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巨震:迈入分享经济时代》:
本书从经济理论和金融实践的角度,主要解答了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20世纪以来金融市场屡屡发生崩盘事件?为什么有的经济学家自称是科学家,有的自称是工程师?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和物理学有什么渊源?股票市场是选美比赛,还是盗梦空间?回到事实和数据的一维和二维空间,能获得安全、稳定的回报吗?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如此迅猛?分享经济为什么具有广阔的前景?市场崩盘是创造还是毁灭?20世纪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多次崩盘和危机事件,甚至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如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1987年美国股市暴跌、1989年日本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破裂、1997一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科技股泡沫破裂、2008年次贷危机。股市崩盘作为一个频发的金融现象,不但会摧毁金融市场的信心,而且有可能影响国家的金融稳定。
每次市场震荡和危机中都会有一大批所谓“大而不倒”的公司倒闭,伴随着这些公司的破产,金融危机达到高潮。
另外,经济学家熊彼特将危机比作“创造性毁灭”。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石,经济的生命力在于改革创新,而改革创新之后,企业又将趋于固化,企业家精神渐渐消亡,这会造成一种极为不稳定的体系。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生产方式使旧的一切变得过时,强迫现存企业要么适应新形势,要么负隅顽抗直至最终宣告失败。当创新步伐突然加快的时候,严重危机就爆发了。这说明,在各种形式的危机掩盖之下,都孕育着新的投资的“黄金机遇”。直面和抓住机遇,才是穿越市场周期获得成功的关键,也就是说,任何时候,总有一种资产处于牛市状态。
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和劳动分工人们对经济和金融现象系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亚当·斯密。斯密出生于苏格兰一个富裕的海关职员家庭,曾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讲授道德哲学课程。1776年3月,亚当·斯密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在《国富论》中,他说道:“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说的话不是唤起他们的利他心,而是唤起他们的利己心。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在他看来,自由市场表面看似杂乱无章,背后其实受到了“看不见的手”的指引,去促进一个并不是出自本心的目的,并把事情做得恰到好处。
《国富论》还讲了一个扣针厂的故事:有一次,亚当·斯密去参观一家扣针厂,发现做一枚扣针需要18道工序,在一个按照分工组织的10个工人的工厂里,平均每人每天可以生产4800枚扣针。如果没有分工,一个普通人一天做不了一枚扣针,一个会使用机器的人也做不了20枚。这让亚当·斯密看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增加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这个故事连同亚当·斯密的头像都印在了英格兰银行20英镑钞票的背面。
亚当·斯密开创了自由主义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学家为证明市场竞争下的个人理性会推动经济和谐而前赴后继。期间,所有对自由主义经济的质疑,都被古典经济学和亚当·斯密的光芒所掩盖。
大萧条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直到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纽约证券交易所经历了其问世以来最具灾难性的一天——大崩盘开始了。其中有一则小故事:一个投资者在1929年初的财产有’750万美元,最初他还保持着理智,用其中的150万美元购买了自由国债,然后把它交给妻子,并且告诉她,那将是他们以后所需的一切花销来源,如果,万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这些债券,一定不可以给他,因为那时候他已经丧失了理智。
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来了。他向妻子开口了,说需要追加保证金来保护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万美元。妻子刚开始拒绝,但最终还是被他说服,把钱都给了他,故事的结局可想而知。这个故事成为那个时代投资者经典的缩影。
大崩盘之后,随即发生了经济大萧条。到1933年底,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跌去了2/3。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人失业。大萧条迅速波及全球,德国和日本则走上了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不归路,将世界拖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渊。
伴随着大萧条进入高潮阶段,1936年终于盼来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通论》的问世在惊魂未定的西方世界引起了轰动。有的学者甚至把凯恩斯的理论比作“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通论》提出了人类的三大心理规律,证明自由竞争的经济会最终走向有效需求不足。首先,随着收入的上升,消费的比重会越来越低;其次,人们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进行投资的行为会受“动物精神”的左右;最后,越来越低迷的利率,会使货币政策掉入“流动性陷阱”而宣告失效。
……
展开
本书将人口研究和宏观经济理论应用于理解资本市场,具有独到的框架和见解,对于理解新常态下经济和行业发展方向,颇具借鉴意义。
——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在古典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框架下,在任意一个时间窗口,地球上总存在一类牛市资产。这是本人2010年在世博会法国馆给巴黎九大博士生开学典礼的学术报告中的定理一。前宏源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陈博士等人,他们作为新生代的高颜值的宏观分析师,开放中蕴含古典。
本书将一般均衡思维与活生生的金融现实结合,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实战性强,值得一读。
分享经济时代,既是古典思想的回归,更是新兴古典时代的到来。未来,属于专业时代。新时代不是期待来的,是我们共同创造出来的。新时代,属于所有时代的人。我们20、30、40、50、60、70、80、90以及00、10后,一起共勉。同时,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执政党的新改革暨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思维。
——房四海 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金融工程博士生导师,宏观计量博士后导师,九方宽客宏观研究院院长,前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金融工程师
该书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分析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框架,并预示了未来分享经济的发展方向。分享经济的优势在于对接碎片化的需求和供给,有助于有效供给对于需求的回应与引导,一旦实行了成功的颠覆性创新,市场上的回应就是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对于经济增长是实实在在的推动。
——贾康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作者广泛涉及了汇率、资本回报、货币发行和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等货币经济学热点前沿问题,既立足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又体现了金融创新时代货币的内生性,还深入解读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该书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分析的新颖角度值得推荐。
——盛松成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
力图基于宏观经济分析复杂的谱系,吸取其分别深刻、互补的思想,建立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诸问题的分析框架,这是本书的非常大特征。这也许是中国经济学人,站在21世纪欲创新经济学所不能忽视的重要视角。
——夏斌 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