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风流蕴藉,一入宫门深似海
一朝得幸,母凭子贵
话说,汉成帝的父亲汉元帝刘奭在没有登上皇位的时候,自己的宠妾司马良娣就已经病死了。这对于当时身为太子的刘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良娣”是皇太子妾的称号,属于太子妾中品级较高者,地位仅次于太子妃。在众多的姬妾中,司马良娣最受刘奭宠爱,可以说是独揽恩宠。
临终前,司马良娣哽咽着对太子刘奭说:“妾将不久于人世,永违殿下,实在令人伤感。只是妾死非天命,是其他姬妾得不到太子的宠爱,所以轮番妒忌诅咒我,活活要了我的命!”那一年,刘奭才是个年轻人,对于自己宠妾的临终之言深信不疑。据《汉书?元后传》记载称:“会皇太子所爱幸司马良娣病,且死,谓太子曰:‘妾死非天命,乃诸娣妾良人更祝诅杀我。’太子怜之,且以为然。”
因此,太子刘奭悲愤成疾,大病一场,病好之后也终日闷闷不乐,而且每每想到司马良娣的话,就对那些姬妾深恶痛绝,常常对其他姬妾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些姬妾都不敢贸然觐见。时间一长,连汉宣帝也知道了自己的儿子厌恶姬妾,把所有的姬妾都挡在门外。这件事情如果放在其他皇子的身上,或许还不足以引起汉宣帝的注意,但毕竟刘奭身为太子,这样摒弃姬妾,于己于国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汉宣帝也十分担心太子刘奭的身体状况。
为此,汉宣帝为了帮助刘奭从痛苦中解脱,就命令皇后王平挑选几个出身良家、年轻貌美的宫女去服侍皇太子,以求博得太子的欢心。经过挑选,王皇后选定了包括王政君在内的五人,准备在合适的时机让太子选妾。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太子刘奭也是一个情种,虽然司马良娣已经病逝良久,但他仍然沉浸在对她的思念之中,对选妾一事毫无兴趣。于是,王皇后就趁着太子来拜见父皇的时机,叫人悄悄地问太子:“这几个宫女怎么样?”虽然,此时此刻,太子刘奭对她们一个也不感兴趣,但是碍于王皇后亲自派人询问,也只能强颜回答。于是,太子刘奭就信手指了指并说道:“其中一个还算可以吧。”当时这几个宫女中,王政君距离太子最近,而且她穿了一件与众不同的、镶着绛色边缘的掖衣,那人以为是指她,所以就把太子中意王政君这件事禀告给了王皇后。
王皇后听说太子中意这位宫女,高兴无比,随即命令侍中杜辅、掖庭令浊贤把王政君送进了太子东宫。王政君在丙殿拜谒太子,受到宠幸,有了身孕。后来,王政君得到汉宣帝封赐,当上了太子妃。就这样,王政君因一个偶然的机遇改写了自己的整个人生。
其实,王政君出生在官宦之家,也十分优秀。虽然其父王禁担任廷尉史一职,胸怀大志又“不修廉隅”、喜好酒色,但王政君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出落得如花似玉,美艳端庄,且“婉顺得妇人之道”,在当地颇有佳名。
待字闺中时,父亲王禁将她许配了人家,说来令人难以置信,据称几次都没等迎娶过门,许嫁的男子就死了。后来,东平王聘她为姬,也没有待到洞房花烛,同样一命呜呼。接连发生这样的事情,王禁不免暗暗称奇:难道女儿命硬,有克夫之灾?为了弄清究竟,他请了个会相面的人为王政君算命。相面者对王禁说:“令爱吉相,命当大贵,此乃天机,不可泄言。”王禁信以为真,平日里更是认真教她读书写字,练习操琴习瑟,指望她有一天能够飞上枝头,出人头地。
一晃几年过去了,王政君被选入皇宫,当了一个地位很低的宫人——家人子。这虽然和算命先生所说的大富大贵相距甚远,但王政君的人生也由此出现了转折,那就是王皇后为太子刘奭办的“选秀”。
可以说,这是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也是机缘巧合,她才得以崭露头角。然而,太子刘奭并不喜欢这位才貌俱佳的女子。毕竟当时的那句话只是对王皇后的搪塞之言。可是,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
