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脆弱性研究与评估》通过对相关领域成果的借鉴和梳理,提出了区域发展脆弱性的概念、特征、形成机理、概念模型,并将其划分为累积式脆弱性、冲击式脆弱性和复合式脆弱性;分析了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建立了基于熵权法和集对分析法的累积式脆弱性评价模型、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FM)的冲击式脆弱性评价模型以及复合式脆弱性评价分析流程,据此评价、分析了京津冀都市圈脆弱性的相对水平和发展变化趋势;基于脆弱性差距的致因分析,提出了旨在降低脆弱性,促进京津冀都市圈可持续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1章绪论 001
1.1区域发展脆弱性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002
1.1.1研究背景 002
1.1.2研究意义 003
1.2研究内容和框架 004
第2章脆弱性相关研究综述 007
2.1灾害脆弱性 008
2.1.1灾害脆弱性研究概述 008
2.1.2灾害脆弱性的概念 009
2.1.3灾害脆弱性的内涵 011
2.2生态脆弱性 012
2.2.1生态脆弱性研究概述 012
2.2.2生态脆弱性的概念 013
2.2.3生态脆弱性的内涵 016
2.3地下水脆弱性 018
2.3.1地下水脆弱性研究概述 019
2.3.2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 020
2.3.3地下水脆弱性的内涵 021
2.4脆弱性研究新进展 022
2.4.1区域系统脆弱性 022
2.4.2人地系统脆弱性 027
2.5脆弱性研究综述总结 028
2.5.1脆弱性概念分类 028
2.5.2脆弱性的内涵 029
2.5.3区域系统脆弱性 030
第3章区域发展脆弱性理论分析 031
3.1区域系统 032
3.1.1区域与系统 032
3.1.2区域系统 033
3.1.3区域功能子系统及其关系 035
3.2区域发展脆弱性的概念与特征 038
3.2.1脆弱性的含义 038
3.2.2区域发展脆弱性的概念 039
3.2.3区域发展脆弱性的特征 041
3.3区域发展脆弱性的形成机理 042
3.3.1区域发展脆弱性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042
3.3.2区域发展脆弱性的形成机理 044
3.3.3区域发展脆弱性的概念模型 049
3.4区域发展脆弱性的类别 050
3.4.1累积式脆弱性 050
3.4.2冲击式脆弱性 052
3.4.3复合式脆弱性 053
3.5区域发展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055
3.5.1可持续发展 055
3.5.2区域发展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055
第4章区域发展脆弱性评估 057
4.1脆弱性研究的经典模型与方法 058
4.1.1脆弱性分析框架与概念模型 058
4.1.2脆弱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063
4.1.3脆弱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小结 067
4.2区域发展脆弱性评估概述 068
4.2.1脆弱性评估的含义 068
4.2.2脆弱性评估的基本步骤 068
4.2.3评价指标选择的指导原则与方法 069
4.3累积式脆弱性评价模型 070
4.3.1累积式脆弱性评价的基本思路 070
4.3.2累积式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071
4.3.3累积式脆弱性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 081
4.3.4区域系统整体脆弱性的合成 083
4.4冲击式脆弱性评价模型 083
4.4.1冲击式脆弱性评价的基本思路 083
4.4.2冲击式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084
4.4.3冲击式脆弱性评价的SOFM模型 086
4.4.4扰动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089
4.5复合式脆弱性评价 089
第5章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脆弱性评估 091
5.1京津冀都市圈及其基本状况 092
5.1.1京津冀都市圈的由来 092
5.1.2京津冀都市圈的基本状况 093
5.2基于时间维度的京津冀都市圈累积式脆弱性评价 102
5.2.1基于时间维度的京津冀都市圈累积式脆弱性评价结果与分析 102
5.2.2京津冀都市圈累积式脆弱性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特征 137
5.3基于空间维度的京津冀都市圈累积式脆弱性评价 138
5.3.1广义BCG矩阵模型 139
5.3.2基于空间维度的京津冀都市圈累积式脆弱性评价结果与分析 140
5.4京津冀都市圈冲击式脆弱性评价与分析 149
5.4.1京津冀都市圈面临的自然灾害及其冲击 149
5.4.2基于SOFM模型的京津冀都市圈冲击式脆弱性评价 152
5.5京津冀都市圈复合式脆弱性评价与分析 154
5.5.1京津冀都市圈的累积式脆弱性分类 154
5.5.2京津冀都市圈扰动因素的综合分析 155
5.6京津冀都市圈脆弱性评价分析结果总结 159
5.6.1累积式脆弱性评价结果: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对比分析 159
5.6.2冲击式脆弱性评价结果 161
5.6.3复合式脆弱性评价结果 161
第6章降低脆弱性促进京津冀都市圈可持续协同发展 163
第7章总结与展望 191
参考文献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