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区域贸易协定发展历程、形成机制及其贸易效应研究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225688
  • 作      者:
    王开,靳玉英著
  • 出 版 社 :
    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鉴于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以及中国自身面临的潜在挑战,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国内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以周边为基础,辐射“一带一路”,最终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系统研究全球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演变趋势这一主题就中国当前而言主要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书力图剖析全球区域贸易协定的形成演化机制及其对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影响,并对中国已经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效果进行定量评估,为中国正在加快实施的全球自由贸易区战略提供参考性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自贸区研究系列:区域贸易协定发展历程、形成机制及其贸易效应研究》:
  进入T2时期,由于C国福利受损,因而C国的选择有两种,要么加入A、B两国的多边贸易协定,实现三国多边自由化,或者同A、B中任何一国缔结区域贸易协定,假设A、C较B、C之间达成区域贸易协定更为容易,对于C国而言,加入A、B两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所获得福利更高,但此时A、B福利收益同时受损,因而不会同意同C国缔结区域贸易协定,此时C国同A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因而A国变成轮轴国,获得最高的福利收益为WH,C国由于参与了区域贸易协定,福利增加,1国则同C国一道成为A国的辐条国,福利下降至WS。从而形成区域贸易协定网络的“轮轴辐条”体系。
  在T3时期,B、C两国通过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从而使得三国之间实现多边贸易自由化,彼此的共同福利为WF。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轮轴一辐条”格局中,轮轴国家的福利收益高于多边贸易自由化的收益,因而会优先寻求同区域外国家缔结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可能成为全球多边贸易自由化的阻力。
  作为辐条国家而言,由于其在区域贸易协定网络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会设法改变自身辐条国的地位,在无法成为轮轴国家情况下,会同其他辐条国缔结区域贸易协定,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
  作为区域外的国家,尽管多边贸易自由化是最有利的方案,但短期内可能实现难度较大,最有利的方案就是优先同轮轴国家缔结区域贸易协定,成为辐条国,再进一步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
  亚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趋势可以印证Mukunoki和Tachi(2006)的研究。在2005年我国同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以后,由于预期对亚太地区的周边国家产生负面影响,中国经济贸易总量较大,行业齐全,再加上历史等因素,同我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难度较大,因而东盟成为亚太主要大国相互竞争的对象,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印度等东南亚主要大国都先后同东盟缔结了自由贸易协定,因而东盟成为亚太区域的轮轴国家,在同东盟均缔结区域贸易协定的六个亚太地区主要国家中,仅有中国同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印度和日本缔结了区域贸易协定,因而均为东盟轮轴国的辐条国家。随着时机的成熟,辐条国家之间也会进行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目前东盟和上述六国组成的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议、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同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均在谈判之中,以期在未来实现亚太区域贸易自由化。
  4.“轴心辐条”格局的实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区域贸易协定网络呈现出的“轮轴辐条”特征是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特定阶段,部分国家通过缔结了大量的区域贸易协定,在全球区域贸易协定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他国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彼此之间暂时未能签订区域贸易协定,处于网络中的边缘地位。
  鉴于当前全球区域贸易协定网络化发展格局,结合上一章采用中心度指标定量测度每个国家在网络中的“核心一边缘”地位数据,本章将通过理论和计量实证分析区域贸易协定网络中“核心”国家是否存在自强化效应,即自身的核心地位是否会增大未来其他国家与之缔结区域贸易协定的概率。随着核心国家缔结的区域贸易协定数量的不断增加,由于不同区域贸易协定降税幅度和范围不同,原产地规则设置的差异,由此产生的“意大利面碗效应”导致的管理成本不断增加,可能会降低核心国家继续缔结区域贸易协定的意愿。本章还将利用模型验证“意大利面碗效应”是否阻止了区域贸易协定的进一步增加。
  此外,还进一步结合现有研究文献,筛选出如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制度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等其他可能影响各国缔结区域贸易协定网络的因素,系统剖析全球区域贸易协定形成机制,以期为我国的区域贸易协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性政策建议。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书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研究结论
1.3 本书创新点和进一步研究展望

第2章 区域贸易协定内涵、法律基础与主要内容
2.1 区域贸易协定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2.2 区域贸易协定存在的多边法律框架
2.3 区域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

第3章 区域贸易协定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3.1 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历程
3.2 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模式
3.3 区域贸易协定发展的新趋势
3.4 区域贸易协定对多边贸易自由化的影响

第4章 区域贸易协定的理论研究基础
4.1 关税同盟理论
4.2 自由贸易区理论与共同市场理论
4.3 最优货币区理论

第5章 全球区域贸易协定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5.1 复杂网络理论概述
5.2 全球区域贸易协定网络的构建和统计特征描述

第6章 全球区域贸易协定形成机制研究
6.1 区域贸易协定形成机制的研究文献综述
6.2 全球区域贸易协定形成演化机制理论研究
6.3 全球区域贸易协定形成演化机制的实证分析

第7章 货物贸易自由化协议的贸易效应研究
7.1 有关货物贸易自由化协议实施效果的文献综述
7.2 货物贸易自由化协议的贸易效应研究

第8章 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的贸易效应研究
8.1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与演变进程
8.2 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的实施效果评价

第9章 我国区域贸易协定发展现状及其实施效果评估
9.1 我国区域贸易协定发展现状
9.2 我国缔结的区域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
9.3 我国区域贸易协定的贸易效应:基于产品技术含量的研究
9.4 我国区域贸易协定的贸易效应:基于国别差异性的研究
9.5 本章小结与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