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治通鉴》语录
0.00    
图书来源: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76227
  • 作      者:
    张宏儒主编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助人辨兴亡之事,明安邦之道,树为人之本!
  《资治通鉴》乃“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清代王鸣盛),博大精深,是史书中的经典,是从政为官必读之书。
  《<资治通鉴>语录》则甄选其精华,分类汇编,辅以译文与注解,通俗易懂,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和阅读习惯;加之版本小巧,便于携带,可谓是《资治通鉴》之精华本。
  本书编者张宏儒先生曾主编过风行90年代的《文白对照<资治通鉴>》一书,可确保该书选编内容的精准性。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宏儒,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编审。1992年10月任团结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主编过中国文史类书籍《文白对照<资治通鉴>》、《精编白话二十六史》、《二十世纪中国大事全书》、《文白对照全译二十五史纲鉴》、《国史全鉴》、《中国全鉴》、《中华人物史鉴》、《二十五史通鉴》(编委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典》等。还主编过多部外国文学史类、百科综合类图书。在其所组织和编写的图书中,获各类国家级奖项达20余种。

展开
内容介绍

  《资治通鉴》,以各朝各代治乱兴衰为线索,在记录历史的同时,分析帝王人臣的品德善恶,治国理政的政策得失,总结王朝更替的经验教训,因此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和欢迎,他们以史为镜,借鉴前人得失,用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该书内容博大精深,兼收并蓄,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以助人辨兴亡之事,明安邦之道,树为人之本,所以又成为研究者和平民百姓不可多得的经典。
  《<资治通鉴>语录》则在浩浩千万字中精选编排,加工整理而成。所选编语录,分为原文、译文、注三部分。全书按照“为政之道”、“为君之道”、“为臣之道”、“为人之道”、“用人之道”、“用兵之道”、“理财之道”7个方面,收集600余条语录,以时间顺序,选出书中经典的皇帝圣旨御批、大臣奏议谏言、朝中辩争论说以及诸多史家评述等内容,供世人阅读。

展开
精彩书评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3日下午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资治通鉴》则恰恰是以各朝各代治乱兴衰为线索,在记录历史的同时,分析帝王人臣的品德善恶,治国理政的政策得失,总结王朝更替的经验教训,博大精深,是史书中的经典,是从政为官必读之书。
  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宋代胡三省