对于刘奭来说,与王政君同时期的王昭君也可称为命运弄人。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是刘奭即位后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选掖庭的。但入宫之后,便一直居于冷宫,无缘面君。直到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这时,汉元帝尽召后宫下级宫人,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上,见到王昭君丰容靓饰,汉元帝大惊,才知到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但悔之晚矣,只能应允。
无疑,和王昭君相比,王政君的人生实在是太走运了。当然,王政君的好运还远不止如此。
王政君被册封为太子妃当日,太子与王政君同会阳台,这在古代称为“御幸”。说来,王政君也命该交运,太子姬妾十几人之多,有的姬妾御幸七八年,包括他的宠妾司马良娣都没有生育。而王政君这一次机会便身怀有孕,可算是福星高照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王政君在甲馆画堂生一男婴。年近中年的汉宣帝得到嫡长孙,一番苦心终于没有付诸东流,喜悦之情自不必说。因此,汉宣帝亲自为孩子取名为“骜”(骜者,千里马也),字太孙,并常把刘骜带在身边,异常钟爱,已然把刘骜定位为皇太孙了。
王政君有缘成为皇太子之妃,并生下刘氏嫡长孙,对她今后的命运是至关重要的。王政君也正是因为太子刘奭这一次垂幸而彻底飞上了枝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汉宣帝崩逝。太子刘奭即位,这就是汉元帝。汉元帝即位后,秉承宣帝的意愿,立年仅3岁的刘骜为太子。其母王政君先由太子妃升为婕妤,其外祖父王禁被封为阳平侯。三天之后,又立王政君为皇后。
实际上,起初,汉元帝并不想立王政君为皇后。当时,立王政君为太子妃只是自己的一句胡言,自己还沉浸在对司马良娣的思念之中,对王政君根本无半点的怜爱。也正因如此,王政君自得到太子刘奭那一次垂幸之后就再也没有被召幸过。
而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太子刘奭即位后,嫔妃也自然远远多于当太子时的姬妾。这时,他宠爱的是傅氏和冯氏。傅氏原来是昭帝太皇太后上官氏身边的一个才人,刘奭当了皇太子后,她又去服侍刘奭。她“为人有材略,善事人”,也就是说,聪明伶俐,善解人意。而且,她在宫中的人缘很好,虽得宠于汉元帝,但并不遭众嫔妃的嫉妒。与上自地位比她高的后妃,下至普通宫女,都处得很融洽。每当宫中有什么祭祀活动,她都以酒酹地,祝每一个人都平平安安。大概刘奭认为,这么善良的女人,肯定不会诅咒公孙良娣吧,对她也渐渐地产生了好感。后来,傅氏又生了儿子刘康,于是被封为婕妤。冯氏则是刘奭即位后入宫的,在生下皇子刘兴后,也被封为婕妤。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王政君自始至终在汉元帝的生命中都只是一个过客,甚至没有在汉元帝的心中留下任何的感觉。而且,汉元帝对傅氏的儿子刘康也非常喜爱,于是,元帝想把皇后的凤冠戴在傅妃的头上,但是在他当时的那个时代,刘骜被立为皇太子,他的母亲王政君就理所应当地按照传统规制被封为皇后。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元帝整整踌躇了三天,才无可奈何地立王政君为皇后。
同时,汉元帝为了弥补遗憾,还创设了一个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的名号——“昭仪”。所谓“昭仪”,昭显其仪也,是后宫妃子们的辉煌榜样也。其位视丞相,比诸侯王,汉元帝心爱的傅、冯二人就被封为昭仪,并立刘康为定陶王,立刘兴为信都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