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摧残妇女
1937年12月9日,日军占领当涂县城后,冲进古树庵(俗称家庙),将庵内尼姑及在此避难的老幼妇女集体奸污,无一幸免。1938年2月,日军在江心洲到处找“花姑娘”,许多躲避不及的中青年妇女都被日军奸污,还有一个60多岁的老奶奶和一个只有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被日军糟蹋后自缢而死。
1938年5月,日军侵犯涡阳县高炉集时,杨土楼、田小庙、杨庄、杨寨、李春、李腰庄等村庄的100多名妇女被奸污。5月19日,日军占领宿州后,奸淫妇女500多人。6月,日军在舒城桃溪周围的刁庄、韩庄、宋庄、石庄杀害居民40余人,奸污妇女20余人。城关水巷口有个生孩子刚满三天的妇女,躲在一个棺材宕里被发现后,遭30多个日军轮奸致死;三里街唐士秀的妻子被几个日军拖到茄子地里轮奸后,还被用茄子塞进下身,不久得病而死。在舒城岳神庙,日兵逼着一个查姓青年去奸污70多岁的老奶奶,两人因不从均被杀害。南港花湾有个70多岁的老奶奶,因残废未能逃走,被日兵拉到竹园内强奸致死;黄泥坎一个60多岁的老妇,被3个日兵轮奸后,肚子上还被刺了一刀,不久死去。
1943年1月初,日军攻陷立煌,在前后畈奸污妇女3人,在龙门石河滩轮奸一余姓妇女后用刀刺死;在金家寨附近的留利坪,日军强奸女中学生20多人后加以杀害,并枪杀老年妇女3人、伤1人;在杨家滩,一个妇女被日军轮奸后剥光衣服,赤裸身子绑在大树上,割去两个乳头。
沦陷期间,很多妇女为了免遭侮辱,大多剪掉发辫,面部涂上锅灰,即便是万不得已要出门,也要女扮男装。一名杨姓姑娘,在蚌埠沦陷7年间竟然没有跨出过家门。
自从日军铁蹄踏进安徽后,许多妇女在各种形式的强迫下,沦为日军部队中的性奴隶。她们有的被遣送至专设的日军“慰安所”中,供军队官兵发泄淫欲;有的被押入日军驻地军营、军事据点成为随军“慰安妇”。
1938年1月,日军占领芜湖后,在下二街凤宜楼开设“慰安所”,先后被抓入该所惨遭蹂躏的中国妇女有200余人,芜湖尼姑庵的年轻尼姑也被绑架而去。所内妇女每人每天被日军糟蹋多则十余次,少则五六次,其中一妇女不堪忍受而跳楼自尽。1938年4月,驻芜日军抓来一批日本和朝鲜妇女,又于寺码头等处开办了几所“慰安所”。至1941年,仅芜湖一地就设有“慰安所”9处,总计有“慰安妇”300余人。
合肥城内也设有多处“慰安所”,所内被胁迫的妇女绝大多数是中国人,也有日本军妓和朝鲜人。其中有日军警备司令部内的南城墙下的“慰安所”,日本宪兵队开设在东鼓楼巷(今中菜市内)的金海楼“慰安所”,以及小东门附近汉奸特务开设的“慰安所”等。时有“慰安妇”不堪蹂躏与凌辱而悲愤自杀或被摧残致死。
1939年夏,在驻蚌埠日酋授意下,伪省长倪道娘唆使汉奸赵瀛州开设“慰安所”,在原大观楼旅馆挂起了招幡。最初被关进“慰安所”的有43人,有的是从扬州拐骗来的少女,有的是从本埠抓来的良家妇女。日军授意伪安徽省政府推广所谓“经验”。一些汉奸为取媚敌伪主子纷纷效法,一时间“得意楼”、“东亚饭店”等“慰安所”相继出笼。据统计,蚌埠市区的“慰安妇”人数大体在120人左右。“慰安所”的公然开设,使伪安徽省会蚌埠的娼妓业成为群丑效尤的“兴盛”行业。据汪伪安徽省警务处1941年9月呈送汪伪警政部及省政府的电文中称:“窃查本市为省会首善地区,交通畅达,商贾云集,娼妓一业亦极繁盛,现经登记营业者不下于300人。”当时的蚌埠华昌街被称为“花娼街”,伪省会成了“娼都”。
此外,日军还在滁县、天长、凤阳、贵池、和县、安庆、宣城、郎溪、广德、铜陵等地设立了“慰安所”。
侵华日军对中国妇女的公开奸淫和“慰安妇”制度,使许多无辜妇女遭到蹂躏和摧残,很多人被日军杀害,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在发动侵华战争中对包括安徽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欠下的又一笔罪孽深重的血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