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41605
  • 作      者:
    杨俊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经济权力有宏观、中观与微观之分,宏观经济权力是指支配人们经济活动的经济关系力量;中观经济权力是指经济组织所行使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微观经济权力则是指在物质生产中资本对劳动的支配权。作为一种支配性的经济关系的力量,经济权力是一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它是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以所有权为基础,通过经营管理权、产品和财产分配权等多种权力形式表现出来的控制、支配乃至统治他人的权力。在当代,资本权力是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它作为“权力放大器”,通过对劳动者的劳动过程及其产品的支配进而支配整个社会生活,现代社会的一切权力都是在作为经济权力的资本权力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经济权力生成思想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应有的题中之义,本书稿立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坚持多学科交叉研究为视角,以深层追溯的研究方法与整体涌现的叙述方法相统一的过程分析法,对经济权力生成做了初步探索,其整体架构有“基本范畴”、“逻辑前提”、“历史图景”、“理论体系”、“价值意蕴”与“中国现实”六重不同的维度,经济权力生成的科学认识应当是这六种不同侧面的总和。
展开
作者简介
  杨俊,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现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稿立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思想基石,坚持多学科交叉研究为视角,以深层追溯的研究方法与整体涌现的叙述方法相统一的过程分析法作为基本逻辑方法,对经济权力生成做了初步性的探索,其整体架构有“基本范畴”、“逻辑前提”、“历史图景”、“理论体系”、“价值意蕴”与“中国现实”六重不同的维度,经济权力生成的科学认识应当是这六种不同侧面的总和。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节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核心是权力关系,而最基本的权力关系就是经济权力关系。包括经济权力在内的一切权力关系都是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社会关系必然有权力关系,特别是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关系离不开权力关系,权力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核心和实质。
  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精神的权力结构及其来源问题”[1]。对政治权力、经济权力与精神权力三大基本社会权力的理论研究处于不平衡状态,一端是对政治权力生成的广泛研究,另一端是精神权力生成的研究空白。如何挖掘马克思的经济权力生成思想显得极为必要。我们知道,经济权力是一切社会权力运转的主轴与中心(而资本权力又是当今一切经济权力运转的主轴与中心),政治权力与精神权力以经济权力为基础,它来源于经济权力,为经济权力服务,这是马克思社会历史观最根本的基本原理。唯有对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的科学研究,才能全面而深入理解已有的政治权力生成理论,为进一步开拓与探索精神权力生成理论提供思路。在这里,对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的研究,彰显了对马克思整个社会权力生成思想研究的完整性。
  当代一些西方学者所关注的经济权力理论,大致有三个研究视域:第一,政治学意义上的政府权力;第二,经济学意义上,新制度经济学所关注的企业的经济权力;第三,法学意义上即经济法意义上的经济权力。不容否认,这些看法都隐含与内蕴着一些科学理解经济权力生成思想的萌芽与胚胎,但都没有上升到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的高度、深度与广度上深刻把握经济权力生成思想。如何对既有碎片化的研究视角进行高度整合,必须回到“真正的马克思”对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进行研究,澄清遮蔽其上的朵朵乌云。
  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研究导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社会历史观是当代时代精神的精华,如果不对马克思经济权力及生成思想进行研究,这一时代精神是不完整的。因此,本书立足当代经济现实,坚持新唯物主义的实践生成论,阐述了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中的六重维度。