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的生动,历史的厚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既有帝王们的文治武功、治国心法,也有名臣才子的权谋与沉浮。
★ 一套荡气回肠的帝王兴亡录。作品结构紧凑,故事异彩纷呈,情节环环相扣,气势磅礴,引人入胜,
★ 传记式的帝王长卷,热血沸腾的打江山与守江山的传奇。非沉思不能探其幽远,非品读不能知其恢宏。
★ 这是一套值得品读和收藏的历史大书,帝王们起伏跌宕、精彩绝伦的一生,值得你阅读和体会。
★ 看小说,识帝王,懂历史,更懂智慧与谋略。
★ 边锋所著的《汉武帝秘史/翰林书院帝王史系列》主要介绍了西汉武帝刘彻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具体描述了其初登皇位、掌握政权、独尊儒术、制定各种政治制度、北击匈奴、改革内政、寻仙问药、远谋身后之事,语言鲜活生动,史料翔实,颇具可读性。
边锋著的《汉武帝秘史》是《“翰林书院”帝王史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西汉武帝刘彻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具体描述了其初登皇位、掌握政权、独尊儒术、制定各种政治制度、北击匈奴、改革内政等。
本套丛书的每一分册,都在广泛而真实的史料基础上,以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叙写了每位帝王百转千回、波澜壮阔的一生,展示了他们的成功与失败、高潮与低谷、坚定与疑惑、气魄与迷茫。通过本套丛书,你将了解历史上这些独yi无二的人物,进入他们尘封弥久的精彩世界。
黄老学说起源于战国时期,实际上是综合了老子之言、道家学说以及法家理论而成的产物。西汉初的统治者们一直以黄老学说作为政治方针,到了窦太后时期,太后更是将其列为了皇家子弟必须习读的学说,甚至连窦氏一族的子弟也必须习读。窦太后对黄老学说的痴迷可见一斑。
儒家学说与黄老学说的争斗实际上早已存在。景帝年间,朝堂之上就曾展开过一场关于儒家学说与黄老学说的激烈辩论,辩论双方的主角分别是信奉儒学的《诗》学博士辕固生和提倡黄老的学者黄生。
此次辩论的议题是:商汤、周武取代前朝的行为究竟是顺应天命还是大逆不道?
“汤武革命,顺天应人”,这向来是儒家的主张。因此,辕固生大胆陈词说:“夏桀、商纣都是慌乱残暴的人,天底下的百姓,无一愿为他们而出力的,商汤、周武之所以能够取而代之,完全是天下人心所向而导致的,所以说,商汤周武取缔前朝完全是一种自然而然、顺天应人的结果。”
黄生却全然不同意辕固生的主张,他说:“商汤、周武以臣子的身份杀死了君主,就是叛徒,何谈正义?就好像帽子和鞋子一样,无论帽子多么残旧,始终还是要戴在头上,而无论鞋子有多么崭新,也注定要踩在脚下。因此,这君主无论有多大的过错,他永远都是君主。臣子呢,无论多么有才能,也永远只能做臣子。君主即便有过失,臣子也应该尊奉他、匡正他,而不是诛杀他,自己取而代之。商汤、周武的所作所为,难道是臣子应该做的吗?难道不是以臣弑君吗?”
黄生这一慷慨陈词顿时暴露了一个致命伤:汉高祖刘邦不正是反秦灭项方才建立了西汉政权,代之为王的吗?
辕固生抓住这一要害,冷笑着突然问黄生道:“那这高祖皇帝究竟是鞋子还是帽子呢?”
黄生顿时哑口无言,好在景帝立即制止,方才阻止了这场触及敏感问题的辩论。但显然辕固生的儒家学说占据了上风,一时之间引起了众人热议。这件事情就这样传到了窦太后的耳朵里,窦太后何等笃信黄老,自然对辕固生有所不满。
找了个机会,窦太后召见了辕固生。一见到这位儒学斗士,窦太后就拿出了一本《老子》,问辕固生说:“听说先生你学问很高,那么认不认得这是一本什么书呢?”
