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中国建筑》:
遍布华夏大地的大小城池数以千计,其中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中的古老街区,因为承载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而成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自2008年开展的“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已经举力、了两届,首届有“十大名街”获得挂牌,它们是:北京国子监街、平遥南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苏州平江路、黄山屯溪老街、福州三坊七巷、青岛八大关、青州昭德古街、海口骑楼老街、拉萨八廓街。第二届又有“十大名街”获得挂牌,它们是: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重庆瓷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扬州东关街、天津五大道、苏州山塘街、齐齐哈尔罗西亚大街、北京烟袋斜街、泉州中山路和漳州古街。这些构成一座城市交通网络的历史名街,不仅是一座城市民众生活的重要依托,也是一座城市发展最具说服力的历史见证,更是一座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和生态标志。
有城必有街,有街必有巷。小于街的屋间道谓之巷。《诗经·叔于田》:“叔于田,巷无居人。”毛传:“巷,里涂(塗)也。”古代居民所聚者为之“里”或“坊”。巷就是里坊中屋宇间的道路,巷内的支巷又称“曲”。里(坊)巷设有巷门,设差役负责管理。随着古代“里坊制”的瓦解,尤其是宋代以后在城池规划中广泛采用了所谓“大街小巷”布局手法,令城市街区道路格局大变,旧有的里(坊)巷逐渐被方格网状的“大街小巷”所代替。大街逐渐走向繁荣,而横列的小巷则成为民众“居之安”的栖息之所。李白《宴陶家亭子》诗:“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
巷的别称很多。胡同是北方城市小巷的别称,里弄(或弄堂)是江南城镇小巷的异名。另外还有水巷、火巷、井巷以及条、营、场等称谓。宋代都城汴梁和临安城就称坊巷为火巷,《东京梦华录》记:“每坊巷三百步许。”《京师坊巷志稿》记:“元经世大典谓之火巷,胡同即火巷之转。”说明胡同由元代的火巷演变而来。其实,古之所谓火巷就是专为坊区设置的消防通道,一般都连通住宅的前门后院。江南水乡城镇可以通河之巷谓之水巷,小桥流水,篷船往来,河边有河房,真像人们所说:“家家临河住,处处见桥影。”“船从门前过,水从屋中流。”井巷之说自然与井有关。北京胡同之称始于元,元代蒙古语“水井”的读音为“huto”(胡同),而古代城市水源又以水井为主,城有干条巷,必有千口井。水井窄而深,犹如巷道,所以就有了井巷之谓。古代城池街巷布局井井有条,“若网在纲,有条不紊”,故而称巷为条,如北京有头条、二条、三条……十条;南京则有鼓楼头条巷、二条巷、三条巷。作为军事防御之地的古代城池,大多有守军安营扎寨,于是就把驻军营盘当作巷名。《宋建康府图》和《明朝都城图》中就有破敌教场、御教场、戍司马营、十三营、十四营等巷名。
古城多巷。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必定有着众多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古朴小巷。素有“十里长街市井连”之誉的江苏扬州古城,除了光怪陆离的十里长街,那一条条风清古朴的小巷,犹如一幅淡雅清秀的城市风俗画,更是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平添了诱人的魅力。在仅有五六平方公里的旧城区,竟有五百多条深深巷陌。长巷接短巷,大巷套小巷,巷巷相通而又巷巷各异,东岔西拐,犹如迷宫。有的小巷不过十米见长,有的小巷只能-人通行。因而扬州又有“巷城”之称。“因州北有福山”而得名的福建省会福州市,从唐末五代开始形成的古老城区,在经历了干余年的风雨沧桑居然至今尚存,成为国内唯一一处保留坊巷格局的古老街区。在不足0.5平方公里的地域内,从南至北,右边是三个“里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俗称“三坊”;左边是东西向的七条小巷:杨柳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这古老宁静的“三坊七巷”沉淀着福州悠久的历史。按照“大街小巷”格局开始形成的北京胡同,据《日下旧闻考》所辑录的《析津志》所记,从元代起就已经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衡(弄)通”。也就是说共有里巷胡同413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