第一重维度: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中的基本范畴,这是通过对各个范畴的条分缕析,划定与明晰研究主题的科学界限;第二重维度: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中的逻辑前提,这是通过思想资源与分析范式的科学梳理,澄清研究主题的逻辑前提;第三重维度: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中的历史图景,这是历史逻辑的认识路径,是历史过程的分析法;第四重维度: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中的理论体系,这是理论逻辑的认识路径,是理论过程的分析法;第五重维度: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中的价值意蕴,这是价值逻辑的认识路径,是价值过程的分析法;第六重维度: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中的中国现实,这是现实逻辑的认识路径,是现实过程的分析法。本书正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西方经济权力生成学的借鉴与继承,试图构建科学的经济权力生成学——马克思主义经济权力生成学。
  二、 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同时也引发种种社会问题(腐败问题、失业问题、污染问题,等等)。从经济危机到生态危机,从文化危机到人的发展危机,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恩格斯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2]这表明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经济问题,唯有破解经济问题才能深层次解决社会问题。而一切经济问题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回到当下现实,中国经济改革的航船已经驶入极其关键的深水区与攻坚期,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对于这样的矛盾凸显期,最根本的还是要理顺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因此,通过建立一个科学而合理的社会经济制度来理顺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它是打开一切社会问题的总钥匙。
  在当代中国,对于采取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存在三大乌托邦思潮,分别是“私有化思潮”、“新左派思潮”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这些思潮无法付诸实际,因为“私有化思潮”主张社会所有公有财产转变为个别私人所有,这必将给中国带来两极分化的巨大灾难;“新左派思潮”主张回到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一公有制,这将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主张在生产领域实行“资本主义”,在分配领域实行“社会主义”,这种通过高税收获得高福利的政策,必将挫伤生产者与劳动者的积极性。当代的经济制度既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更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只能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就是:面对市场经济权力与计划经济权力的矛盾运动,要坚持根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市场决定与政府监管的互补性结构;面对公有资本权力与私有资本权力的矛盾运动,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构建公有制为主体的资本网络型结构;面对物质资本权力与人力资本权力的矛盾运动,要坚持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因为这是由当代中国经济权力生成的客观现实过程所决定的。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马克思是现代科学研究经济权力生成思想的第一人,马克思逝世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与后马克思主义者在不同的场域中使用了这一概念:“技术用来获得支配社会的权力的基础,正是那些支配社会的最强大的经济权力”[3],“统治由此与经济权力相连,但它不是自发地或者神秘地从其中‘产生’出来的;而是在经济价值的修正中产生出来”[4]。国外对经济权力生成的研究主要有:
  1. 经济权力是通过经济组织来实现的
  英国社会学家迈克尔·曼认为,经济权力就是“那些能够垄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人”[5],它的实现需要通过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自然物的社会组织。美国经济学家阿道夫·贝尔认为,除了直接采用暴力产生权力之外,“任何权力只有通过组织才能行使”[6]。这就说,经济权力通过创建和建立一个经济组织将各个小单位的财产集中起来,并进行重新的利益分配;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权力有三种来源,“这三种来源是:人格、财产(当然包括扣完所得税之后的纯收入)和组织”[7]。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是最重要的权力来源。因为个人的经济权力的背后是“组织”的集体力量。
  2. 经济权力取决于经济资源的占有
