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日本殖民政治统治下的东北农村
九一八事变前,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转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武装侵占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使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东北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是阶级关系的变化,原来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东北人民群众与封建军阀官僚的矛盾,转变成东北民众与日本侵略者及封建势力的矛盾。因此,在东北殖民地社会政治结构中,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受到来自日本侵略者和东北封建势力以及新生的“汉奸集团”等多方面的政治统治和压迫。由此,东北农民生活在殖民政治统治下,“王道政治”给东北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第一节殖民地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与东北农村
一 日本侵略者入主伪满中央和地方各级统治机构
日本侵略者为使占领后的东北成为其永久殖民地,1932年3月1日,炮制出笼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并建立起一整套庞大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殖民统治机构。3月9日,伪满洲国举行了“建国”大典,清废帝溥仪就任“执政”,当天即公布了《暂行政府组织法》《人权保障法》,对外标榜实行“民本主义”,其国体实行所谓的“民主共和制”。伪中央政府实行行政、立法、司法、监督四权分立,伪执政之下设一府四院,即伪参议府及伪国务院、立法院、最高法院、监察院。作为伪满洲国最高行政机关的伪国务院“承执政命令掌理诸般行政”,下设民政、外交、军政、财政、实业、交通、司法、文教各部,各部设总长和次长各一人,部下设司。伪国务院还设有总务厅、法制局、兴安局(后称兴安总署)、资政局等。日伪当局制定了伪国务院及各部官制,一些晚清旧臣、东北实力派人物分别做了“总理”和“总长”。
1934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为驾驭伪满洲国,把其打扮得更像“王道国家”,使其更具有欺骗性,宣布伪满洲国实行帝制,名为君主立宪制,溥仪由“执政”变为“皇帝”,年号“康德”,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改称为“大臣”。同月9日,公布了《暂时援用从前法令之件》,采取对原有行政机构保存沿用的方针。
日本侵略者极力把伪满洲国打扮成“独立国家”的样子,其目的,一方面通过傀儡政权更有效地实施对殖民地人民的政治统治和民族压迫;另一方面,欺骗国际舆论,掩盖殖民侵略罪行,为扩大侵略战争服务。这样,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政权统治机构,皆是适应日本殖民统治需要建立的,是为真正的统治者——日本侵略者服务的。
日本侵略者对如何控制占领后的中国东北农村社会始终颇费心计。建立起伪满洲国中央政权,并由日系伪总务厅长及大大小小的日系官员,控制着伪满洲国的行政、立法、司法、检察等一切大权,即总务厅中心主义的同时,原样接纳了东北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以安插日人的方式,牢固地控制地方统治,以后又通过伪满政权行政机构的调整来强化和完善基层组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