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母亲》:
官兵都叫她“妈妈”善良的吐尼沙汗·吐尔地,不仅有三个与自己毫无血缘的孩子,还有着一群特殊的孩子——驻军某部五连的官兵们,他们都深情地把她称作“妈妈”,他们之间有着比血缘更加浓厚的母子情缘。
因为生活清贫,又养育着三个残疾孩子,吐尼沙汗·吐尔地的日子捉襟见肘。此时,一群身着绿军装的小伙子们走人了他们母子的生活。先是给她送来大米、面粉、清油、蔬菜以及过冬的衣物。随后,又拉来煤炭,帮她打好火墙、烧起炉子。当吐尼沙汗·吐尔地第一次感觉到子弟兵和火墙带给她的温暖时,她用干裂的双手紧紧地握住官兵的手,一行清泪顺着脸颊缓缓流下,嘴里连连说着谢谢。她把这群雪中送炭、救苦救难的子弟兵们记在了心上。
部队官兵十五年如一日地照顾着他们一家的生活,帮助吐尼沙汗·吐尔地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也给她增添了无穷的生活动力。她逢人便说:“我捡了三个病巴郎(儿子),却换来一群兵巴郎,值!”部队的官兵常年穿着胶鞋,许多战士都被捂出了脚气。为了防止战士们相互感染,每到夏季,吐尼沙汗·吐尔地都会来到部队,在战士们熟睡的间隙,为战士们赶制鞋垫。穿上她缝制的鞋垫,官兵们得脚气的人数少了,日常训练的热情更高了。
节假日里,她安顿好三个孩子,又会来到部队,挨个儿到官兵的宿舍里收取脏衣服。战士们推辞说部队配发了洗衣机,用不着手洗。可大娘总是笑着说:“洗衣机洗得不彻底,还是用手洗得干净。”为了大娘的这份情谊,官兵们悄悄提前洗好衣服,只留上一两件给她。虽然这样,她心里还是热乎乎的,她知道,这群特殊孩子的恩情她永远报不完!哪怕为大家做一点点的事情,她的心里才会踏实!十五年如一日,吐尼沙汗·吐尔地“妈妈”把官兵当成自己的亲生“巴郎”来关爱。她经常到部队看望官兵,嘘寒问暖,除了为官兵们义务洗衣,还与他们面对面、心与心的沟通交流。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战士们都愿意跟她说。而五连每个官兵的名字、性格、爱好、特长、家庭状况,“妈妈”也都了如指掌。
哪个战士生病或家里有困难,闹思想情绪了,“妈妈”都会知道,安慰、劝说,她用慈母般的爱温暖他们、感化他们、开导他们,官兵们很快就解开了心结,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训练之中。
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吐尼沙汗·吐尔地的事迹在阿克苏市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2006年古尔邦节前夕,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地市单位、机关干部给她捐款12万余元,为她购买了一套两室两厅的楼房,英巴扎办事处自筹资金为大娘装修了房子,购买了家具、家电、锅碗瓢盆。
每当提起这事,她总是热泪盈眶:“都是党和政府给予了我这一切,我还有什么放不下的!”每天,她都坚持做着一件事情,一做就是10多年。那就是推着轮椅让三个孩子见到窗外的世界,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一次,她病倒了,三个懂事的孩子拖着残疾的身体为“妈妈”煮了稀饭,孩子端着热气腾腾的稀饭,一口一口地喂妈妈,大娘含着泪水把这碗稀饭喝了下去。
2007年9月,上海援疆干部带着米、面粉和3000元现金前来慰问;每逢周六、周日69221部队的官兵带着蔬菜、粮油和羊肉前来看望“妈妈”……来自社会各界的资助源源不断,新的环境里,吐尼沙汗·吐尔地一家四口幸福地生活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