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我的书架
0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全部
畅想之星
馆藏精品
浙江新华
超星
出版时间 :
搜索
水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
0.00
图书来源: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ISBN:
9787030427380
作 者:
张国兴,何慧爽,郑书耀著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加入书架
畅销推荐
unixxv6内核源码深入剖析(软件开发源码精讲系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2
springdataaccess源码精讲(软件开发源码精讲系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2
法医秦明.偷窥者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2
python数据结构与算法(视频教学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2
mugeda零代码可视化h5设计实战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2
趣味微项目轻松学python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2
烧脑的布莱切利庄园 (一场席卷全球的智力挑战一份牛津、剑桥引以为傲的破译密档英国上市狂销近30万册的烧脑之作18个配件、10余种材质多重玩法更可解锁沉浸式剧本)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3
暗夜追凶(哪怕追凶之路充满杀机也要为了真相一追到底!)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3
消失苔丝格里森话题之作美剧《妙女神探》系列原著小说双女主强强联手惊险刺激反转不断
新星出版社
2023
python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案例实战(项目实战源码解读微课视频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3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内容介绍
资源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由于水资源的稀缺性,已成为资源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水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立足水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展示了作者水资源经济学的新研究成果,全面阐释了水资源供求系统、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绩效评价、水资源安全等问题,提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水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内容共分九章,主要包括导论、水资源需求、水资源供给、水资源配置、水权水价与水资源市场、水资源绩效评价、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安全战略等内容.
展开
精彩书评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导论
1.1资源与水资源
1.1.1资源
1.资源的含义
“资源”一词源自经济学科,是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它是作为生产实践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提出来的,具有实体性。因此,人们对资源一词的认识尽管有些差异,但大体一致。《辞海》把资源概括为“资财的来源,一般是指天然的财源,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料,如土地资源、水力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联合国有关组织在1970年出版的文献中指出:人在其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各种成分,只要能以任何方式为人类提供福利的都属于自然资源;从广义上来说,自然资源包括全球范围内的一切要素,它既包括过去进化阶段中的无生命的物理成分,如矿物,又包括植物、动物、景观要素、地形、水、空气、土壤和化石资源。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指出: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英国编撰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把自然资源定义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自然生成物包括土地、水、大气、岩石、矿物及其群体森林、草地、矿产和海洋等;环境功能则指太阳能、生态系统的环境机能、地球物理化学的循环机能等。阿兰 兰德尔(1986年)认为,资源是由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自然状态的或未加工过的资源可被输入生产过程,变成有价值的物质,或者可以直接进入消费过程,因给人们以舒适而产生价值。“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没有被发现或发现了但不知其用途的物质不是资源,信息、技术和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把以前没有价值的东西变成宝贵的资源。
我国学者李金昌等认为,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资源”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而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而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现在还难以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称为“潜在资源”。封志明等认为,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的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
综上所述,尽管他们对自然资源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各异,文字描述不同,但以下三点是相同的:①自然资源是自然的,来源于自然界,但又具有社会经济属性;②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能给人类带来福利、舒适或价值,是生产要素;③自然资源是动态的,受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同时代和不同地点的资源种类、数量、质量等不同。
2. 资源的特点
资源既然是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源泉,就必须使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依据一切资源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大致可把资源概括为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和多用性等四个特点。
1)资源的有限性
