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74090
  • 作      者:
    张俊山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张俊山,毕业于南开大学,现任南开大学经济学系教师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论文 “老年收入保障体系改革的理论与政策取向”,《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人大复印资料 C41,1997年第6期转载); “资本主义的年金制度” ,载于专著《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与运行特征》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收入分配是国民经济活动的*终结果,它形成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中间分布与占有情况。社会财富的占有情况不仅直接决定着各部分社会成员生活水平,而且通过影响他们个人的劳动力发展、影响个人对社会生产条件的掌控等途径,进一步决定着社会成员以后的收入状况。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中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情况,使收入分配再次成为从政府部门到社会成员个人所*为关心的热点经济问题。在生产的社会化、存在着复杂的社会分工的条件下,各个社会成员因在社会经济结构(指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乃至社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差别,不同的社会成员都会根据自己的社会存在从自己的视角对收入分配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反映到经济理论界,就形成对收入分配原理上的不同解释和对收入分配改革的不同政策主张。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农民工阶层的出现,为资本积累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劳动资源,使资本可以充分利用既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实现自身的进一步积累。在这一过程中,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在他们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因此,农民工是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需要而产生,是工业化过程中首要的物质力量。今后,我国的工业化除在量上的进一步扩大以外,还将适应科技革命的需要而不断地深化,为此,要求作为工人阶级发展的一个阶段上的农民工劳动者伴随我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而发展和提高,继续发挥历史动力作用。
  第二,农民向农民工的转化,也是我国劳动者素质提高历史进程的重要步骤。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劳动者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因此,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历史进步的重要内容。劳动者素质的发展提高,从物质方面表现为劳动者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提高,从社会和思想意识方面表现为视野的扩展,在交往扩大的基础上,深化对自身社会历史地位的认识,从而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蕴含的巨大创造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产物。
  我国农民工的出现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结果,农村劳动者从农民到农民工的转变中,劳动者的素质也得到了一个飞跃性的提高。表现在,农民工广泛地接触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要成为真正掌握工业化和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劳动者,就需要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且需要主动地挖掘和运用自身潜藏的科学知识,形成现实的劳动技术和技能。这样,农民转化为农民工促进了他们积极思考,学习素质不断提高。在我国近三十年来,大量的工业产品和建设项目都是经农民工之手生产和完成的,这反映了我国农村劳动者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实现了向工人阶级转变的历史成果。农村劳动者从农民转变为农民工过程中素质的提高更主要地表现在,通过参与市场经济开阔了劳动者的视界,提高了他们自身独立的自我意识。当农民工走出封闭的农村和边远地区,进入充满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使他们形成了不断挖掘自身劳动能力和创造力的思想观念,表现出巨大的活力。因此,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传统的农村劳动者以农民工的形式转化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者,这是我国劳动者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进步。
  但是,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劳动者的这种进步是在资本作为主体的经济框架内取得的,因此,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以适应资本需要为转移的性质。资本只是把农民工作为劳动力市场上一种廉价的资源加以对待,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只是在资本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要求的引导下实现的。资本只是在自身价值增殖需要的特定限度内,为了自身的需要对农民工进行各种技术技能的培训,不可能从劳动者的全面发展角度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工的科学文化乃至技术技能素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化,需要劳动者的素质有进一步的提高,需要造就更多的掌握较高知识文化和专门技术技能的普通劳动者。然而,仅靠农民工自发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往往只能适应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体力劳动的需要。从资本的活动要求来看,它们只希望从市场上取得现成的符合自身价值增殖需要的劳动力资源,而把这种资源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成本推向社会或农民工自身。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的素质提高将受到很大的局限。近些年来,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屡次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就是在资本的主导下劳动者素质提高受阻的反映。因此,全面改善以农民工为典型代表的工人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是我国劳动者发展历史的客观需要。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就是适应这种需要的一项内容。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当前我国引人注目的收入分配问题及其理论研究的状况
第一节 近些年来我国收入分配的变动趋势
第二节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分配问题的研究
第三节 当前收入分配研究的理论特征
第四节 当前收入分配问题研究中理论上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挖掘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为收入分配研究奠定科学的基础

第二章 关于收入分配的几个概念的讨论
第一节 收入的分布与分配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第三节 廓清有关收入分配各种相关概念的意义

第三章 收入分配的直接对象——价值及其货币形态
第一节 物质财富在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形态——商品与价值
第二节 价值的一般的、独立表现形式——货币形式及其意义
第三节 货币性质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货币、价值等范畴与劳动的关系疏远
第四节 虚拟资本与虚假价值的膨胀
第五节 虚假价值与实际物质产品的生产及收入分配

第四章 再论收入分配的对象——价值的形成与分配
第一节 形成价值的基本劳动单位、生产组织内部的收入形成与分配
第二节 形式上的按劳分配和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
第三节 非生产劳动和非生产领域的收入形成及其分配
第四节 生产性部门活动中的非生产性

第五章 论货币价值的商品等价物
第一节 为什么要探寻货币价值的商品等价物问题
第二节 货币价格背后隐藏的物质意义——用以体现价值的商品使用价值
第三节 货币价格的物质等价物与收入分配理论
第四节 货币价值背离其物质等价物的机制

第六章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矛盾的总分析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经济势力与收入分配
第二节 产业、产品附加值与收入在企业间的分布
第三节 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差距问题
第四节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根本性矛盾和主要矛盾

第七章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矛盾的集中表现——农民工收入问题
第一节 农民工收入问题是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
第二节 农民工与城镇经济内部新的社会分层
第三节 农民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与发展前景
第四节 提高农民工收入涉及社会生产关系的全面调整

第八章 关于“财产性收入”的思考
第一节 财产与财产性收入
第二节 财产性收入的运动特征
第三节 关于职工持股带来的“财产性收入”
第四节 财产性收入在收入分配改革中的作用

第九章 职业分层、中产阶级与收入分配
第十章 城乡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研究
第十一章 论收入分配问题上的“公平与效率”命题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作用
第十三章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与困难
参考文献
附录:课题研究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