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开讲·荣格 做自己心灵的主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一般而言,人们对父母行为之于小孩的重要性强调过少,因为真正重要的不是言语,而是行为。(《人格的发展》)分析儿童心理和分析成人心理的情况完全不同。
是一项最为艰难和棘手的工作。孩子有一套特殊的心理。与胚胎期孩子的身体是母亲身体的一部分相似,儿童心理在很多年内也是其父母心理状态的一部分。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儿童精神官能症患者并非真正患病,而往往体现着其父母的心理症状。儿童的精神生活中只有一小部分属于自己,大部分仍依附于父母的精神生活。这是正常的,打破这种依赖反而会危害儿童大脑的自然发育。(《人格的发展》)小时候,我们会模仿妈妈的样子涂口红,把小脚伸到爸爸的大皮鞋里走来走去,总是钟情于“过家家”,期待把大人的生活搬到自己的小世界里。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法,父母无需太过担心孩子,反倒应该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
如何回答孩子的“为什么”他们的启发对儿童造成了伤害吗?这类情况从未发现过。他们健康地成长,一切正常。他们提出的问题显然被抛到脑后了,可能是由于在学校生活中产生了别的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以及诸如此类的原因。
(《人格的发展》)孩子们总喜欢问“为什么”。面对接连不断的提问,父母应该如何作答呢?是给孩子一个充满想象的童话式解答,还是给出中规中矩的科学解释?其实,你的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因为它们终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被学校知识所代替。但当初你对孩子发问的赞许,对幼小心灵的尊重,还有你认真思索的模样,则会成为孩子收获的最宝贵的东西。
一起寻找答案无论给小孩以虚假的解释是多么不可取——因为这只会种下怀疑的种子,然而在我看来,坚持传授正确的解释也是同样的不可取。因为这种僵化的一致性会限制智力的自由发展。而且小孩也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种具体主义的视阈,进而阻碍其进一步发展。与生理同等重要的是精神,它也有自身不可侵犯的权利。(《人格的发展》)与其急着回答孩子,不如陪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快乐探索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孩子不是母亲的附属品没有什么比一位试图把自己化身在孩子身上的母亲更能阻碍孩子的正常发育了。她从不会想到孩子不仅仅是一个附属品,而是一个新的、具有个性的生命,常常被赋予和父母截然不同的性格,有时候甚至看起来相异得可怕。(《人格的发展》)人间常见慈母爱子反倒害子的扼腕之景。可怜母亲一心以羽翼护雏,可惜孩子反遭其苦。该放手时且放手,该扶持时才扶持,任何一个人的灵魂都不是他人的附属品,母亲给了孩子生命,但无法给予孩子灵魂。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