展开
精彩书摘

  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政乱国危者甚众;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灭也。
  第17卷汉武帝建元元年
  【译文】所谓道,是指由此而达到天下大治的途径,仁、义、礼、乐都是推行道的具体方法。所以,古代圣明的君王去世之后,他的后代可以长期稳坐天下,国家几百年太平无事,这就是推行礼乐教化的结果。凡是君主,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国家能长治久安,但是却有许多国家遭受政治昏乱,国家危亡的厄运。其原因在于君主用人不当,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治理国家,所以国家政治一天比一天接近灭亡。
  【注】董仲舒在答卷中宣扬他的以儒治国的道理,指出道是治国的途径,离不开仁义礼乐的教化规范,归根结底是要正当用人,只有用好人,规范理教,政治才能清明,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个道理,古今皆适用。
  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第17卷汉武帝建元元年
  【译文】弹奏琴瑟音律不和谐,严重时必须解下旧弦,更换新弦,才可以弹奏;实施统治遇到了阻碍,严重时一定要改变政策,才能治理好国家。所以,自从汉朝得到天下以来,一直想治理好国家,但至今没有治理好,其原因就在于应当实行改革的时候而没有实行改革。
  【注】董仲舒在答卷中用旧弦必须更换新弦才能弹奏的比喻,说明要想治理好国家,一定要实行改革。当社会出现大问题,矛盾冲突激化时,应该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改革是缓解社会冲突,缓解社会矛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巩固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
  是以百官皆饰虚辞而不顾实,外有事君之礼,内有背上之心,造伪饰诈,趋利无耻;是以刑者甚众,死者相望,而奸不息,俗化使然也。今陛下并有天下,莫不率服,而功不加于百姓者,殆王心未加焉。《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高明光大,不在于他。在乎加之意而已。”愿陛下因用所闻,设诚于内而致行之,则三王何异哉!
  第17卷汉武帝建元元年
  【译文】因此,百官都追求虚名假誉而不注重实际政务,表面上有侍奉君主的礼仪,内心却有背叛君主的念头,弄虚作假,追逐财利,毫无廉耻;所以遭受刑罚的人很多,死人一个接一个,但是犯罪却没被制止,是风俗的影响造成了这样的状况。现在陛下统治全国,天下没有不服从的,但是却没有给百姓带来功德,大概是由于您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吧。《曾子》一书说:“尊重所听到的道理,他就算是高明了,实践所知道的知识,他就算是光大了。高明光大,不在于别的,就在于认真注意罢了。”希望陛下能依据所听到的道理,真诚地信奉它并把它推行出来,那么,您与圣明的三王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注】董仲舒在答卷中叙述了周秦以来历史上的教训,指出官员弄虚作假,追逐名利,不重务实的弊端,恶劣风气;听取百姓呼声,做一个圣明之君。自古以来,官场腐败之风几乎是封建王朝的通病,直至现代,这些弊端仍有滋生的土壤,治理国家对此不可不重视,只有坚决煞住不正之风,才能有清明的政治。希望汉武帝能看到这些。
  繇是观之,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
  第17卷汉武帝建元元年
  【译文】由此看来,继承一个大治的朝代,就实行与原来相同的治国之道;继承一个政治昏乱的朝代,就一定要改变治国之道。
  【注】董仲舒总结了历代治国经验之后作了这样的结论。
  臣闻上古尧、舜之时,不贵爵赏而民劝善,不重刑罚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末世贵爵厚赏而民不劝,深刑重罚而奸不止,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夫厚赏重刑,未足以劝善而禁非,必信而已矣。是故因能任官,则分职治;去无用之言,则事情得;不作无用之器,则赋敛省;不夺民时,不妨民力,则百姓富;有德者进,无德者退,则朝廷尊;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逡;罚当罪,则奸邪止;赏当贤,则臣下劝。凡此八者,治之本也。
  第18卷汉武帝元光五年
  【译文】我听说上古尧舜那个时期,没有尊贵的官爵和丰厚的奖赏,百姓却相互勉励行善,不重刑罚,但百姓却不犯法,这是因为君主为臣民做出了真正的表率,而且对待百姓很讲信用;到了政治昏暗的时代,有尊贵的官爵和丰厚的赏赐,但百姓却对这些诱惑无动于衷,设立了严酷的刑罚却不能禁止违法犯罪,这是因为当时的君主本身不正,对待百姓又不讲信用。用丰厚的奖赏和严酷的刑罚,还达不到鼓励行善、禁止作恶的目的,只有靠讲究信用,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所以,根据人的不同才能而委任相应的官职,让他们各司其职,做好工作;抛弃无用的虚言妄语,就能了解事情的真象;不制作无用的器物,就可以减少对百姓的赋敛;不在农忙季节征发民力,不影响百姓生产,百姓就会富裕;有德的人受到重用,无德的人被罢免,朝廷就受到人们的尊重;有功的人升职加官,无功的人降级罢免,群臣就会明白退让的道理;判处刑罚与罪行相应,就能制止犯罪;给予奖赏和德才相符,就能使臣子感奋勉励。上述八项,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注】菑川人公孙弘在汉武帝挑选人才的考试答卷中阐述,治理国家首先要君主为臣民做出表率,讲求信誉,树立良好社会风气;他还提出八项治国理政的要务。这些看法,至今都有现实意义。
  故民者,业之则不争,理得则不怨,有礼则不暴,爱之则亲上,此有天下之急者也。礼义者,民之所服也;而赏罚顺之,则民不犯禁矣。
  第18卷汉光帝元光五年
  【译文】天下百姓,让他们各自从事生产就不会发生争斗;让他们各自申明情理就不会产生怨恨;让他们接受教育知道礼义就不会使用暴力;君主爱护他们就会换来他们对君主的真心拥戴,此是统治天下的当务之急。礼义,是百姓甘愿服从的;再用奖赏和刑罚来推行礼义,百姓就不会违犯法令了。
  【注】公孙弘在答卷中谈治理百姓应以礼教和奖罚并用。任何社会,人民群众都是执政者政权的基础,民心是最重要的。民心顺,政权稳;民心乱,国家亡。作为执政者,要懂得为民执政的道理,要知民、爱民、为民,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就无往而不胜。
  气同则从,声比则应。今人主和德于上,百姓和合于下,故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声和,声和则天地之和应矣。故阴阳和,风雨时,甘露降,五谷登,六畜蕃,嘉禾兴,朱草生,山不童,泽不涸,此和之至也。
  第18卷汉武帝元光五年
  【译文】气相同就能互相影响带动,声相同就能互相呼应。现在,君主在上面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德义,百姓在下面与君主相谐调,所以心和就能气和,气和就能形和,形和就能声和,声和就会出现天地安和了。所以阴阳安和,风调雨顺,甘露普降,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稻谷茁壮生机勃勃,红色瑞草萌生成长,山岭不光秃,湖泊不干涸,这是天地安和的最佳状态。
  【注】公孙弘在考试答卷中谈到关于如何达到天地安和的最佳状态,最关键的是君主率先垂范,以德以义取信于民,做到与百姓息息相通,即可达到社会和谐。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为政之道
为君之道
为臣之道
为人之道
用人之道
用兵之道
理财之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