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原到中原:拓跋百年》:
一人得道,全家获福。崔宏长子名浩,字伯渊,二十岁时就被魏朝廷征为直郎。直郎是在宫廷值宿的侍从官员,虽然官位不高,但是有接近皇帝的机会。崔浩自幼爱好文学,博通经学,娴熟律令,并长于史识。仰仗崔宏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崔浩也深得道武帝的青睐,他很快就从直郎升为给事秘书,后来又转任著作郎。崔浩擅长写作,文字流畅,又写得一手好字,而且办事谨慎,毫不懈怠。因此,道武帝常常命他跟从左右,以便随时草拟诏令。
不过,最初北魏朝廷中像崔家父子这样受宠的士族并不多,因为许多士人并不甘心为拓跋族效劳,甚至有人起而反抗。道武帝从中山北撤的第二年秋天,范阳郡(今河北涿州)的世家大族子弟卢溥就在海滨聚众,攻杀北魏任命的幽州(治今北京西南)刺史是贲沓干。卢溥自称征北大将军、幽州刺史,很快就占领周围的郡县,往西杀将而来。北魏朝廷赶紧命材官将军素和突率军讨伐。经过一个冬天的反复交战,素和突才击破卢溥军队。卢溥被素和突生擒,送往平城处死,以示对汉族士人的儆戒。
经此之后,汉族士人虽然不再武力反抗,却采取不合作的办法消极抵制魏朝。西河介休(今山西介休)士人宋隐,在道武帝灭后燕之后被拜为尚书吏部郎,后来转任中山行台右丞。宋隐不愿意在魏朝当官,总是用年老、体弱、多病之类的理由向道武帝辞官。道武帝一直不准。这样僵持了一段时间,后来适逢宋隐母亲去世,道武帝才不得不让他归葬母亲。丧事完毕,宋隐又坚决向朝廷辞官,道武帝还是不同意,命令地方官通知宋隐速速回到任所。宋隐无可奈何,就抛妻别子,藏匿到长乐经县(今河北南宫南)的乡下。几年以后,宋隐终因抑郁致死。临终时,他把儿子、侄子叫到床前,说:“汝等万不可到那异族朝廷做官,只怕不但捞不到富贵,反而引来杀身之祸,太不值得。依我看,在家乡做小吏或者种地就挺安乐。汝等听我之言,我就心满意足。若不听从,就是不孝顺。如果世上有鬼,我宁当饿鬼,也不回来吃汝等的供果。”由此足见当时一般士人抵制情绪的强烈。
虽然有些士人不得不在魏朝供职,但与崔宏父子并不一样,他们的心中深怀着不满。与崔宏境遇相仿,崔逞也是在道武帝初人中原时投降的。崔逞的家族同样是祖居清河东武城的世家大族,他的六世祖是曹氏魏国中尉崔琰,曾祖崔谅曾担任西晋中书令,崔逞本人则当过后燕的秘书监和吏部尚书。降魏之初,崔逞被拜为尚书,不久转任御史中丞,地位不比崔宏低。但是,崔逞对道武帝并不感恩,更不把他放在眼里。在崔逞的心目中,道武帝只不过是野蛮的游牧部落的头领。
崔逞降魏之际,道武帝正在新占据的燕都中山城中。由于百姓逃亡时藏匿了粮食,魏军的供应紧张起来。道武帝就向那些新近投降的汉族士人问计。崔逞沉思片刻,对道武帝说道:“河北平原上有大片的桑树林,如果没有粮食,可以派军队去摘取桑椹,供军中食用。”他还说,“桑椹不但可以吃饱肚子,而且可以使人嗓音悠扬,这在《诗经》里是有记载的。”道武帝采纳崔逞的建议,解决了缺粮问题。
平灭后燕之后,崔逞也随魏军来到平城。可是,不久就有人向道武帝告密说,崔逞只带了小儿子崔颐来平城居住,把妻子和另外四个儿子都留在冀州(今河北冀县)不动,他这样做肯定对朝廷怀有二心。过了一段时间,道武帝又发现,崔逞在为朝廷给南朝写书信的时候用词十分谦恭,而且在称呼上又有意贬低自己一方。于是,在道武帝心中勾起了崔逞建议魏军以桑椹代替军粮的往事。道武帝命人拿来《诗经》查阅,内中果然有这样四句:“翩彼飞鹗,集于泮林,食我桑椹,怀我好音。”鹗是一种与猫头鹰相类的鸟。这四句的意思是说,飞鹗呱呱地叫,叫声非常难听,啄食桑椹之后,嗓音才悦耳起来。崔逞拿飞鹗食椹而改音做比喻嘲讽拓跋部落,讥刺这些野蛮人不经中原文明的冲刷沐浴不会进步开化。道武帝读罢诗句,方才明白当时崔逞的讥讽之意。他怎能容忍这样的侮辱,不由分说,下令崔逞自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