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任中国驻纽约领事馆总领事,熟识基辛格,思想活跃,敢于发言。
《外交官亲历丛书:基辛格》叙述基辛格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而细致入微,写基辛格又不限于基辛格,对美国国内政治的运作及现代国际关系有深入观察,对基辛格的评价令人信服。
《基辛格》从基辛格访华这一在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写起,叙述了基辛格从一位象牙塔里的学者,成长为一位外交家、政治家的过程,包括他在结束越战、美苏谈判、缓解中东局势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及退休后继续活跃于外交领域的活动。其间作者穿插议论,表达了对于国际形势的看法,以及对兼具政治家眼光与学者素养的基辛格的钦佩。
一、瞒天过海
话说1971年6月30日,在美国总统居住办公的白宫举行了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齐格勒正经八百地发布了一份简短公告,宣布尼克松总统将派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7月2日至5日到南越执行调查事实的任务;随后将到巴黎去和美国驻法大使戴维?布鲁斯进行磋商;赴巴黎途中将在泰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同当地官员们会谈,前后共10天。这消息听起来很平常很正常,基辛格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头一次公开到国外出差访问,目的是了解情况并与本国大使磋商,这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例行公事。出访目的和全部日程都很清楚,人们信以为真,几乎没什么人提出疑问。
不过美国记者是非常厉害的,总有记者不那么好糊弄,有一位美联社记者发现基辛格的随行人员中有国家安全委员会远东问题专家、能讲一口流利汉语的霍尔德里奇,因此起了疑心,但他被告知此位专家随行是为了考察越南与中国的关系,该记者的疑团被打消了。其实这位记者提的问题早在预料之中,而且预先已准备好了回答口径等着他,所以他找不到什么漏洞来窥探基辛格此行是否还有什么没有宣布的秘密。
1971年7月1日,在基辛格动身之前,台湾驻美“大使”沈剑虹约见他,对美虽坚持保留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却又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表示不满。基辛格无法聚精会神地与他谈话,只是装出一切如常、若无其事的样子,他对沈本人是熟悉和赞赏的,也是朋友级别的关系,如此与沈交谈,基辛格说这是“平生十分痛苦的一次会晤”。
出发前基辛格与尼克松总统会晤三次,花费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审查了为此次出访北京准备的各种文件。基辛格一行傍晚来到首都华盛顿以东近13公里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大约晚上8点钟从这里起飞出发。本来他们可以乘坐一架总统专机,由于总统尼克松、副总统阿格纽、国防部长莱尔德把两架专机都占用了,他们只能乘坐一架没有窗户、里面的设备拥挤不堪、坐上去十分难受的空军战术指挥机,去进行即将震动世界的旅行。
什么南越、泰国、印度、巴黎,都是虚招遮掩,如果有什么用的话,就是基辛格要在这几站逐步麻痹和甩掉记者。记者不可能上他的飞机,只能通过别的途径跟踪他。他故意使用一站比一站乏味的新闻发布来敷衍记者,在南越西贡(即现在的胡志明市)时《纽约时报》还在头版报道了他的活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每晚电视新闻》的重头节目中播出了他与记者的长篇谈话;到了曼谷跟踪的记者就减少了,报道的热情大为减弱;而在新德里,记者的提问很简单,他的消息差不多只登在末版上;来到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时炎热难耐,眼前只有三名记者。基辛格心想记者们都中了他的妙计,暗自欢喜,连呼天助我也!
