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企业文化:基业长青的最强大引擎》:
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中国的企业界和学术界有着非常不同的理解,甚至有的理解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可以说有根本性区别。正是因为一些人对企业文化含义的解释,同另外一些人的解释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才使我看了许多关于企业文化的专著后,还是搞不懂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什么,才有了撰写这《构建企业文化:基业长青的最强大引擎》的想法。
纵观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大公司,微软也好,松下电器公司也好,他们的成功都有赖于其强大的企业文化。明确的经营哲学,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使企业与员工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实践证明,企业文化的建立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关系极大,因为企业文化很有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管理概念,是美国学者在比较美日两国企业管理的根本性差异中提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低落,无数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屡遭惨败。而日本经过战后30年的励精图治,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奇迹,其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是美国的400%,这给素有“金元帝国”之称的美国以强烈的震撼。美国人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二战中被盟军打得一败涂地的东亚小国,竟会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脱胎换骨,在战争的废墟上创造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经济神话。日本何以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取得这般辉煌的成就?究竟是什么管理魔法让其产品具有如此强大的竞争力?资源如此匮乏的岛国经济崛起的秘诀又何在?面对这些问题,美国的企业界和管理学界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深谙“拿来”之道的美国人开始放下架子,虚心探究日本管理模式中的文化渊源,并力图从日本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中总结出其奥秘,以为我所用。
美国学者在比较中发现,美国的企业在管理中注重的是技术、设备、规章、方法、组织机构、财务分析等“硬”性因素,强调的是管理科学;日本企业则更多地强调诸如人、目标、信念、宗旨和价值观等“软”性因素,遵循的是企业哲学。这种“软”性管理的关键是以人为本,树立大家共同遵循的信念、目标和价值观,培育出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共赴理想的“企业精神”。美国人经过反思之后,连续发表了《Z理论》、《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企业文化》和《寻求优势》等四部关于企业文化的传世之作,构建起“企业文化”的理论。
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识别系统。甚至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识别一个企业与另外一个企业有哪些不同的识别标准。换言之就是评判企业之间的差别的标准。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企业文化一般包括视觉识别、行为识别以及理念识别。也就是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识别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究竟有哪些不同的时候,可以从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理念识别这三个方面来判断这个企业与另外一个企业有什么不同。由此可见,在持有这种观点的论者看来,这种判断企业之间有哪些不同的识别标准,就是企业文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