辕固生瞟了一眼之后,不屑地应道:“此家人言耳。”这意思就是说,这就是那些没见识的老百姓看的东西。
我们知道,这窦太后是穷苦人出身,曾是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辕固生这句话不仅仅亵渎了窦太后对黄老学说的信仰,同时也对窦太后身世充满讽刺之意。当然,辕固生或许并非针对窦太后,而只是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但这话却让窦太后怎么听都不是滋味。老太后一怒,直接令人把辕固生丢进了野猪圈里,让他赤手空拳地去和野猪搏斗。好在九死一生之际,汉景帝急忙递了把宝剑给辕固生。辕固生奋力一搏,用宝剑刺死了野猪,这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此后,景帝为保辕固生,立即将他调职去了诸侯国。
从这件事情便能看出,窦太后对于黄老学说的维护。虽然武帝刘彻一登基就大刀阔斧地开始挑战窦太后的信仰,但面对自家孙子,窦太后还是给予了足够的宽容。即便子孙辈们怨声载道,窦太后也始终没有干预汉武帝刘彻的“建元新政”,一直到建元第二年的时候,窦太后的底线终于被触及了。
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十月,御史大夫赵绾为了向刘彻表忠心,联合王臧一起向刘彻上疏,提出了一个建议,说这以后朝廷里头的大事,由皇上决定就行了,没必要再去向东宫请示!
东宫指的正是窦太后窦漪房,这是建议年轻天子削太后的权。得到消息的窦太后拍案而起。
盛怒之下的窦太后一改此前宽容放任的态度,立即就采取了行动。她先是即刻派人暗中调查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二人,寻找他们的把柄。正所谓人无完人,果然窦太后还真从这二人身上找到了其所犯的错误。这些小过错放在平时或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但此时,窦太后却硬是抓住这些问题不放,直接向皇帝发难,并令人将赵绾和王臧二人投入了大狱之中。二人抓捕入狱依然不能消除太后心头之恨,在窦太后的授意下,赵绾和王臧二人最终被迫自杀。
把这两个人除去之后,窦太后的目标放在了刘彻的左右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身上。这窦婴是窦太后的亲侄子,田蚡又是王太后的亲弟弟,向来重感情的窦太后自然也不忍心对他们加以处罚,于是决定“宽大处理”,罢黜了他们的官职。
最后,窦太后要“对付”的,自然是她的亲孙子刘彻了。对于亲孙子,窦太后自然不会去动他一根汗毛,但这“下马威”却不能免。于是,在罢黜窦婴和田蚡之后,窦太后立即提拔了柏至侯许昌为丞相,武强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这二人论功绩、论德行都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窦太后选择他们二人的唯一理由就是:他们都信奉黄老学说。
窦太后与汉武帝之间的博弈,既是皇权的斗争,同时也是黄老学说与儒家学说之间的斗争。自西汉建立以来,统治者向来尊黄老抑儒学,儒生在当时地位是极其低下的,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更是难上加难。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沛公,也就是刘邦,他非常不喜欢儒生,有很多戴着儒生帽子的人来见他,他都会把这些人的帽子摘下来,然后在里头撒尿。而在和他们说话的时候,动不动就会对他们破口大骂。
可见,从汉高祖开始,儒学便处于举步维艰的困境之中。虽然武帝刘彻试图贯彻“独尊儒术”的为政方针,但其终究是羽翼未丰,难以与根基深厚的黄老学说相抗衡。再者,汉朝以孝治天下,窦太后是刘彻的亲祖母,是他不得忤逆的长辈,再加上窦太后历经三朝的影响力,无论如何,刘彻也不可能与她正面起冲突。
就这样,在窦太后大刀阔斧的干政下,刘彻的“建元新政”宣告失败。原本斗志昂扬的年轻皇帝在遭遇政治上的挫败之后陷入了长久的苦闷之中,高耸的宫墙,紧闭的门阙,一切都如同天子的囚笼。在这样的苦闷之中,汉武帝刘彻对政事不再像起初那般积极了,转而开始四处游猎玩耍。而就在这时,他与一个间接对西汉王朝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女人结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