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央纪委第一书记陈云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7402039
  • 作      者:
    张曙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方正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1、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央纪委恢复重建。中央纪委恢复重建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第一届中央纪委委员名单是如何产生的?中央为什么选择陈云担任中央纪委第一书记?陈云是如何领导制定党规党法的?
  2、平反冤假错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陈云为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为什么要提出撤销中央专案组;他是怎样拨乱反正,提出平反冤假错案的指导方针的?他又是如何克服阻力,一步步指导刘少奇、潘汉年、瞿秋白、马寅初等重大冤案平反的?
  3、如何审理林彪、江青两个集团案,举国关注,举世瞩目。陈云指导审理“两案”表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他提出了怎样的审理原则和方针?他为什么要提出康生的问题?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对“两案”有牵连的人,“必须以政治斗争的原则来处理”?
  4、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是改革开放初期一场严肃的斗争。陈云是如何指导这一斗争的深入展开的?如何做到既打“苍蝇”又打“老虎”的?
  5、在抓党风上,陈云“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提出几十年来产生的深远影响?陈云为什么力主清理“三种人”?陈云对纪检干部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党中央对陈云主持中央纪委工作有怎样的评价?等等。
展开
作者简介
  张曙,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陈云思想生平研究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邓小平、陈云思想生平研究。参与有关邓小平编研项目主要有:《邓小平年谱》、《邓小平文集》、《邓小平研究述评》(副主编),合著《邓小平在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在历次论争中》。参与有关陈云编研项目主要有:《陈云画传》(执行副主编)、《生死存亡的关键——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者讲述陈云》、《陈云家风》。担任多集电视文献片或专题片《陈云与党风廉政建设》、《光辉的历程》、《我们的小康》的撰稿等工作。在《党的文献》、《当代中国史研究》、《求是》等刊物上发表各类文章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央纪委第一书记陈云》从陈云同志领导平反冤假错案、指导“两案”审理、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狠抓执政党党风建设等六方面,全面真实地展现了陈云同志在担任中央纪委第一书记期间在党风建设和提高党的拒腐防变能力等方面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贡献。
  《中央纪委第一书记陈云》还真实记述了陈云同志创新开展纪检工作方式方法、领导制定党规党法、指导建设纪检机构和纪检队伍、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的著名论断等。书稿内容体现了陈云同志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创造力,展示了他的深邃思想、过人胆识、超群智慧、辉煌业绩和不朽风范。《中央纪委第一书记陈云》资料丰富权威,笔法生动自然,是一本了解老一辈革命家陈云、了解党的纪检工作的通俗读物,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央纪委第一书记陈云》: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
  在这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恢复重建。全会选举陈云为中央纪委第一书记,邓颖超为第二书记,胡耀邦为第三书记,黄克诚为常务书记,王鹤寿等12人为副书记,并选举了中央纪委的常务委员和委员。12月24日,三中全会公报公布了中央纪委恢复成立的消息。公报称:“全会选举产生了以陈云同志为首的由一百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是保障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的一个重要措施。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根本任务,就是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12月25日,《人民日报》公布了100名中央纪委委员名单。
  这不是中央纪委第一次成立,确切地说,是1969年党的九大党章取消了党的监察机关条款后,中央纪委又一次恢复成立。
  党的纪律检查机构,可以追溯到1927年4月成立的中央监察委员会。1928年7月,党的六大通过的党章取消了监察委员会的条款,增设“审查委员会”一章,用以监督各级党部的财政、会计及各机关的工作。1933年,为了防止党内有违反党章、破坏党纪、不遵守党的决议及官僚腐化等情况发生,中共中央决定,在党的监察委员会未正式成立以前,特设立中央党务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1949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副主席朱德兼任中央纪委书记。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代替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委员董必武担任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
  党的纪律检查机构,虽然不同时期名称不同,职责范围有所变化,但在保证和执行党的纪律方面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如1935年11月,中央成立了以董必武为主任的5人党务委员,较好地处理了陕北的错误肃反问题。1952年,中共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和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因盗窃国家资财肆意挥霍被处决,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集中制遭到极大破坏,党规国法形同虚设。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主要机构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被污蔑为“黑公检法”,被无情砸烂。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构被完全摧毁。
  中央监察委员会机关151名干部,有84人被诬陷为有各种政治问题,被戴上“叛徒”、“特务”、“走资派”、“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帽子。1969年1月31日,中央组织部“业务组”向中央写了《关于撤销中央监察委员会机关的建议》。2月,又写了《关于中组部中监委机关人员下放劳动的报告》。到1969年1月,除留5人和部分办案人员外,中央监委机关工作人员全部被下放到东北农村“五七干校”劳动。1969年4月,党的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取消了党的监察机关的条款。7月,毛泽东批示“原则同意”,取消了中共中央监察机关,善后工作由中央组织部“业务组”负责处理,从而彻底废止了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基本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为了篡党夺权,制造了大批冤假错案。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干部被立案审查的占当时国家干部总人数的17.5%;其中中央、国家机关副部长以上和地方副省长以上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的高达75%,大批受迫害的同志长期申诉无门,受冤屈的干部长期得不到平反。
  饱尝民主法制被践踏的严重后果,恢复重建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就成为“文化大革命”后全党的共识。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通过的党章重新恢复了设置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条款。规定:为了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纪律,防止和纠正各种危害党和群众关系的现象,“党的中央委员会,地方县和县以上、军队团和团以上各级党的委员会,都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它的任务是:加强对党员的纪律教育,负责检查党员和党员干部执行纪律的情况,同各种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作斗争,受理党员的申诉和控诉,并受理党外群众对党员的控诉。”① 中央纪委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恢复成立,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酝酿过程。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历史转折关头勇挑重担 
第一节 中央纪委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成立 
第二节 陈云担任中央纪委第一书记,“众望所归” 
第三节 确定中央纪委的基本任务和工作原则 
第四节 呕心沥血领导制定党规党法 

