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为王》:
为什么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在当今社会,有一句话特别流行:“最赚钱的不是做的最多的人,而是最有钱的人。”这句话理解起来很简单,只有让钱生钱的人才是赚得最多的人。为了让这句话得到更好的证明,我们不妨看看一个最有名的例子。
相信大家对股神巴菲特并不陌生。巴菲特这一生几乎都是在做投资,在涉足股票市场之后,他更是用“钱生钱”的方式让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上所讲正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一大原因。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另外一个原因一一圈子。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全脱离这个社会而存在的,我们在这个社会中都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同学的同学,朋友的朋友,上司的下属。这些身份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圈子。
个人的圈子无疑是一种资源。在社会生活中,许多机会正是来源于我们的圈子。说起史玉柱,大家并不陌生。在电视上盘踞了十几年的“脑白金”正是他的杰作。他是一位富豪,这是毫无疑问的。而史玉柱的一些人生经历也恰到好处地说明了圈子对资源的影响。
史玉柱最初是从计算机行业起家的。在1995年,他将投资眼光投向了保健品市场,在这一年,他发动了“三大战役”:将12种保健品、10种药品、10多款软件一起推向市场,投放广告费1亿元。
但在1996年,史玉柱名下的巨人大厦资金告急。
于是,他便将保健品方面的资金调往巨人大厦,结果导致保健品业务迅速盛极而衰。在1997年年初,巨人大厦没有按期完工,债主们纷纷找上门来,巨人大厦的现金流彻底断裂,巨人大厦也因此停工。此时,负债2。5亿元的史玉柱只得黯然离开广东,他也因此变成了“中国首负”,为了躲避债主,他还不得不隐姓埋名。
但此时的史玉柱并没有完全倒下,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史玉柱此时除了缺钱,什么都不缺。他脑袋里还有对保健品市场的熟稔,手下20多人的团队也没有一人离开。史玉柱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于是他暗下决心,要东山再起。
在1998年,史玉柱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向朋友借到了50万元的启动资金。在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运作“脑白金”。由于之前对保健品市场的运作非常熟悉,不到三年,史玉柱就将“脑白金”打造成了中国最著名的保健品品牌,那句“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更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广告词。
2000年秋天,史玉柱还清了全部债务,他在接受采访时摘下了墨镜。他说,债务已经还清,他再也不用担心被别人认出来了。
这便是史玉柱重新发家的故事。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为什么史玉柱在负债累累之后还能够东山再起?无疑,史玉柱曾经富裕过,而这种富裕不光只是身家的暴涨,而是一种身家、人脉、社会资源的共同增长。当他欠下大笔债务时,除了资金,他仍然拥有很多资源:第一,史玉柱的人脉资源仍然充盈。史玉柱在成为富豪的时候,身边的朋友也多是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在他准备打造脑白金时,他才能够轻松借到50万元的启动资金。试想,在1998年,一个普通老百姓能够借到50万元的巨款吗?说得再过分一点,对于一位农民来说,他就算借遍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也很难筹到这么多的资金。而史玉柱能做到,而且还是在高负债的情况下。
第二,史玉柱的人才资源仍然存在。尽管破产了,但史玉柱手下的创业团队没有一人离开。这创业团队也是史玉柱的圈子,是他的创业圈。假如史玉柱只是借到50万元的创业资金而没有人才的话,想东山再起也是难如登天。而他手下的这些人才都是当年跟随他一起成长起来的,他们成功地打造过软件、药品、保健品等产品,他们的存在,无疑是史玉柱能够翻身的一大利器。
这正是“圈子”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我们看到过太多太多的成功学案例,上面大言不惭地说只要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够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但实际上,光努力是永远不够的。有时候,我们还要有合适的圈子。人人都在羡慕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但有多少人知道,比尔·盖茨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自己过人的头脑。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正因如此,盖茨才能够在年幼的时候就接触电脑。而他在创业的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接受了母亲甚至是母亲同事的帮助。假如没有这些资源,那盖茨也可能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中国人爱说,穷不过三代,富也不过三代。但在信息发达、资本市场成熟的今天,这种话早已经失去了其原本存在的社会外部环境。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就算比尔·盖茨的微软破产,他身无分文,他也是一个亿万富翁。这道理很简单,对于盖茨这样的人来说,他身上拥有的资源太多了。一旦破产,他失去的也仅仅只是资金而已,而其他的资源永远都不会随着资金破产消散。
说得泛一点,圈子是一种资源;说得细一点,圈子是一种机会。一个人成功机遇的多少与其交际能力和交际活动的范围是成正比的。毋庸置疑,一个人的圈子越大,他成功的速度便越快。而找圈子其实就是整合资源。既然圈子是一种人脉资源,那就可以被整合,可以为我所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