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汽车电子与电气现代设计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8097207
  • 作      者:
    魏民祥,李玉芳主编
  • 出 版 社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汽车现代设计系列丛书:汽车电子与电气现代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车用微处理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电学与计算机控制基础知识;汽油机燃油喷射控制系统、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底盘动力学控制系统、行驶安全控制系统等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组成原理;车载电源系统、数字点火系统、起动系统、仪表与照明信号、电气线路等电气系统组成原理;电动车驱动电机电子控制系统、电池管理与控制系统、制动能量控制系统等组成原理;汽车电子调理电路和驱动电路的设计、汽油机燃油喷射电子控制系统设计、点火控制系统设计、汽车低速防撞报警装置设计、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照明控制系统设计、再生ABS电机控制系统设计等翔实的设计实例。
  《汽车现代设计系列丛书:汽车电子与电气现代设计》根据作者教学科研积累的资料汇编而成,可作为大学本科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教材,适合于该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使用,特别适合作为理论教学和应用设计的教科书,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专科学生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汽车现代设计系列丛书:汽车电子与电气现代设计》:
  图2—47所示为氧化锆氧传感器,其基本元件是专用陶瓷体,即氧化锆固体电解质。陶瓷体制成的锆管2,固定在带有安装螺纹的固定套中,其内表面与大气相通,外表面与排气接触。锆管内外表面都涂有一层多孔性的铂膜(白金)作为电极。为了防止废气中的杂质腐蚀铂膜,在锆管外表的铂膜上覆盖有一层多孔的陶瓷层,并且还加装一个防护套管,套管上开有槽口。氧传感器的接线端有一个金属护套,其上开有一孔,用于锆管内表面与大气相通。导线7将锆管内表面铂极经线头支架绝缘套从传感器引出。
  锆管的陶瓷体是多孔的,允许氧渗入该固体电解质内,温度较高(400°C以上)时,氧气发生电离。当陶瓷体内(大气)外(废气)侧氧含量不一致(存在浓度差)时,氧离子从大气一侧向排气一侧扩散,锆管元件成了一个微电池,在锆管内外两侧极问产生电压(图2—47(b))。当混合气稀时,排气中含氧多,两侧氧浓度差小,只产生小的电压。当混合气浓时,氧含量少,同时伴有较多的未完全燃烧的产物CO、Hc等,这些成分在锆管外表面的铂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反应,消耗排气中残余的氧,使锆管外表面氧气浓度变成零值,使两侧氧浓度差突然增大,两极间产生的电压也突然增大。因此,氧传感器产生的电压将在过量空气系数o=1时产生突变。
  1)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
  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利用硅的压阻效应,该加速度传感器由用单晶硅微加工的悬臂梁和质量块构成,如图2—48所示。在悬臂梁的底端为压阻器,即掺硼(三价)的硅区域。质量块的运动导致悬臂梁产生弯曲,悬臂梁底端的应变最大。其原理图如图2—49所示。
  2)电容和力平衡式微加速度传感器
  质量块的位移可以用电容的方式测量,如图2—50所示是电容式硅微加速度计的截面图,该加速度计由一个与两端固定的梁带动中央的质量块构成,质量块的位移由其上下金属电极的电容参数测出。
  ……
展开
目录
第1章 汽车电子与电气设计概述
1.1 汽车电子技术发展概述
1.1.1 汽车电子发展概况
1.1.2 汽车电子控制理论发展概况
1.1.3 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
1.1.4 汽车电子技术发展方向
1.2 汽车电气技术概述
1.2.1 汽车电气系统基本构成
1.2.2 汽车电气系统的特点
1.2.3 汽车电气技术发展现状
1.2.4 汽车电气新技术与发展方向
1.3 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概述
1.3.1 电动汽车发展背景
1.3.2 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关键技术
1.3.3 国内外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概况
1.3.4 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方向
1.4 现代汽车电子与电气设计的目的和方法
1.4.1 设计的目的
1.4.2 设计的共性问题
1.4.3 设计的任务
1.4.4 设计的基本方法

第2章 电学与计算机控制基础
2.1 微控制器基础
2.1.1 Freescale 8位单片机
2.1.2 Freescalel6位单片机
2.1.3 Freescale 32位单片机
2.2 总线技术基础
2.2.1 CAN总线
2.2.2 LIN总线
2.2.3 FlexRay总线
2.3 车用传感器技术基础
2.3.1 温度传感器
2.3.2 转速传感器
2.3.3 压力传感器
2.3.4 气体流量与浓度传感器
2.3.5 加速度传感器
2.3.6 位置传感器
2.3.7 距离传感器
2.4 车用执行器技术基础

第3章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与设计
3.1 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
3.1.1 进气管燃油喷射(PFI)控制系统
3.1.2 汽油缸内喷射(GDI)控制系统
3.2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子控制系统
3.2.1 基本组成
3.2.2 工作原理
3.2.3 控制功能与基本原理
3.2.4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子控制系统实例
3.3 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
3.3.1 自动变速器
3.3.2 制动防抱死系统
3.3.3 驱动防滑/牵引力控制系统
3.3.4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3.3.5 电控悬架系统
3.4 汽车安全电子控制系统
3.4.1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
3.4.2 安全气囊
3.4.3 倒车防撞报警系统
3.4.4 防撞/避撞控制系统
3.4.5 防撞/避撞控制系统设计实例
3.4.6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
3.5 汽油机燃油喷射电子控制系统设计
3.5.1 传感器的选型
3.5.2 喷油器的选型和标定
3.5.3 控制器硬件设计
3.5.4 控制器软件设计
3.6 汽车低速防撞报警装置设计
3.6.1 超声波测距原理
3.6.2 硬件设计
3.6.3 系统软件设计

第4章 汽车电气系统与设计
4.1 车载电源系统
4.1.1 蓄电池
4.1.2 交流发电机
4.1.3 电压调节器
4.1.4 42V车载电源
4.2 起动系统
4.2.1 起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2.2 起动机基本参数的选择
4.2.3 新型起动机
4.3 点火系统及控制
4.3.1 点火提前原理
4.3.2 传统点火系统
4.3.3 数字点火系统
4.3.4 微处理器控制无分电器点火系统
4.4 仪表、照明与信号系统
4.4.1 仪表系统
4.4.2 照明系统
4.4.3 指示灯系统
4.4.4 电喇叭
4.5 汽车线路
4.5.1 汽车线路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4.5.2 汽车线路中的控制与配电器件
4.6 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4.6.1 总体设计方案
4.6.2 基于cAN总线的硬件设计
4.6.3 基于cAN总线的软件程序设计
4.7 数字点火控制系统设计
4.7.1 点火控制器硬件设计
4.7.2 点火能量控制策略

第5章 电动汽车驱动控制与能量管理系统设计
5.1 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
5.1.1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概述
5.1.2 电动汽车电动机驱动系统分类与选择
5.1.3 电动汽车电动机驱动系统基本组成与控制方式
5.2 电池管理与控制系统
5.2.1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简介
5.2.2 电池管理系统与控制
5.3 制动能量控制系统
5.3.1 再生制动系统概述
5.3.2 再生制动控制基础
5.4 再生ABS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5.4.1 再生ABS电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5.4.2 再生ABs电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