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德国制造业创新之谜:传统企业如何以非研发创新塑造持续竞争力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5417589
  • 作      者:
    (德)奥利弗·索姆(Oliver Som),(德)伊娃·柯娜尔(Eva Kirner)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1.专业化的作者团队
  本书作者主要来自欧洲极大的应用科研机构——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下的系统和创新研究所。
  弗劳恩霍夫协会是德国及欧洲极大的应用科研机构,下设80多家单位,其中66家研究所在德国。本书作者所属机构,就是其中位于德国卡尔斯鲁厄的系统和创新研究所。该研究所主要从事创新系统和政策、工业与服务创新、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与高校开展研究合作。

2.专业化的翻译团队
  本书翻译工作由工业4.0俱乐部策划并组织,承担具体翻译工作的都是从事工业4.0及德国制造业研究的专业人员。
  工业4.0俱乐部是我国第1家以工业4.0和智能制造为主题的聚合共同体,秉承集聚、分享、共创、发展的理念,联合产、学、研、政等打造工业4.0产业生态联盟,为区域及企业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提供一站式服务。
  政府层面,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海及各地市经信委、嘉兴、德国工业4.0工作平台、德国北威州政府等建立多层面合作;产业方面,以装备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辐射其他相关产业,并与德国、美国等诸多国家的行业领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进行紧密性互动;与包括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和我国工信部下属的科研机构保持常态化交流。
  工业4.0俱乐部,立足中国,辐射全球,深耕制造业,为中国制造2025和企业创新、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3.专业化的内容
  本书详细解读了德国制造和创新驱动力,意在反映出弗劳恩霍夫系统和创新研究所不同合作项目的全新研究成果。
  本书通过实际数据阐述了低技术、非研发企业具有与研发密集型企业同样的重要性,对大家都关心的创新过程中如何进行专利管理作出了详细的论述,对如何注重人的因素与人才培养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并得出结论:无论是研发密集型企业,还是低技术、非研发企业,利用内部及外部力量进行创新都是非常重要的。

4.专业化的推荐人
  本书得到国内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的认可,他们对本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展开
作者简介
  奥利弗·索姆(Oliver Som),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系统和创新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博士。他在2005年加入研究所,2013年以来担任工业和服务创新能力中心副主任,负责协调产业创新战略和系统评价业务单元,主持研究德国制造业中非研发企业的创新模式,并在几所知名大学担任客座讲师。

  伊娃?柯娜尔(Eva·Kirner),富特旺根应用科学大学商学院教授。她曾在曼海姆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并获得多特蒙德大学企业网络研究博士学位。加入商学院之前,她已经在弗劳恩霍夫协会系统和创新研究所的一个科研单位里担任副主任,负责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项目。