第二章 大刀阔斧领导平反冤假错案 
第一节 平反冤假错案,要坚持“有错必纠”方针 
第二节 为刘少奇平反:“这事我们要负责到底” 
第三节 对瞿秋白问题:“要实事求是地予以研究” 
第四节 为张闻天平反:“完全应该” 
第五节 对潘汉年一案:“我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潘汉年问题得到解决” 
第六节 为萧劲光平反:“不要留尾巴” 
第七节 马寅初的问题:“应该平反” 
第八节 对徐懋庸等文艺界3年代问题,要“作出实事求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评价” 

第三章 高瞻远瞩指导“两案”审理 
第一节 统筹全局,提出成立“两案”审理领导小组 
第二节 杀“两案”主犯江青,“陈云不同意” 
第三节 中央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康生同志的错误是很严重的” 
第四节 对同林彪、江青集团有牵连的人员:“必须以政治斗争的办法来处理” 

第四章 严厉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 
第一节 陈云批示掀起一场严打风暴 
第二节 打击经济犯罪,“中纪委必须全力以赴” 
第三节 既抓“苍蝇”,又打“老虎” 
第四节 一定要实行责任追究制 

第五章 与时俱进狠抓执政党党风建设 
第一节 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著名论断 
第二节 必须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
第三节 对“三种人”,“一个也不能提拔” 
第四节 在改革开放中,“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 
第五节 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搞好执政党的党风” 
第六节 端正党风的关键是领导干部“给全党带好头” 
第七节 “必须重视执政党条件下党员的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 
第八节 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这件事是我们全党最大的事情” 
第九节 “要把党的纪律检查队伍本身的干部选好,用好” 

第六章 率先垂范堪称党风楷模 
第一节 信念坚定党性坚强 
第二节 严于律己清正廉洁 
第三节 谦虚谨慎淡泊名利 
第四节 酷爱读书情趣丰富 
第五节 时刻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实事 
第六节 一生践行“十五字诀”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