  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杰弗瑞·菲佛指出“谁拥有资源,谁就有权力”[8],而权力与资源之间会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路径:资源获得越多,权力就越大,越大的权力就能获得更多地资源,而更多地资源又能获得更大更多地权力。
  3. 经济权力由依赖性的函数所决定
  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与蒂莫西·A·贾奇指出经济权力不仅取决于经济资源的占有,还取决于经济资源的依赖性,他说:“权力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也许表现为它是依赖性(dependency)的函数。”[9]在AB二者关系中,B对A的依赖性越强,A就对B的权力越大,因此,经济权力与依赖性成正比关系,与可代替性成反比关系。英国社会学家罗德里克·马丁也认为权力关系是与依赖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说:“权力关系产生于相互依赖”[10],正是这种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导致了支配与服从的权力关系。
  4. 经济权力不是原生的而是派生与继生的
  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这种派生与继生归结于心理层面的权力欲,它是权力的来源,因为“在人的各种无限欲望中,主要的是权力欲和荣誉欲”[11]。
  5. 经济权力是人们的经济阶级斗争
  希腊马克思主义者尼科斯·波朗查斯认为马克思总是从经济阶级斗争的角度阐述经济权力概念,他说:“经济作为结构来看,其规律决不妨碍权力关系的经济阶级斗争方面。”[12]而资本家阶级的经济权力,是不同于政治权力与文化权力的专门术语,他在生产之前与生产之中的职权都是经济权力的表现。
  二、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权力的学术研究汗牛充栋,不计其数,从人文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几乎每一个学科领域都涉及了权力范畴的研究,据笔者统计,截止到2013年12月22日,中国期刊网检索(CNKI)共有“权力”为篇名的论文19655篇(其中以“权力”为主题的115700篇,关键词的9603篇);以“经济权力”为篇名的论文67篇(其中以“经济权力”为主题的711篇,关键词的383篇);以“经济权力生成”为篇名的0篇(其中以“经济权力生成”为主题的0篇,关键词的0篇)。下面仅就国内对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的研究现状作简要论述。主要是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即研究“经济权力一般”与“经济权力特殊”,“经济权力一般”是对经济权力的整体性研究,而“经济权力特殊”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权力——资本权力进行具体性研究。
  1. 广义的研究
  立足马克思社会历史观,对“经济权力一般”进行研究,这是广义上对经济权力进行整体性研究。
  (1) 从经济的政治性角度研究经济权力。张盾认为,马克思将一切政治斗争归结于阶级斗争,而一切经济斗争的实质是经济关系的斗争,即经济权力,因而,“当代政治的对抗性更突出地表现为经济领域的权力统治和不平等。”[13]
  (2) 尝试建立“马克思主义权力学”。李勇锋认为,其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是:经济权力具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二重性,它与政治权力的内在层次关系是:局部的微观控制权力与整体的宏观控制权力,而它们作为纵向权力关系产生于横向协作关系,在性质上体现出自身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进程,在趋势上表现为集中性的宏观权力向分散性的微观权力转化。[14]
  (3) 经济收入的客观依据是经济权力。陈硕“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内在的经济权力上寻求各种经济收入的客观依据”[15],而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只有在“人”与“物”的关系中才能深刻理解。
  (4) 利益的差异与分化导致经济权力。吴永生、王光森认为社会权力最初处于权力的“混沌状态”,后来利益共同体的差异与分化导致了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的先后独立,它们从浑然一体到水乳交融,只有二者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差异性社会的正义诉求”[16]。
  (5) 经济权力存在着单一与双层之分。黄声仲认为存在着“单一的或双层的经济权力层次”[17],这是根据经济对象的所有与占有是单一存在还是共同存在。原始社会是单一经济权力,等级制社会是双层经济权力;资本化社会是单一经济权力与多层次经济权力并存。
  (6) 经济权力决定着政治制度的演进。唐贤兴认为财产权决定着民主的演进,这种财产权表现为经济权力,它“是产生社会的政治权力的基础或来源”[18]。
  (7) 社会主义的经济权力是自主劳动。朱玲、巫继学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自主劳动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获得物质财富的唯一手段,因而“自主劳动成为占有、支配一切财富的权力”[19]。
  2. 狭义的研究
  立足马克思社会历史观,对“经济权力特殊”进行研究,这是从狭义上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权力——资本权力进行具体性研究。
