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黄帝内经》通释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76917
  • 作      者:
    马烈光,张湖德,曹启富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至道之宗,主要内容来自春秋战国,历经秦及汉初,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即西汉中后期。但该书年代久远、文词古奥、义理精深,用现代语言和理解方式很难直接读通、读懂。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读懂此书,理解其意,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我们历经数载,稿凡屡易,完成《黄帝内经通释(第1版)》,马烈光、张湖德、曹启富主编的《<黄帝内经>通释(第二版)》由长期从事内经教学和古籍研究的专家编写,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展开
作者简介
  张湖德,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医学顾问,国际整肤医学会教授,当代著名医学科普作家;兼任香港仲景医药出版社副社长、总编等职。长期从事《黄帝内经》和中医养生教学工作;曾在30多家出版社出版过170多部著作,其代表著作有《中华养生宝典》《实用美容大全》《<黄帝内经>饮食养生宝典》《<黄帝内经>抗衰老秘诀》《<黄帝内经>补法治疗宝典》《<黄帝内经>通释》等。在国内100多家报纸和期刊上发表过6000多篇文章,曾有不少报纸为其开过专栏,如《人民日报·海外报》的“中年养生”,《中国食品报》的“保健食品开发”等。

  马烈光,男,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中医药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兼任国际药膳食疗学会和中医养生康复学分会等多个学术团体负责人,日本自然疗法协会及东洋学术出版社学术顾问,《美国中华医学杂志》《中文版)第一副总编。从事《黄帝内经》和中医养生学医、教、研工作30余年,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出版国家规划教材《养生康复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保健学》,以及《<黄帝内经>通释》《黄帝内经读本》《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等学术专著10余部。

  曹启富,中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心脏病专家。现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心内科教授,主任医师。临床从医20余年,曾在瑞士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年,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医学论著8部,参加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科研课题6项。在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高脂血症、睡眠障碍等中医诊治方面造诣颇深。
展开
内容介绍
  《〈黄帝内经〉通释(第二版)》由长期从事内经教学和古籍研究的专家编写,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共收载中医学经典名著《黄帝内经》原文153篇,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对每篇原文均有通俗译文,雅俗兼顾,直译与意译并用;原文除个别难替字外均采用简体字,便于年轻读者辨认。还就《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作者、书名由来等作了简要说明。《〈黄帝内经〉通释(第二版)》原文经典,语意准确,便于读者对古典名著的学习、理解和临床应用,适合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内经研究工作者和中医药求学者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灭绝,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一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译文】
  春天的3个月,是万物生发出新的时期。天地间一派生机蓬勃,万物欣欣向荣。人们应当晚睡早起,披散头发,舒缓形体,在庭院中散步,以便使神志充满生气。对待事物,当生的不要扼杀,当给的不要剥夺,当赏的不要刑罚,这就是顺应春天生发特点的保养方法,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伤肝,到了夏天,会发生寒病,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培养不足,供给夏季盛壮的物质也就匮乏了。
  夏天的3个月,是万物繁盛秀丽的时期。天地之气相交,万物开花结实;起居方面。人们应当晚睡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情志不要轻易激动而恼怒,神气要向草木华英一样充沛旺盛;阳气要宣泄畅达,好像有所爱在外而不抑郁,这就是顺应夏天繁盛特点的保养方法,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伤心,到了秋天,会发生疟疾,这是因为夏天不能养长气,供给秋天收敛的力量也就不足了。
  秋天的3个月,是万物容态平定,成熟的时期。秋风劲疾,物色清明,肃杀将至。人们起身要早睡,并且要早起,以养秋收之气;使意志安逸宁静,以缓和秋季肃杀之气的刑罚;应当收敛神气,使之与肃杀之气平调;意志不要外驰,从而能使肺气清肃宁静,这就是顺应秋天收敛特点的保养方法,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伤肺,到了冬天,会发生飧泄的病变,这是因为秋天收敛不够,供给冬天潜藏的力量就不足了。
  冬天的3个月,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时期。自然界水上结冰,地面冻裂。这时,人们不要扰动阳气,应该早卧晚起,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以避免寒气的侵袭;要使自己的志意伏匿,好像有所得而不便宣扬一样;应当避寒保温,不要轻易使皮肤开泄出汗,使阳气藏而不泄,这就是顺应冬天闭藏特点的保养方法,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伤肾,到了春天,会发生痿痹厥逆的病变,这是因为冬天闭藏不够,供给春天生发的力量就不足了。
  天气,是清净光明的。它潜藏着万物生化的力量及条件,运行不息,长存不去。如果天气被阴霾遮盖而规律紊乱,就会出现日月昏暗,阴霾邪气充满天地之间,阳气闭塞不通,大地昏蒙不明,云雾弥漫,日色无光,相应的雨露不能下降,天地之气不交,万物的生命就不能绵延,就连自然界高大的树木也会死亡。恶劣的气候发作,风雨无时,雨露当降而不降,草木不得滋润,生机郁塞,万物会郁结枯槁而不荣。贼风频频而至,暴雨不断发生,天地四时的变化失去了秩序,违背了正常的规律,致使万物的生命未及一半就夭折了。只有圣人能适应自然变化,注重养生之道,所以身体不会发生疾病,与万物一同生化于天地之间而生机不绝。
  违逆了春生之气,少阳之气就不会生发,以致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违逆了夏长之气,太阳之气就不能盛长,以致心气内虚;违逆了秋收之气,少阴之气就不能收敛,以致肺热胀满喘息;违逆了冬藏之气,太阴之气就不能潜藏,以致肾气虚惫不足。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这样就顺从了四时阴阳变化的根本规律,因而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
  ……
展开
目录
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五藏生成篇第十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一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热论篇第三十一
刺热篇第三十二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疟论篇第三十五
刺疟篇第三十六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咳论篇第三十八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腹中论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风论篇第四十二
痹论篇第四十三
痿论篇第四十四
厥论篇第四十五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脉解篇第四十九
刺要论篇第五十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针解篇第五十四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骨空论篇第六十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灵枢
九针十二原第一
本输第二
小针解第三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根结第五
寿夭刚柔第六
官针第七
本神第八
终始第九
经别第十
经别第十一
经水第十二
经筋第十三
骨度第十四
五十营第十五
营气第十六
脉度第十七
营卫生会第十八
四时气第十九
五邪第二十
寒热病第二十一
癫狂第二十二
热病第二十三
厥病第二十四
病本第二十五
杂病第二十六
周痹第二十七
口问第二十八
师传第二十九
决气第三十
肠胃第三十一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海论第三十三
五乱第三十四
胀论第三十五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血络论第三十九
阴阳清浊第四十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病传第四十二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外揣第四十五
五变第四十六
本藏第四十七
禁服第四十八
五色第四十九
论勇第五十
背腧第五十一
卫气第五十二
论痛第五十三
天年第五十四
逆顺第五十五
五味第五十六
水胀第五十七
贼风第五十八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玉版第六十
五禁第六十一
动输第六十二
五味论第六十三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行针第六十七
上膈第六十八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寒热第七十
邪客第七十一
通天第七十二
官能第七十三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卫气行第七十六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九针论第七十八
岁露论第七十九
大惑论第八十
痈疽第八十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