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帝国:古代罗马帝国》:
动乱年代
公元406年,几个日耳曼部落跨过冰冻的菜茵河进入高卢。其中一支主要部落是汪达尔人,他们最终定居在伊比利亚半岛。第二年,一位叫君士坦丁(411年卒)的指挥官自立为皇帝(他与君士坦丁大帝没有亲族关系),西罗马帝国失掉了对不列颠的控制。他最后控制了法兰西及西班牙的一部分,但被赫诺瑞乌斯的部队俘虏,并遭处决。
公元408年,罗马官员们使赫诺瑞乌斯确信斯提里克正试图损害帝国,赫诺瑞乌斯随即下令处死他。此时,阿拉里克再度威胁意大利半岛。像以前和斯提里克一样,赫诺瑞乌斯试图与这位西哥特统治者达成协议。但是这些协议没有给阿拉里克想要的权力,而罗马又缺少足够强大的军事实力阻止他。
公元410年,阿拉里克率大军进攻,他们劫掠了罗马。由于西哥特人是基督徒,他们未摧毁教堂,但给罗马城的其他部分造成了巨大破坏。阿拉里克随后离开罗马城,计划征服意大利半岛的更多领土。但他在完成自己的计划前就去世了。
此后,西哥特人入侵高卢及西班牙。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南高卢建立了国家。他们拥立自己的国王,但同意为西罗马帝国提供军事援助。另一批西哥特人则在西班牙建立王国。
大约在同时,另一些部落进入西罗马帝国,包括法兰克人及勃艮第人。同在高卢的西哥特人一样,这两个民族实行自治,但在战时为罗马提供援助。然而,入侵意味着罗马失去对西部帝国的直接控制。缩减税收意味着政府军事支出减少,进而也削弱了罗马面对入侵时的自我防卫能力。
公元5世纪的最初几十年,帝位之争也撼动了西罗马帝国。数人一度被军队或哥特入侵者拥立为帝。东罗马帝国还参与了对西罗马帝国的政治斗争。在一次危急关头,狄奥多西乌斯二世(401—450年)——狄奥多西乌斯大帝之孙——向意大利半岛派遣军队以确保其亲属登上王位。他支持的人选是瓦伦提尼安三世(419—454年)——东方皇帝的堂弟。瓦伦提尼安此时还是个孩子,另一位军人埃提乌斯(454年卒)实际控制西罗马帝国数年之久。
匈奴人
日耳曼部落入侵罗马帝国并不仅为掠夺财富或是削弱罗马人的实力。他们自身也遭遇来自亚洲民族——匈奴的威胁,后者本来生活在蒙古。同其他蒙古人一样,匈奴人是游牧民族,长期迁徙,为羊群及马匹逐草而居。战斗时,他们骑于马背,以骁勇善战而闻名。
至公元5世纪,匈奴人到达罗马旧时的行省达西亚,这片土地现在位于匈牙利。在东部,皇帝狄奥多西乌斯二世向其进献岁贡(向外国统治者支付的财富,以此免遭入侵或为了表示效忠)。在西部,匈奴人试图插手政务并派军队同狄奥多西王朝作战。
公元443年,阿提拉(约406—453年)杀死其兄弟,控制匈奴王国。诺曼·康托在《中世纪百科全书》中指出,史家约旦尼斯称阿提拉为“战争狂”,但是他能平等对待接受其统治的民众。阿提拉意欲将王国的疆域西扩至欧洲。
一些西欧的领导者也认为阿提拉强大的军队可以帮助他们达成政治野心。霍诺里娅(公元5世纪人),瓦伦提尼安三世之姊,希望匈奴人帮助其控制西罗马。同时,汪达尔人希望匈奴人帮助其抵抗高卢的敌人。
阿提拉的马军在公元451年向高卢进逼,同行作战的还有其盟友汪达尔人及法兰克人。在奥尔良城,他们同一支由埃提乌斯及西哥特王狄奥多里克(451年卒)率领的罗马一西哥特联军交战,双方都未赢得决定性的胜利。据目击者称,双方军队各损失超过15万人。
阿提拉随后挥师南进,到意大利半岛作战,意在迫使霍诺里娅嫁给自己,进而交出西罗马的控制权。在罗马城,匈奴首领与主教利奥一世(约390—461年)会面,后者劝说阿提拉撤军,不与霍诺里娅成婚。其间,许多士卒因疾病死亡,这也促使阿提拉放弃征战。他未久便死去,王国也迅速倾覆。
西罗马帝国的终结
对意大利半岛的入侵未因阿提拉之死而告终。公元455年,汪达尔人进攻罗马。他们在两周之内洗劫了罗马城,劫掠了几乎所有可以带走的东西。这一次,西罗马帝国彻底崩塌,仅剩意大利半岛及高卢、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尚处于皇帝控制之下。
其后的二十年间,西部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这一时期极其混乱:日耳曼人觊觎该地区的权力。罗马贵族互相攻伐。东罗马皇帝则需维护其自身利益。
最终,在公元476年,意大利半岛上的日耳曼军队宣布一位日耳曼首领奥多亚克(约434—493年)成为他们的国王。这一年是史家用来标志西罗马帝国的终结及东方拜占庭帝国的开端之年。
尽管得到了军队的支持,奥多亚克意识到自己还需要政治支持。他拒绝王的名号,请求东方的皇帝芝诺(约427—491年)承认他对西部的统治。奥多亚克的继任者是一个叫狄奥多里克(约454—526年)的东哥特人,他也在东罗马的准许下执政。但究其实质,意大利半岛已然是一个独立的日耳曼王国了。
诸如此类的事件不断在西罗马重演。法兰克人控制高卢的大部分及西日耳曼,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王国,西哥特人在西班牙,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控制罗马不列颠的大部分,勃艮第人控制隆河沿岸。作为一支政治力量的罗马帝国,在西部终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