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叶昌炽与清末民初金石学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5131624
  • 作      者:
    马洪菊著
  • 出 版 社 :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马洪菊,山东安丘人,201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敦煌学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敦煌学研究文库:叶昌炽与清末民初金石学》在研究方法上将采用历史文献法与金石碑刻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在广泛搜集和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细致分类研究,以叶昌炽的《缘督庐日记》为研究主题的前提下,结合相关的金石碑刻资料、史料,在前辈学人研究的基础上展开本论文的研究。同时,在广泛查阅和细致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清末民初金石学发展为大背景,考察在这一背景下叶昌炽的金石学活动和取得的成就,从而高度概括叶氏的治学精神、治学方法以及学术地位。在研究过程中,以考古学史和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为主,深入发掘晚清民初时期金石学和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并以叶昌炽的《缘督庐日记》为基础,进一步深化对叶昌炽金石学成就的认识。
展开
精彩书摘
  闻风承流,相与购致古器,搜集拓本”。①上行下效,官方的著录、搜集工作带动了私人著述的繁荣,随后一系列的私人著述问世,石刻类以王昶的《金石萃编》、孙星衍的《寰宇访碑录》为代表,吉金类则以阮元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式》为代表。
  学术和社会思想都是随着社会生活的演替而演替,随时代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各个时代都有它面临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主导性的问题。人们在化解时代所面临的问题时,会不同程度地形成一些共识,这是形成不同时代的学风、学说的根本。这些学风、学说体现了这个时代的需求,也展现了这个时代的学术面貌。明亡清兴之际,清代的学者所面临的问题便是对于明朝灭亡原因的反思,痛定思痛后最终他们认为空谈心性的程朱理学是罪魁祸首。如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的研究。
  上文提及,清代初年的文字狱使很多学者埋头于学问,潜心实学,而诸多达官贵人也加入到研究行列,他们对金石学研究的提倡也是促进这门学问复兴的助推剂。此时的金石学群体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当时由明朝遗老为主体的研究者,转变为拥护清朝统治的群体,他们当中多是显贵达宦,如清初的阮元、王昶、毕沅、孙星衍,以及此后的潘祖荫、吴大潋、王懿荣、端方、盛昱等等,都是权倾一时,位居庙堂的高官,他们在金石学领域“隐若护法”,引领并护佑金石学的发展。同时他们接续了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批判前明空虚理学的旗帜,继续在考据学领域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乾嘉学派的考据学功底在金石学研究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翁方纲、钱大昕、阮元等人既是当时乾嘉学派的领军人物,也是金石学家的代表,如翁方纲的《两汉金石记》《石经残字考》《苏斋唐碑选》《苏斋题跋》《粤东金石略》,钱大昕的《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勤县金石志》,阮元的《两浙金石志》,王昶的《金石萃编》等,“国朝学术昌明,乾嘉学者尤致力于此学,为证经考史之羽翼,其学日趋于精”。①梁启超在论述作为清代学术思潮的考据学时,曾说道:
  其实清儒最恶立门户,不喜以师弟相标榜。凡诸大师皆交相师友,更无派别可言也。惠、戴齐名,而惠尊闻好博,戴深刻断制。惠仅“述者”,而戴则“作者”也。受其学者,成就之大小亦因以异,故正统派之盟主必推戴。当时学者承流向风各有建树者,不可数计,而纪昀、王昶、毕沅、阮元辈,皆处贵要,倾心宗尚,隐若护法,于是兹派全盛焉。其治学根本方法,在“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其研究范围,以经学为中心,而衍及小学、音韵、史学、天算、典章制度、金石、校勘、辑逸等等。②
  考据学的兴盛以及其“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治学态度为金石学的繁盛提供了良好的温床。考据学家们在考据学,以及小学、音韵、史学、天算、典章制度、金石、校勘、辑逸等学科领域竭尽所能,使相关的学术门类能够相互借鉴、融合,在这种浓厚的群体参与的学术氛围下,金石学得以采纳诸多学术门类之长而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除借鉴并融合了上述学科之外,金石学与书法美术、艺术鉴赏等也相互影响,可以说,金石学的繁荣是当时学者集体智慧的产物。
  道咸以降,尤其是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大清王朝面临前所未有的灾难,摆在统治者面前的尖锐问题成为如何抵御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这一点表现在学术领域,即是有学者对不关注现实、只注重繁琐考证的考据学的强烈批判,“疲精神耗日力于无用之学”,乾嘉学派开始遭受巨大的社会质疑和舆论压力。
  ……
展开
目录
绪  论
一、研究资料与研究史
一、研究意义与方法

第一章 青年才俊(1849-1883)
第一节 家世
一、家世
一、籍贯
第二节 早期的学术经历
一、参修《苏州府志》
一、参与校勘铁琴铜剑楼藏书
第三节 早期的学术致力点
一、目录学
一、校勘学
第四节 早期的师友
一、冯桂芬
一、王颂蔚

第二章 初步接触金石学(1884-1888)
第一节 金石学的发轫及早期的发展
第二节 清代及民国初年金石学的发展
一以清末民初为主
一、研究范围的扩大
一、收藏风气盛行
三、著述体例的变化
四、传统金石学渐有衰退之象
第三节 潘祖荫对叶昌炽的影响
一、潘氏收藏之富
一、对叶昌炽的影响
第四节 汪鸣銮、吴大潋对叶昌炽的影响

第三章 京宦期间的金石学积累和成就(1889-1901)
第一节 富藏的原因
一、金石之友遍天下
一、久居京城游于厂肆,得地利之便
三、注重实地探访,借出游之际寻访碑拓
第二节 特色收藏--经幢类拓本
一、叶昌炽之前经幢拓本收藏及研究状况
一、叶昌炽的经幢收藏与研究
第三节 其他藏品
一、古钱
一、唐善业埿造像
三、开皇十三年唐仕儒铜造像一龛
四、佛像两龛
五、古镜一枚
六、蓝地朱龙彩碟十件
第四节 “精鉴到眼毫芒不能睐”的鉴别与考释
一、覃豁派与兰泉派之争
一、善鉴别、考释的原因
三、对金文拓本的校释
四、对碑拓的校释
……
第四章 对甘肃金石学的贡献( 1902-1905)
第五章 刊刻著述集学术大成(1906-1917)
附录  《缘督庐日记》中相关金石学资料辑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