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奥地利德语小说家,犹太人。"现代主义文学之父"。生前比较寂寞,逝后才为世界所惊觉,从而赢得盛名。二十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
古斯塔夫·雅诺施,1903年生于多瑙河支流德拉瓦河畔的马尔堡(1918年归南斯拉夫,南名为马里博尔,今属斯洛文尼亚,临近奥地利),在布拉格长大,先后在布拉格、埃尔博根和维也纳上大学。他创作轻音乐,著有以音乐和音乐家为题材的书籍多种,因而在家乡颇享盛名。二次大战期间他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斗争。1968年在布拉格逝世。
赵登荣,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资深翻译家,曾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副主任、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德语组组长等。主要译著有《井中男孩》、《荒原狼》、《保护网下》、《悲剧的诞生》、《致亲爱的母亲》、《海涅全集》第九卷、卡夫卡短篇小说等。
展开
——马克斯·博罗德
★我所认识的活生生的弗兰茨·卡夫卡博士比他的书、比他那些被他的朋友马克斯·勃罗德拯救出来免于毁灭的书伟大得多。我曾经拜访过他,在布拉格陪伴他散步,他是如此坚固,致使我今天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任何坎坷挫折时,都能像抓住坚固的铁栏杆那样抓住他的影子。
——古斯塔夫·雅诺施
★我自己身上还有一个倾斜的平原。我像一个球那样向安静滚去。这是一个弱点,有了这个弱点,一个人很容易失去镇静。
——弗兰茨·卡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