  弗劳恩霍夫协会是德国及欧洲极大的应用科研机构,下设80多家单位,其中66家研究所在德国。本书作者所属机构,就是其中位于德国卡尔斯鲁厄的系统和创新研究所。该研究所主要从事创新系统和政策、工业与服务创新、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与高校开展研究合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德国制造业企业为什么能够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在世界经济中处于领先地位?而我国传统企业需要学习德国企业的哪些方面,以提升自身的持续发展能力?
  《德国制造业创新之谜 传统企业如何以非研发创新塑造持续竞争力》作者团队主要来自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机构,也有三位来自德国的高校,他们从不同研究角度阐明了非研发企业和非研发密集型(低技术)企业在经济和创新战略管理方面的全新成功经验,并探讨了这些企业在未来知识驱动型经济以及创新与技术政策中所扮演的角色。而且,本书作为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机构多年的专业研究成果,也能够为我国传统企业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处理创新与知识战略方面提供极具价值的经验借鉴。
  因此,《德国制造业创新之谜 传统企业如何以非研发创新塑造持续竞争力》适合我国政府部门政策制定者、决策者和传统企业的管理者阅读,也适合高等院校的师生及经济研究机构的人员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德国制造业创新之谜传统企业如何以非研发创新塑造持续竞争力》:
  本书意在从不同研究角度阐明非研发企业和非研发密集型创新企业的现象。从宏观经济到微观分析,研究者们采用不同的实证分析方法,试图阐明非研发和非研发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在像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中所扮演的角色。本引言意在突出此书相关研究的意图和概述每章的结构。
  过去几十年来,人们对研发活动进行了深度研究,试图解释企业、特定经济产业和整个经济体的创新水平与竞争力水平。因此,“创新”和“研发”这两个术语在描述企业和经济体的研发水平与创新竞争力的主流文献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在宏观经济层面,对研发活动的日益关注显著地体现在索罗(solow)的作品和其后追随内因性增长理论的学者的作品中。这些学者将企业中具有内因性和针对性的研发活动视为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来源,以此来解释国际市场中的经济增长和竞争优势。因此,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被视为一种线性的、稳定的增长模式,且该模式能够相对轻易地通过启动研发流程得以调整。
  有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献支持企业内部组织化研发活动的重要性,并将这种研发活动看作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在那些快速发展的产业,如生物制药、汽车、计算机、通信、仪器和机械领域。“现已有丰富的实证证据,支持研发投入是提高企业创新水平的必要条件这一假说。”这一假说得到经济学家的广泛认可,即由研发引起的创新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来源。将研发成果应用到技术先进的出口产品的生产中,同样可以提高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谈判能力。此外,研发活动需要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从而为促进教育系统的发展和提升提供了动力,也给整个经济体带来潜在效益。实证研究同样表明,研发活动所带来的高水平创新能使一个经济体具有高技术水平,反过来会提高新型产品的产量和推动新型生产技术更大程度的应用。
  然而,某些实证研究显示,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并未在研发上做出任何投入。例如,科恩(Cohen)等人针对美国大型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24%的受访企业没有任何正式研发投入。同样,邦德(Bound)等人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40%的美国企业没有上报其研发投入;加伦德(Galende)和苏亚雷斯(Suarez)针对总部位于西班牙的企业进行的一项分析表明,71%的受访企业没有任何正式的研发活动。基于“欧共体创新调查”(CIS)的数据,阿伦德尔(Arundel)等人得出结论,认为超过半数的欧洲创新型企业并未进行研发。
  从上述与研发相关的实证研究中可以发现,先前进行的分析并未显示有企业内研发的创新型企业与没有企业内研发的企业在经济绩效方面存在任何差异,这令人尤为惊讶。近期,雷默(Rammer)等人对德国制造业进行研究的结果支持了这种观点。他们所进行的研究揭示了所有创新型企业(近些年引进新产品或工艺的企业)中,近44%的企业并未开展内部研发。他们甚至没有发现,非研发类创新型企业与其研发类创新型企业对手之间在经济绩效上存在显著不同。柯娜尔和索姆等人称德国研发水平低下的制造业企业,至少能够取得与研发密集型企业相同甚至稍微更高水平的生产力。
  因此,这些并未在企业内部的常规研发上有所投入,但在长期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对新古典主流创新理论提出了挑战。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关键概念定义 / 6
1.2 本书的内容 / 12

第2章 低技术产业中的创新:现状与未来展望
2.1 引言 / 20
2.2 中低技术产业的创新模式 / 22
2.3 混合创新的重要性 / 30

第3章 非研发产业的经济重要性与未来潜力
3.1 引言 / 40
3.2 产业的研发密集度 / 42
3.3 增加值 / 44
3.4 生产、就业和技能的投入—产出潜力分析 / 47

第4章 非研发密集型技术领域的专利活动
4.1 引言 / 62
4.2 数据和方法论 / 64
4.3 成果 / 66

第5章 德国非研发密集型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结构
5.1 引言 / 82
5.2 数据和分类方法 / 84
5.3 人才和就业结构 / 86
5.4 结构分解:偏离份额分析 / 89

第6章 非研发企业与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因素
6.1 引言 / 96
6.2 非研发企业和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市场环境 / 98
6.3 非研发企业和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战略定位 / 101
6.4 总结 / 106

第7章 非研发企业、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战略和创新模式
7.1 引言 / 112
7.2 非研发企业、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活动 / 114
7.3 非研发企业、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创新产出和经济绩效 / 119
7.4 从多元视角来分析非研发企业和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创新产出及经济绩效 / 125

第8章 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来源
8.1 引言 / 138
8.2 知识的来源 / 140
8.3 创新合作的模式 / 157

第9章 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吸收能力
9.1 引言 / 176
9.2 企业的吸收能力 / 177
9.3 数据库 / 181
9.4 吸收能力维度的衡量 / 184
9.5 实证研究成果 / 184
9.6 企业科学知识与客户知识吸收能力的乘法指数 / 186
9.7 外部科学知识和客户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企业的吸收能力 / 188

第10章 非研发密集型企业的创新管理
10.1 战略管理和创新 / 198
10.2 非研发密集型和非研发企业创新所面临的挑战 / 200
10.3 管理内部组织结构和过程:创新过程管理方法 / 202
10.4 管理外部组织边界:创新合作的战略规划与控制 / 215

第11章 政策影响和未来挑战
11.1 引言 / 236
11.2 低技术产业在德国技术和创新政策中的现状 / 237
11.3 在研究和创新政策中强化低技术产业的切入点 / 246

第12章 实证证据总结和前景展望
12.1 创新研究 / 267
12.2 创新管理 / 268
12.3 创新和技术政策 / 26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