就在记者不注意的时候,他称之为“波罗行动”的好戏开始了。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17岁时随父亲和叔叔于1275年到元朝大都(即现在的北京),在中国17年,到处游历,回欧洲后口述写成了《马可?波罗游记》,详尽描写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引起轰动。在西方人心目中,马可?波罗是到中国探险并取得成功、影响最大的第一人,所以基辛格把这次秘密访华准备的材料汇编成厚厚的一本黑皮书,代号“波罗”,送尼克松总统审批同意执行,他到中国的首次秘密访问就成了“波罗一号”行动。1971年12月22日基辛格第二次来到北京,商谈尼克松访华事项,这次是公开访问,基辛格将这次访问称为“波罗二号”行动。
写到这里,需要交代一下为什么基辛格要选择巴基斯坦作为他执行这次秘密外交的出发地。当尼克松、基辛格决定要与中国加快步伐建立关系时,他们认为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这个渠道已经不能胜任,这个会谈无非是双方的大使念一念国内发来的稿子,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关键还在于尼克松、基辛格信不过他们的国务院,通过美国驻外大使馆就无法绕过国务院。尼克松在196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环球出访中,发现罗马尼亚和巴基斯坦是可取的渠道,这两个国家与中国关系友好,尼克松向它们的总统做了试探,两国反应热烈。最后由于担心罗马尼亚有可能向苏联泄露美中秘密交往的信息,这才最终确定利用巴基斯坦这个渠道,尼克松、基辛格把许多连他们的国务卿都不知道的内幕,告诉了巴总统叶海亚?汗及驻美大使希拉利。叶海亚总统作为中美忠诚的朋友,为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提供了秘密的高效而宝贵的帮助,中美两国十分感激。
在外人看来,基辛格在巴基斯坦的一切活动都合乎外交礼仪和常情,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基辛格在伊斯兰堡的日程是从8日至10日共48小时,与在印度的停留时间相当,免得给外界以厚此薄彼的印象。基辛格到达后首先到总统府拜会总统叶海亚,然后到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与大使约瑟夫?法兰共进午餐并听取情况介绍,晚上出席叶海亚总统的招待宴会。但在宴会高潮之时,基辛格手捧腹部,痛苦不堪,似乎是突然患病。南亚炎热病多,初来乍到者身体不适是常有的事。于是总统宣布:博士身体欠安,本地太热,需要暂到北部山区纳蒂亚加利的总统别墅治疗休养。基辛格装模作样地推脱说那样太麻烦主人,就在伊斯兰堡休息休息好了。总统说:“在伊斯兰国家,客人要听从主人的安排。”基辛格显得无奈,只得服从。对此大家深信不疑,基辛格的一位特工保镖立即动身前往总统别墅打前站。记者被告知基辛格因身体不适,日程有所变动,在巴停留时间将延长两天。9日上午8时,人们看到基辛格的车队悬挂着美巴两国国旗,在警车的护送下,从伊斯兰堡的大街上浩浩荡荡地穿过,驶向北部山区的总统别墅,美国驻巴大使法兰就在车上陪同基辛格。接着巴方几位军政高官前往别墅探望基辛格,但都被助手以病重不宜见客为由挡驾。巴方派了医生去给他不曾相识的基辛格诊病并开了药方。
但在基辛格前往总统北部山区别墅之前的9日凌晨4时20分左右,伦敦《每日电讯报》特约记者、巴基斯坦人贝格在伊斯兰堡机场看到了这样一幕:基辛格乘坐的美国军用专机仍停在人人都能看得见的民航区显著位置,表明基辛格仍在巴基斯坦。可令贝格奇怪的是,在机场军用区隐蔽处的一架巴基斯坦波音707机已经发动待飞,突然开来两辆军车戛然而止,从车上下来一个戴着大沿帽和墨镜的商人模样的人,有几人拥簇着他,迅速登上这架飞机。贝格一愣,觉得这位胖胖“商人”的模样好熟悉,很像一个人!那不是基辛格吗?他问一名机场官员。是的,这位机场官员随口答道。4时30分飞机腾空而去。他去哪里?去中国,官员回答。贝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屏住呼吸看着这一切,而职业的本能使他马上赶回办公室,立即拨通了伦敦编辑部的电话,把基辛格去中国的消息发到本部。接电话的本部编辑认为贝格肯定是喝醉酒了,哪有这样的事,这怎么可能呢?他礼貌地听完后挂上电话,就把事情抛到脑后了。
这出戏演得惟妙惟肖,没有任何疏漏,就连那位提前去总统别墅打前站的基辛格保镖都不知就里。他到别墅后给基辛格打电话,傻里傻气地说别墅条件不好,建议基辛格不要来这里,他要马上返回伊斯兰堡。为了不外泄内幕,这位忠实履行职责的保镖莫名其妙地被巴方暂时扣留在别墅,在那里无可奈何地被“休养”起来,巴医生还把他当成基辛格,给他诊病开药方。
