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
大萧条后,为了解决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刺激性的经济政策,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帮助和促进农业人口转移,刺激和推动农业部门自身的人力资本投资。首先,通过扩大政府支出,直接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于新实施的公共工程、新创办的企业和社会团体,使他们已有的专业技能得到巩固;其次,与经济结构的转变相一致,强化对农业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以便适应非农业部门的要求。20世纪50年代后,为了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美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案,并成立了相关机构。自此,美国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开始步人新的阶段。
1962年颁布的《人力发展训练法案》,由美国劳工部具体执行,这项法案旨在增加农业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从而提高农业部门的就业率。该法案对农业部门的失业者进行了较严格的界定,将家庭年收入少于1200美元的农业家庭的成员归为失业者。
1964年颁布的《就业机会法案》,包括了支持职业技术教育、援助就业、加强卫生保健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妇女和青年提供培训和受教育机会等方面的条款。1964年,由美国政府组织的青年待就业人员,全部接受了相关的培训,其中,具有农业生产技能和非农业生产技能的各占50%左右。该法案还为低收入的农业家庭提供贷款(最高为2500美元),以帮助他们开办非农业企业或者参加合作社经营。此外,政府还要向农业部门的失业者提供迁居费用方面的资助。
在这些政府计划和立法的作用下,美国农业人口转移的进程大大加快。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美国农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有了显著提高。仍以爱荷华州为例,“1960年,农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城市的差距是1.5年,而1970年,这一差距已缩小到了0.1年”。
当然,在美国,政府的教育和培训计划有很多都是直接服务于农业的,或者说,是服务于现代大农业的。因此,美国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并不是指他们完全脱离了农业部门。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生产经营专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也开始向专业化、社会化转变,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一些原本属于农业的生产部门逐步独立出来,成为专业部门。由农业衍生出来的服务业迅速增多,逐渐形成了“供应—生产—加工销售”这样一个有序而庞大的农产品有机体系。据统计,1984年,大约有270万名劳动力从事直接的农业生产,大约有200万名劳动力就业于农业产前部门,而大约有1600万名劳动力就业于农业产后部门。这样,所有与农业相关的部门吸收了约2100万名劳动力,占当年美国劳动力总数的20%,该数据尚不包括农业部门的大量临时工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