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国史》:
按中国古代的传说,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上古时期,中华民族散居各地,形成许多部族。
黄河流域有两个部族最有名,一个是姜水附近的姜姓部族,其首领是炎帝烈山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住在西边。一个是姬水附近的姬姓部族,其首领是黄帝轩辕氏,他们是游牧部族,住在东边。《史记》说黄帝“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可证明他们过着游牧生活。据说炎、黄本来是一族,后来分散迁徙,风俗差异越来越大,才形成了两大部族。炎、黄两大部族居住的地方是今天河南中部、山西南部一带,因古人称此地为华,后来这里又是夏朝的兴起地,所以我们中国自称华夏。
从炎、烈山两个词语看,当时的农业处在“刀耕火种”的阶段,人们放火烧山,烧出平地耕种,草木灰就是天然的肥料,生产比较稳定,部族逐渐繁荣强大。传说炎帝部落在烧山的过程中还发明了陶器。炎帝还亲自用树木制造了耕作工具——耒耜,教导民众提高农耕效率。他还尝百草,以草药治病救人,所以又叫神农氏。因为炎帝部族的文化相对先进,所以他成了西方许多部族的首领——共主。炎帝后裔的一支称为烈山氏,一支叫共工氏。烈山氏中有个名叫柱的人,发明了种植谷物蔬菜,被后人奉为稷神——谷物神。共工氏中有个叫后土的人,治理洪水成功,被后人尊奉为社神——土地神。从此以后,社神、稷神成为农业社会的最高神,西周以后受到人们的普遍祭祀。后来,人们又把“社稷”引申为国家、天下。
炎帝部族中最强大的是九黎之民(即三苗),其首领叫蚩尤,传说他们有兄弟八十一人,身上有花纹,穿着奇特的衣服,战斗时有头盔,所以古书上说他们“兽身人语、铜头铁额”。炎帝、蚩尤这些称谓似乎是一个首领的通称,并不专指一个人。炎帝看到蚩尤部族武力强大,一面怀柔一面防备,他让蚩尤部族监临四方,住到东方与姬姓相邻的地方。后来炎帝衰弱,蚩尤想取代炎帝,在“涿鹿之阿”大败炎帝,侵占了炎帝手下许多部族,古书说是“九隅无遗”。蚩尤得到了原来炎帝手下的许多部落,也想自称炎帝做共主,但被黄帝所阻。
黄帝,号有熊氏,大概是因居住在熊耳山得名。
有熊是现在河南的新郑县,县西北有轩辕丘和黄水,所以黄帝又称轩辕氏。黄帝的名称也可能和黄水有关。传说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氏的儿子,母亲叫附宝,有天晚上看见北斗星边上突然起了一道电光,四野通明,就怀孕了。黄帝生下来很小就会说话,十岁就很明白事理,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个聪明的孩子。
蚩尤抢了炎帝的位置后,黄帝出来收拾残局。他北渡大河,穿过王屋山,先征服了归附蚩尤的原炎帝手下的姜姓部族。黄帝在阪泉之野三战获胜,收服了多数姜姓部族,剪掉了蚩尤的羽翼,取代了炎帝的共主地位。然后,他又在涿鹿与蚩尤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最后斩杀蚩尤,取得胜利。
传说蚩尤的士兵铜头铁额,头上还有尖利的角,兽身人语,能食沙石,善于制作巨大的弓箭,异常勇猛。蚩尤还会征风召雨,布置弥天大雾,神通广大。
所以两军在涿鹿一交战,黄帝的军队被困在团团大雾之中,不辨东西,连连失败。幸亏黄帝得到九天玄女的帮助,教他兵法,还告诉他要神剑和神鼓才能战胜蚩尤。于是,黄帝寻宝,得到以昆吾山赤铜铸造的宝剑(昆吾剑、轩辕剑)和夔牛鼓。涿鹿决战时刻,黄帝以玄女兵法摆下十面埋伏之阵。雷神三通鼓罢,三苗之民面无人色,六通鼓罢,魑魅魍魉魂飞魄散;九通结束,蚩尤兄弟手颤足麻,无法跳跃飞腾。而黄帝的将士们则在鼓声的激励下士气大振,蜂拥而上,争先杀敌,昆吾剑起,蚩尤兄弟的铁额铜头纷纷落地。黄帝还训练了“熊、罴、貔、貅、躯、虎”六种猛兽,让猛兽冲向蚩尤的军队。蚩尤军队抵挡不住,又吞云吐雾来掩护,不料此时的黄帝已经发明了指南车,能辨别方向。黄帝士兵的战车在鼓声的指引下,大败敌军,擒杀蚩尤。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