有限性又称稀缺性,是资源最重要的特征。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总数量上的有限性;二是可替代资源的品种的有限性。美国学者梅多斯(1974年)在《有限世界增长的动力》中指出,全世界的金银最多可开采20年,石油、汞、铜、铝可开采40年,天然气可开采60年,镍可开采75年,锡、钼可开采90年,锌、锰、铁、煤、铬可开采100年。目前看来这种估计显然是有误差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力量的不断发展,一些未被发现的资源将被发现,还有一些目前不具备开采利用价值的矿产也将被逐步开发利用。尽管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风力、潮汐、地热等资源都可用于发电,但可替代的投入类型是有限的。譬如作为人类生存必须具有的两种资源,即淡水和氧气,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以替代它们的物质。
2)资源的整体性
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在一定水热条件下,形成一定的土壤、植物群体及其相应的动物、微生物群体。如果其中某种因素(资源条件)改变了,就会引起其他组成因素(资源条件)的相应变化。各种资源在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是按不同的比例、不同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形成不同的组合结构,并构成不同的生态系统,并且这些生态系统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自然资源的整体性,决定着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应具有全面的观念、实行综合利用,否则就不能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资源的地域性
资源不可能均匀地出现在任一空间范围,在地域分布上极不平衡,总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相对的地区性资源优势。我国自然资源在全国分布上是不平衡的,不论地面资源和地下资源都存在相对富集和相对贫乏的现象,农业生物资源由东到西,由南到北逐渐下降,水资源南多北少,能源资源南少北多。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源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波斯湾石油沉积盆地面积不过106km2,已探明石油蕴藏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58%,有77%的铬,65%的铂、钒,50%的黄金集中在南非等国家或地区。由此可以看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地区性优势,对资源进行择优利用。
4)资源的多用性
资源一般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同一种资源可以作为不同生产过程的投入因素,不同的行业对同一种资源存在着投入需求,同行业的不同部门以及同一部门的不同经济单位,甚至同一经济单位的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车间、班组或工序都会同时存在着对同一种资源(如电力)的需求。因此,资源也存在着多用性,如稀缺的土地资源,既可用于农业,也可用于工业、交通、旅游以及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等。
3. 我国资源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资源作为一种生产力要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资源的原料作用和资源的环境作用两个方面。资源的原料作用是指资源作为社会生产的最初投入,与资本、劳力并称为生产三要素。资源的环境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源是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资源系统的优劣,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或是消极作用。因此,良好的资源系统,是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资源的管理体制存在如下缺陷。
1)资源定价不合理
在传统的经济和价值概念中,认为资源没有价值,或者认为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没有价值,或者认为不能交易的东西没有价值,由此导致在现实生活中的原材料加工产品价格长期偏低,产生“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观念。正是这种资源无价的观念及其在理论、政策上的表现,导致资源的无偿占有、掠夺性开发和浪费使用,造成资源损毁、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实际上,原料之所以价低,就是因为它的价格构成不完全,没有包括资源本身的价值在内。无论是生产价格定价法,还是市场价格定价法,原料即资源产品的价格,都只包括资源的开发成本与利润等项内容,没有包括资源本身的价值。这反映出我国目前资源价格体制上存在的紊乱现象,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资源的产权界定模糊
尽管我国在法律上规定资源归国家所有,但现行体制实际体现的是部门所有、地区所有,而且由于资源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造成资源分配无序,争抢纠纷不断,资源乱开滥采和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资源形势不断恶化。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源的产权界定不清,所有权和使用权相互混淆。谁是国有资源的人格化代表,谁代表资源所有者,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对资源使用者的管理也极不完善,资源被长期无偿占有,对经营不善或破坏浪费资源严重的企业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上述弊端导致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常常是以使用权的管理压所有权的管理,以使用权的利益挤所有权的利益,导致谁占用资源谁就垄断资源使用权,最终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3)资源再生产产业链条不完整
所谓资源产业,就是通过社会加入进行保护、恢复、再生、更新、增殖和积累自然资源的生产事业。资源的再生产过程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结合,目前资源的再生、更新和增殖还只局限于自然再生产。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情况下,人口激增不断加大对资源的压力,经济持续增长日益扩大对资源的需求,单纯依靠自然再生产来增加资源量已远远不能解决资源短缺的矛盾,必须强化其社会再生产。目前,由于我国对资源产业的社会再生产投入不足,资源的再生产大多仍依赖资源本身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因此,资源恢复和再生的速度远不及其耗损的速度,资源系统的承载能力已达到极限,所以,确立并发展资源产业链条是必然选择。
4)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不科学
目前未将资源的消长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资源管理中的又一问题。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只注重经济产值及其增长速度,忽视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的缺陷,是造成资源耗竭、环境恶化的重要根源之一。作为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指标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民生产净值(NNP),包括各部门生产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考虑了固定资产折旧,但没有考虑资源的消长和环境质量的变化,完全忽视了越来越大的环境价值(包括有形的资源价值和无形的生态价值)。这种核算体系的缺陷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错误的导向作用,会造成经济发展的短视化和资源基础不断削弱的资源空心化。其结果可能是国家经济产值稳步上升,而国家矿产耗尽,林木伐光,沃土侵蚀,水源污染,环境污染等。
