作、学习、有滋有味地生活?
今天,互联网已经构成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网络信息传播正在成为社会文明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互联网为其基础技术平台的社会信息传播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区域、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环境要素。
此时,我们真是需要重新审视尼葛洛庞蒂20年前那番断言的洞察力。
网络数字技术已经深刻改变着信息的采集、合成、传播、经营的各个环节的运行方式,把人类历史上不同形态、各自独立的信息传播过程统一为一个更加丰富、更加有序的过程,把信息传播和信息服务集成到一个多功能、多层次的融合性网络系统之中,由此提高着社会的信息创造和信息利用的效率、进而推进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基础网络的融合、媒体形态的融合、信息内容的融合、服务功能的融合、经营模式的融合,已经构成了今天信息传播发展的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今天,影响信息传播模式改变的核心技术已经日益清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一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它拓展着信息传播的自由时空,使得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流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以实现。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1]网络信息传播的物理通道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更移。中国移动电话的用户数量远远超过固定电话,信息传播的基础通道已经发生了结构性改变。
二是智能便携的发展,它提供了网络信息技术多元社会应用的个人平台。人的多元社会需求已经在千姿百态的智能终端上得到延伸和满足,根据全球著名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提供的《智能机用户研究报告》,2015年底中国用户智能手机渗透率预计达到73%,一线城市的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高达90%以上。[2]中国人手中持有的智能终端占到了全球智能终端总量的1/4。已经崭露头角的可穿戴设备将进一步改变信息传播的终端形态。
三是大数据为基础的云计算服务的发展,它极大地推进着人类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和设施共享。在满足多元社会需求的同时,提高着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
这些技术已经改变了整个人类信息交流的形态和模式,进而使得公共信息的提供,社会关系的营造,乃至社会结构的演进方式都因此发生着重大的改变。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传播技术到达这一境界,能够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施加如此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2015年9月,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在美国西雅图举行。300多名中美互联网巨头聚集一堂,研讨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了此次论坛,在会见中美双方与会代表时,习近平说:“当今时代,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从老百姓衣食住行到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互联网无处不在。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一国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越来越具有重大意义。”[3]
在充满坎坷、纠结乃至磨难的中美关系之中,习近平讲到互联网空间的两国关系时发表了这样的看法: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美网络关系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由此,中美网络关系必须置于“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下。其中,互利共赢是中美网络关系的本质所在。[4]
FacebookCEO马克·扎克伯格也参加这次论坛。他晒出和习近平主席的合影,披露了他用中文和习近平主席交流的场景,声称这是他的“个人里程碑”。
马克·扎克伯格随后赴纽约,于9月27号在第70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作了一个发言。他说:“连接世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重大挑战之一,全球还有40亿人口没有接入互联网。”
马克·扎克伯格表示,互联网接入为实现人类的目标至关重要。他提出,到2020年,让地球上每个人都接入互联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