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普洱创业二十年》:
“我的父母管教是很严的,比方说吃饭的时候不能随便说话,筷子绝对不能伸到别人面前的碗里,夹菜不能只挑自己喜欢的。尽管那时候家里条件并不好,学校里面也学不到什么东西,但是他们还是尽他们所能,供我读完了高中。虽然他们只是普通的工人,但是却有着那一代人的优良传统,重视教育,讲究教养,对小孩子从来不放任自流。”吕小勤回忆道。
除了父母和弟弟妹妹,在成长过程中,对吕小勤有极大影响的还有一个人——舅舅王一球。吕小勤的母亲和舅舅自幼相扶一起长大,可以说,母亲也是舅舅的半个妈妈。提起同在七里山农场成长起来的舅舅,吕小勤是满心钦佩,“我舅舅是个特别聪明、有文化的人!什么东西到他手里都能做,没有他不会干的。果园里面的枝条嫁接、农机队的机器维修、茶场的增产保产,他都是能手。他在七里山是很有点名气的,我们从小也都跟着他学了很多东西”。
王一球后来成为七里山茶厂的负责人,是这个家族中第一个涉足茶业的成员.自他起开启了这个家族与茶叶的缘分。而命运似乎总喜欢跟人们开玩笑,在吕小勤最初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她最排斥的就是茶叶。“我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对茶叶过敏,每次上山摘茶,碰到芽头上面那些小绒毛就浑身痒,手上身上就都要起红疙瘩,所以特别不喜欢茶叶!那时候农场里面的小孩都是包分配工作的,资格老一点的员工还可以托托关系找找人,挑个好岗位。爸妈问我想做什么,我说:只要不做茶叶,什么都行!”
“只要不做茶叶,什么都行!”鉴于这样的志愿,1976年,18岁的不愿意做茶叶的吕小勤,进入了隶属于七里山农场的邵阳县罐头厂,成为一名国营企业工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