  (1) 对经济权力生成机制的系统性研究。鲁品越教授以剩余劳动作为历史生成的主线,得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经济关系的根本来源是剩余劳动,因而社会经济权力关系的结构“实质上正是剩余劳动的生产、分配与运行方式的结构”[20]。在当今资本化社会里,经济权力结构集中表现为资本权力结构,即“资本—劳动结构”[21],资本权力作为当代经济权力的放大机制与增长机制,“是一种不断放大与增长的市场权力”[22],一部《资本论》就是关于资本权力何以生成的巨型著作。
  (2) 对资本权力的形式与本质进行研究。张雄教授认为从形式上看,资本的“是一种拒绝的权力、否定形式的权力”,即拒绝与否定他人对自己资源使用的权力。从本质上看,“资本的权力核心地体现在它与政治权力的互通方面”[23],资本权力通过互通能力进而控制全社会。
  (3) 创造资本权力的真正起始点在劳动。俞吾金教授认为“资本行使权力的真正的起始点是生产劳动”[24],范宝舟教授认为资本权力体现于财富的创造与分配之中,而“财富创造的真正权力主体恰恰是劳动”[25]。白刚教授认为资本现象学就是资本是一种权力,而“资本行使权力的真正起始点就是生产劳动”[26]。
  (4) 资本权力关系正是根源于自发分工。王德峰教授将社会权力的起源归结于人类社会的自我分裂。而正是“由自发分工所决定的交往形式本身,这就使得人与人的感性交往不得不在一种权力关系中进行”[27]。卜祥记教授也认为作为经济权力的资本权力,是由于“分工所导致的现实个人劳动活动的异化”[28]。
  (5) 资本权力成为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孙承叔教授指出,资本权力的主体性使“资本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权力”[29]。任平教授认为,正是由于资本的本质目的,使得“资本成为真正支配一切、异化一切的‘社会权力’”[30]。马拥军教授认为,资本化社会的资本家与劳动者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成为资本的奴隶,因而“资本成为整个资本主义时代的绝对权力”[31]。
  (6) 资本权力的逻辑结构是一般与特殊。陈忠教授认为资本的构成逻辑,有“资本一般”与“资本特殊”之分,而“资本一般”的逻辑结构有三种:“其一,资本是一种权力”。“其二,资本是一种财富,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权利。”“其三,资本是权力与财富的具体组合。”[32]
  (7) 对资本权力的约束与限制提出建议。徐大建教授认为对资本的“恶”进行伦理限制,“同情心和平等的交往是制约资本运营的两个基本条件”[33]。汪丁丁教授认为,必须在各利益群体之间建立权力的平衡机制,因为“权力平衡机制强化弱势群体的利益自觉和谈判能力”[34]。何建津教授认为要实现资本时代的科学发展,必须“对资本权力进行恰当的约束,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使劳动和资本共享发展成果”[35]。
  (8) 知识成为现代资本权力分配的关键。王善平教授指出,现代资本权力是由物质生产中的资本家与文化生产中的“知本家”共同所有,因为“知识日益成为权力分配的关键”[36]。
  (9) 劳动过程是资本权力运作的微观层面。关锋教授从微观政治学的维度认为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透视了权力同时存在和运作于微观的工厂与生产过程之中,因而,“它着重揭示了资本权力运作的微观层面”[37]。
  ……
展开
目录
中国经济哲学博士文库(第二辑)序言 / 1
导论 / 1
第一节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9
第四节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2
第一章  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中的基本范畴 / 18
第一节  何为“权力” / 19
第二节  何为“经济权力” / 25
第三节  经济权力关联范畴的思想甄别 / 34
第二章  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中的逻辑前提 / 45
第一节  经济权力生成的思想资源 / 46
第二节  经济权力生成的分析范式 / 52
第三章  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中的历史图景 / 60
第一节  前资本化社会的经济权力:权力的混沌状态 / 61
第二节  资本化社会的经济权力:权力的现代形态 / 68
第三节  后资本化社会的经济权力:权力的场域转换 / 76
第四章  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中的理论体系 / 105
第一节  经济权力生成的深层本体论 / 106
第二节  经济权力生成的内在动力论 / 115
第三节  经济权力生成的外在环境论 / 122
第五章  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中的价值意蕴 / 138
第一节  动力系统的积极作用:经济权力生成的进步论 / 139
第二节  阻力系统的消极作用:经济权力生成的代价论 / 145
第六章  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中的中国现实 / 152
第一节  当代中国经济权力的生成轨迹 / 153
第二节  当代中国经济权力生成的挑战 / 158
第三节  当代中国经济权力生成的应战 / 162
结语人民性:经济权力生成的起点与归宿——中国经济改革正在进行时 / 168
参考文献/172
后记/18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