基辛格及其助手虽然聪明无比,却终究难以对付无数的记者,所以在登上巴基斯坦飞机前往北京的当儿恰被贝格发现。但贝格遇到了“喝醉酒”的本部编辑,终了还是没有赢过基辛格。这看似偶然,但恐怕内中还是必然的因素多,基辛格设计的魔术太逼真太合乎常理了,反而把一个看穿真相的记者搞得很不合常理,这位记者把真相说给别人听,人家压根儿就不信。
其实,基辛格有一个万一被人识破的预案,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就由白宫发表一个简短声明:“基辛格博士应中国人的请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会晤。在基辛格博士回来并向总统汇报以后将发表一个声明。”如果真的启用这个预案,那事情就会糟透了:一是诡秘行为败露,定会引起美国政府中不同意见者例如国务卿罗杰斯的强烈反对;二是因事先未予告知而引起国会议员强烈不满;三是必会被反对党抓住大做文章;四是引起媒体的猛烈抨击;五是肯定还会引起中国人的强烈不满,怎么能说基辛格访华是“中国人的请求”呢?中国人能向帝国主义去请求?这个预案如非基辛格透露,咱们谁也不会知晓。好在事情进行得顺利,所以基辛格才把这个玩意拿出来晒晒,不无透着博士的洋洋得意。
一切都是按基辛格、叶海亚和周恩来商量好的计划顺利进行的。那架巴基斯坦707飞机事先飞到中国又返回,一是为了试飞,二是把中国的外交部美大司司长章文晋、礼宾司副司长王海容(毛泽东的表侄女)、女翻译唐闻生(出生在美国且有个美国名字南希?唐)和礼宾司官员唐龙彬,以及中方领航员接到巴基斯坦,以便迎接基辛格到北京。章文晋本是少言寡语而又特别注意保密的人,到了“文革”一不注意就会惹出祸端,于是就越发谨慎了。建国前章文晋就在周恩来手下工作,周恩来对他太了解了,所以行前嘱咐他:“谨慎不多言是好的,可是要注意场合和需要。这次去接基辛格,你是主人,要主动些。不要使从未到过中国的客人觉得太冷淡了。”
随同基辛格登上飞机的有:约翰?霍尔德里奇,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中国专家;迪克?斯迈泽,基辛格班子里的越南问题专家;温斯顿?洛德,基辛格特别助理,他娶了一位中国血统的妻子,后来担任第六任美国驻华大使,他的才干很受基辛格的青睐,被视为最得力的助手;两名保镖。
上了飞机,双方人员见面寒暄,相互作了介绍。据唐龙彬说,在飞机上双方坐在一个小长方桌两边,一开始似乎都有些紧张,特别是基辛格的两位保镖,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一向被视为敌人的中国共产党人,而且事先无人告诉他们秘密访华的完整计划,所以当他们突然看见飞机上的几位中国人时如临大敌,唯恐出什么危险,紧贴在基辛格的身边。但很快大家就放松起来,交谈甚为欢快。毕竟一方是48岁的基辛格,一方是57岁的章文晋,都是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人。中方人员试探询问美方为何对此访如此严格保密,美方人员哼哈应付,说出几点冠冕堂皇的理由。基辛格讲了他如何在伊斯兰堡演戏,捂着肚子装病,骗过媒体和公众,弄得中方人员哈哈大笑。基辛格在《白宫岁月》中回忆道:“章文晋看起来像艾尔格雷科(西班牙著名画家)油画中的西班牙红衣主教—当然他穿的是毛式制服—他严肃大方、聪明而不外露。他运用英语的能力令人敬佩……他跟我们打招呼,仿佛一个中国高级外交官陪同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官员飞行2500英里到一个自称为世界革命发源地的政府所在地,是世界上最自然的事。”
当飞机飞越喜马拉雅山时,旭日东升,苍穹被朝霞染红,下面的山地与山峰看得清清楚楚,如同晶莹的白玉雕琢而成,冰天雪地的壮丽景象震撼人心,基辛格一行的心情格外激动。快进入中国边境时洛德走到机舱的前面,声称他是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第一位美国官员。
本书作者曾不止一次乘机飞越喜马拉雅山,即使在夜间,只要是天气晴朗,月光如水,仍然可以看到下面朦朦胧胧的冰雪覆盖的山峦高峰美景,如梦如幻,想起当年基辛格大概飞的就是这条航线,感慨系之。
……
第一章 现代波罗初探险 幕后助理成明星
第二章 先例没有创先例 原则问题讲原则
第三章 两霸冷战风声紧 二人秘交私下忙
第四章 越战泥潭受煎熬 和平谈判获诺奖
第五章 水门事件脱干系 再度荣升穿梭忙
第六章 不甘平庸美国心 敢为挚友中国情
★自从我首次访华之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超级大国和塑造全球政治秩序的重要力量。美国赢得了冷战,中美关系成为争取世界和平与全球福祉的核心要素。
——基辛格《论中国》)
★在建立(中美)这种关系的过程中,至少在和我们的接触当中,中国外交家证明他们是完全可靠的。他们从不搞小动作;他们不讨价还价;他们很快就亮出底牌,进行说理,顽强地加以辩护。他们信守协议的意义和精神。正如周恩来喜欢说的:”我们说话是算数的。
——基辛格《白宫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