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水族风俗志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216196
  • 作      者:
    罗春寒著
  • 出 版 社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首部完整系统地介绍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水族的风俗习惯与文化艺术的著作
  120余幅彩图,直观展现水族风俗的方方面面
展开
作者简介
  罗春寒,男,水族,贵州省三都县人。1967年12月生。1985—1992年在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民族学系就读历史学、民族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先后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1992—1998年在贵州省三都县民委、旅游局、水龙乡任职。1999—2002年在贵州民族学院历史系任教;2002—2005年在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2007年在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2007—2008年在韩国汉阳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09年在凯里学院担任学科带头人,教授;2010年任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馆长,州管专家。现为黔东南民族职业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先后出版学术著作2部,合著4部,主编2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水族是贵州省18个世居民族之一。本书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岁时民俗、人生礼仪、信仰民俗、文化艺术、游艺民俗等七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水族的风俗和历史文化,并配有大量珍贵的图片。本书是国内一部完整、系统地介绍水族风俗的学术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远古时期水族服饰的情况已不可考。水族男子的服饰在清朝时就已基本与当地汉族无异,均剃发留辫,头戴瓜皮帽,身穿大襟、宽袖长衫,下穿宽腰长裆大筒裤。辛亥革命后,男子服饰发生重大变化,除老年人外,穿长衫的现象已不多见,人们开始改穿对襟便服。到新中国成立前后,水族男子的服饰已完全汉化。近年来,为宣传民族文化,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一些大型展演活动中,年长的水族男性开始着清代式样的大襟长衫水族服饰,甚至出现了对襟布纽扣配以马尾绣造型图案的新型水族男子服饰。
  水族妇女的服饰情况与男子服饰情况正相反,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被传承下来。据史料记载,清朝时候水族“妇人挽发盘头,笼以木梳,色尚青”。①穿的是“桶裙短衣,四周俱以花布缀之”。②这说明水族妇女在清代是穿裙的,到民国以后才易裙为裤。水族民俗故事《百褶裙哪里去了》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水族妇女曾经是穿裙的。传说水族原来居住在“西雅”(水族古歌中水族祖先住过的地方),后来因为天旱闹瘟疫,人们不得不远走他乡,在迁徙过程中,身穿百褶裙的阿秀为众人找水迷路,黑夜中被饿狼追赶来到江边,无路可走之际,被一条无鳍鱼搭救,为感谢救命之恩,阿秀脱下身上的百褶裙送给了无鳍鱼,从此水族妇女再也不穿百褶裙了。①
  20世纪以来,水族妇女服饰式样有了很大的变化,因地区差别呈现出不同的款式特点。归纳起来大体有三大类型:
  一是以三都县的三洞、中和、水龙、塘州以及独山县的基长、本寨等地为代表的中部型。这些地区的水族妇女擅长剪花刺绣,因此表现在服饰上,一般多在衣服的边角袖口和裤脚上镶有花边,胸前还佩戴有绣花围腰,脚穿“马尾绣”花鞋。衣服的款式为右襟长衫(有少数为左襟),颜色衣服多为蓝色或绿色,裤子颜色以黑色为主。包白色的头帕是中部型妇女头饰最大特色。头帕长约2米,宽40厘米左右。包头时,先用一把木梳别在头发上,然后将白头帕折成宽10厘米左右的长条幅包裹到头上,收尾时巧妙地将白帕头收扎在木梳下。这一类型的服饰色彩鲜艳,很具民族特色,被认为是水族妇女服饰最具代表性的式样。
  二是以三都县的九阡、扬拱和荔波县的佳荣、水尧等地为代表的南部型。这一类型的服饰特点是不作花边装饰,颜色多为浅绿色或深蓝色,裤子也以黑色为主。衣服为长衫右襟款式,但比中部型要瘦小,穿着起来显得更加紧身合体。头饰无论是头帕的颜色还是包头的方式都与中部型完全不同。头帕的颜色为青黑色,包头方式由前向后,在后脑处交叉打结,然后分至两侧收扎。
  三是因与其他民族杂居,受到其他民族服饰的影响形成的杂居型服饰。杂居是民族自然融合的主要原因,民族的自然融合主要表现在人口较少的民族潜移默化地接受人口较多民族的一些文化特征,而本民族的文化特征逐渐消亡。民族融合在服饰、语言和生活习俗上的表现最为明显。居住在都匀内外套以及在三都县、雷山县和榕江县接壤的地区的水族由于长期与苗、侗等民族杂居共处,他们的文化特征已留下苗族或侗族文化的烙印。这些地区水族的服饰有的甚至完全改为苗装侗服,有的则演变成既有本民族特色又有其他民族风格的服饰。我们姑且把这种类型的水族服饰统称为“杂居型”服饰。比如在三都县的都江、坝街、巫不和羊福等地,当地水族由于与侗族等其他民族杂居,服饰衣脚狭小,衣衩高开,下摆呈圆形。头帕为黑白方格图案,包扎于后颈部。这种服饰式样与附近的侗族服饰十分相似,显然是受侗族服饰风格影响的结果。在苗族地区生活的水族,除头帕还保留水族风格外,长衫衣已变成短衫衣,衣袖甚至短到手臂,颜色几乎都是藏青色,与当地苗族妇女服饰颇为相近。
  水族妇女服饰颜色多为蓝色或藏青色。这些颜色是用蓝靛染色而成。水族妇女的服饰忌讳大红、大黄等艳丽色彩,这是水族妇女具有谦逊含蓄、稳重内向性格的一种反映。
  ……
展开
目录
导言
一、 物质民俗
生产方式
贸易交通
服饰
饮食
居住建筑
二、 社会民俗
家族
村落
民间组织
三、 岁时民俗
历法
年节
生产节日
宗教节日
其他节日
四、 人生仪礼
未孕求子
诞生仪礼
婚恋
丧葬
五、 信仰民俗
崇拜
占卜和巫术
禁忌
六、 文化艺术
水书
民间文学
七、 游艺民俗
乐器
舞蹈
民间工艺
竞技游艺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