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各国纷纷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并将其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国于2006年提出自主创新的伟大战略,由此掀起了科技创新的发展热潮。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总书记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继续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创新的理论工作者,应积极贡献对创新的理论洞察与政策建议。
国际上,创新研究起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之后逐步为各国经济、管理和政策研究者所重视。北美和欧洲国家拥有一批杰出的创新理论研究者,形成了极为丰硕的学术成果,为创新驱动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美国以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哈佛大学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以及工学院为代表,在创新管理学、创新经济学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欧洲以英国苏塞克斯(Sussex)大学科技政策研究所(SPRU)等为代表,在创新经济学理论和创新政策研究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亚洲,韩国学者率先在技术学习和技术追赶方面取得了研究优势,日本学者则在知识创新、精益创新等方面颇有建树。近年来,印度学者在创新方面的研究同样令人瞩目,他们先后提出了原生态创新、朴素式创新、反向创新等新的创新理念,在创新研究方面独树一帜。
第一部分概述与展望
第1章引言
1.1驱动本研究的问题: 如何维持赶超势头
1.2中等收入陷阱和持续赶超
1.3本书的论点: 专注于短周期技术
第2章知识是经济赶超的关键力量
2.1新熊彼特主义中有关经济赶超的观点
2.2知识和经济赶超: 概述关键因素
2.3测量赶超和数据
第二部分知识与经济赶超: 三个层面的实证研究
第3章知识与国家层面的赶超
3.1引言
3.2从国家创新体系到经济增长
3.3测量国家创新体系和特定的假设
3.4赶超型经济增长和未赶超型经济增长: 回归结果
3.5小结
第4章知识与行业层面的赶超: 亚洲与拉丁美洲的比较
ⅩⅧ
4.1引言
4.2理论框架和假设
4.3技术赶超的差异: 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
4.4模型的结构和结果
4.5总结
第5章知识与企业层面的赶超: 韩国公司与美国公司的比较
5.1简介
5.2理论框架和假设
5.3测量和数据
5.4知识和企业层面的绩效
5.5总结
第三部分理论构建: 如何逃脱增长的陷阱
第6章构建一个以知识为基础实现经济赶超的理论
6.1简介
6.2总结本书第二部分的发现
6.3专注于短周期技术以实现持续赶超
6.4技术转折点以及高端、中端、低端的发展道路
6.5从以贸易为主的专业化到技术专业化
6.6迂回、模仿和直接复制
第7章如何建立技术能力以进入短周期的技术领域
7.1简介
ⅩⅨ
7.2学习过程和阶段的概述
7.3基于许可/转让/ FDI的学习以建立吸收能力
7.4多样化的学习设计能力
7.5通过跨越学习: 韩国的移动电话和数字电视
7.6如何迁移到短周期技术领域: 一个总结
第8章中国和印度的赶超
8.1简介
8.2印度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和中国制造业的赶超
8.3作为短周期技术的印度IT服务产业
8.4克服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在短周期技术上的努力
8.5中国和印度的技术拐点
第四部分技术拐点理论和结论
第9章技术拐点理论的提出
9.1简介
9.2一个单变量理论?
9.3其他经济体的拐点
9.4以资源为基础的发展和其他替代模型
9.5遗留的问题
第10章总结和结束语
10.1总结
10.2本书的贡献和局限
附录表格
注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