1.1.2水资源
1.水资源的含义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自然资源中的重要一类。对水资源含义的准确理解是水资源经济研究的前提,也是针对水资源做经济学分析的重要基础。水资源是具有政治和经济意义的战略性资源,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对水资源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水资源”一词最早出现于1894年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水资源处(WRD)作为陆面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称。而水资源处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地表河川径流和地下水的观测及其资料的整编和分析等,并未包括覆盖地球表面面积约为71%、总量占全球水储量约为96%的海洋水。《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水资源”的定义是“自然界一切形态(液态、固态和气态)的水”。但在1963年英国国会通过的《水资源法》中,却定义水资源是“具有足够数量的可用水源”,即自然界中水的特定部分。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水资源为“作为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适合某地对水的需求而能长期供应的水源。”
我国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比较完整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科学体系。秦代李冰于公元前250年左右,在四川灌县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举世闻名的范例。因此,我国水利与水资源两词并行,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随着时间的发展,西方的“水资源”也越来越具有“水利”的意义。《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国内最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之一,在“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卷中把水资源定义为“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在“水利”卷中把水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各种形态(气态、液态或固态)的天然水”。
综合而言,水资源应包含水量与水质两个方面,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是能够被人类开发利用并给人类带来福利、舒适或价值的各种形态的天然水体,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社会直接利用或待利用,参与自然界水分循环,影响国民经济的淡水。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看,不同时代和不同地点的水资源的范围、种类、数量、质量等不同。广义上,地球上一切形态的水都有可能被人类利用;狭义上,在现有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限制下,水资源主要是指赋存于地球陆地的淡水水体。所以,本书所讨论的水资源是研究层面的,主要限于地球上有限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2. 水资源特征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命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物质循环与能力交换的介质。作为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在自然演化、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系列自然特征,以及社会特征和经济特征。
1)水资源的自然特征
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它是一种动态的资源。水资源的自然属性是指水资源在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在没有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下的形成机理及其演化规律。
(1)流动性。水资源(特别是流域地表水资源)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这是水资源的最普遍特性。水的物质
展开
目录
第1章导论1
1.1资源与水资源1
1.2水资源经济15
1.3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内容20
第2章水资源需求27
2.1水需求与水需求函数27
2.2水需求的价格弹性28
2.3水需求的种类32
2.4作为引致需求的水需求35
第3章水资源供给45
3.1水的自然供给45
3.2水的社会供给46
3.3非常规水资源的供给51
3.4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与可供水量54
3.5节水与水供给59
第4章水资源配置71
4.1水资源配置的界定和方式71
4.2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评价73
4.3水资源配置方式的历史演变75
第5章水权水价与水资源市场78
5.1水权78
5.2水价83
5.3水资源市场96
第6章水资源绩效评价106
6.1成本效益分析法概述106
6.2水资源成本效益分析112
6.3水资源项目评价134
第7章水资源管理146
7.1水资源管理概述146
7.2水环境管理155
7.3流域综合管理164
7.4水资源制度管理180
7.5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创新措施191
第8章水资源环境保护197
8.1自然水循环与社会水循环197
8.2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201
8.3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203
第9章水资源安全战略208
9.1水资源安全内涵与态势208
9.2水资源安全与用水效率212
9.3水资源紧缺与虚拟水贸易战略217
参考文献22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继续借书
去结算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
3
)
发表书评
取消
发表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省本级
嘉兴市
湖州市
金华市
丽水市
台州市
舟山市
衢州市
温州市
杭州市
宁波市
绍兴市
浙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登录
没有读者证?
在线办证
新手上路
快速入门
购物指南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支付方式
配送方式
快递送货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特色服务
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