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鹤楼故事》:
第一章 神游仙山 浩浩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来,闯过险峻的三峡后,是坦荡的江汉平原。当江水缓缓涌向武汉时,却遇大山挡道,激起惊雷滚滚,巨浪滔天。不知历经多少年月的冲击,江流才撞开山岭漫漫东去。这座被大江切成两半的青山,江北的形如巨龟,江南的蜿蜒似蛇,因而分别被俗称为龟山、蛇山。
隔江对峙、遥遥相望的两座青山并不高,海拔高度均不过百米。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传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靠的就是这一龟一蛇的鼎力相助。
说是滔滔洪水中,有只大乌龟驮着天上神奇的“ 息壤”,供大禹取土作堤坝;又有条黄龙,用尾巴划地,帮他开辟水路导流。东晋志怪小说《拾遗记》还铺陈《山海经》的说法,描写当时的情景是:“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 在古老的神话里、先民心目中,龟与龙都是能够制服洪水的巨灵。龙蛇一体,蛇是龙的化身。
于是,当大禹治水大功告成后,龟龙便欣然化成了青山。
其实,在中国的江、河、湖、海,凡是容易产生水患的地方,都有龟与蛇的传说。《楚辞补注》日: “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日玄,身有鳞甲,故日武”,而且是“雄不独处,雌不孤君,玄武龟蛇,蟠虬相扶”。但放眼神州,何处有如此壮观的景象?“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使大禹治水的传说分外动人。
在中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中,就有赞叹这片山水的名句:“江汉汤汤,武夫洗’?光。”音韵铿锵,若惊涛轰鸣。用“武”字来形容这奇山异水,不仅使人为之震撼,也似乎预告了今后的地名。诗圣屈原一路行吟而来,登上龟山不禁浩叹:“登大坟以望远兮,聊以舒吾忧心。” 古人称突出江中的巨石为“矶”,于是,龟山之矶被称为禹功矶。矶上建有禹王庙,庙前有一棵古柏,传说系大禹手植。宋代诗人苏轼来游时,便留下一首《禹柏》:“谁种殿前柏?僧言大禹栽。不知几千载,柯干长苍苔。” 蛇山之矶被称为黄鹄矶,却是因为矶石呈褚黄色,遥对青青鹦鹉洲。那时江流清澈,矶边水鸟翔集,常有鸿鹄起舞,天鹅嬉游。又有一种说法:因蛇山的山形石色,像一只黄鹤扑向江心,山上“有黄鹤飞腾于紫竹间”,故名黄鹄山。古代的“鹄”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所以又名黄鹤山。民间便流传“昔有仙人,控黄鹤于山,因以为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