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战略规划》:
工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工业的大规模发展推动城市向现代城市发展,并带动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工业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工业企业之间的协作或者共享基础设施等导致工业集聚的结果。工厂集聚在同一工业区内,有利于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能降低运费和生产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由于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都很强,城市中的大部分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相互靠拢布置,有很强的集聚性。这种工业的集聚既加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又拓宽了原有城市的地域范围。
工业区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从总体上看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在城市中,工业区的区位发生变化,主要是从环境和社会因素来考虑的。城市发展的初期,以市场、资本、劳动力、交通网等优越条件吸引了工业。这些老工业区都是自然集聚而成的,布局较乱,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大多数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且保护城市环境,工业企业纷纷向市区外缘移动。二是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工业生产中原料的运进和产品的运出,均需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从而决定了工厂企业寻求近河流、近铁路、近公路的低平地带,来布置厂房、仓库等设施。
四、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是一家或多家物流配送中心在空间上集中布置的场所,一般以仓储、运输、加工等功能为主,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
物流园区最早出现在日本东京,近些年来逐渐在我国的一些城市出现。它是政府从整体利益出发,为解决城市功能紊乱、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减轻环境压力、顺应物流业发展趋势、实现货物快速流通,在郊区或城乡边缘地带主要交通干道附近专辟用地,通过逐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大型物流配送中心聚集而形成的。
物流园区一般具有产业性质一致性、物质空间相对独立性和形态完整性等特点。在结构组成上,作为物流企业集中布局的场所以及多种物流功能的空间载体,物流园区一般是由货运场站、仓库、批发市场、配送中心以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构成的,其中仓储用地比重最大。国外物流园区的建筑覆盖率一般为40%-50%,其中仓储设施占物流园区建筑面积的85%,其余为信息、汽车维修、旅馆、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
在类型划分上,物流园区可分为配送中心型和货运枢纽型。配送中心型物流园区以配送功能为主,为连锁商店、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组织配货供应,以执行实物配送为主要职能的流通型物流结点,具有集货、存储、分货、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综合物流功能。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则是围绕交通枢纽建成的,以服务于物流的转运为核心功能。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是以连接不同运输方式为主要职能的转运型物流结点,除了具有转运、仓储等主要功能外,还包括拆拼箱、再包装等加工功能,如围绕大型港口、铁路、货运场等建设的货运枢纽、卡车终端等都属于该类型。
五、政务区
政务区是指政府机构集中办公的地方。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每个城市都是作为不同层级的行政中心而存在,因此,政务区是城市功能分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行政功能的中枢。政府在这里制定整个城市的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等,同时也是政府机构对外办公的地区。如果政府办公机构布局得过于分散的话;企业及个人办事就会花费较多时间。近年来为了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政府机构在空间分布上倾向于集中布局在某一区域,这样可以节省企业及个人的时间。政务区规模不大,一般也就2平方千米左右,但位置优越、布局规范。例如,市委、市政府大楼前往往都有剧场、城市规划展览馆,周边还有高档次的星级酒店等。而且,政务区往往依山傍水,加之周边的高档次服务,很多高级住宅区也常相伴而建,因此其对城市发展的带动力是很大的。现在很多城市开发都采取政务区带动的模式,如深圳、贵阳、东营、信阳等,即政务区带动城市形成新的格局框架。
六、休闲绿化区
休闲绿化区是指城市中在居民区附近的广场、绿地、公园、游园等,专供人们在闲暇时间休憩游玩的地方。由于我国普遍实行双休日,人们的工作时间相对减少,闲暇时间增多,从而对各种广场、绿地、公园、游园等有了大量的需求,这就使得休闲绿化区在城市的功能分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休闲绿化区对美化环境、减轻废气和噪声污染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除了上述的功能区外,在一些城市可能还会形成其他的一些功能区,如在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的功能分区中形成的中央商务区、大学城等,而这些功能在中小城市,由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往往难以形成相应的功能区,而只能是呈点状分散布局在城市中。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