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儒学伦理的中小企业道德建设》:
西方最早对道德的思考表现在古希腊人对神话传说中神的行为规范的描述和对神话中英雄魅力的颂扬。随着城邦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外来文化的影响,道德思考开始从神话向哲学转变。苏格拉底被认为是西方伦理学的奠基者。在古希腊伦理思想史上,苏格拉底最先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客观意义和行为的道德价值进行了理论探讨。他以人的“德性”为主要探讨对象,提出了“德性是知识”,把“善生”作为人和社会存在的最高目标,指出了“无知”是不幸的根源,并从“目的论”出发,强调了人的“无知之自觉”,以及追求真正的“善”是幸福的根本,这些理论为伦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柏拉图则对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进行了阐释和深化。他将苏格拉底的道德追求概括为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这四种德性被称为“四元德”,并且他还构想了一种理想的城邦。然而,柏拉图没有完成对伦理学体系的构建,这项工作留给了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伦理思想体系,第一次把伦理学从哲学中划分出来,把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且写成了第一部真正的伦理学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从而奠定了他作为西方伦理学创始人的地位。进入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23年至公元前30年,大体上是从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到罗马共和国解体的近300年),伦理思想基本上是古希腊伦理思想的延续。
一直到罗马帝国时代,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快乐主义、德性主义(有的也被称作禁欲主义)、怀疑主义和晚期的新柏拉图主义。快乐主义认为,幸福即快乐,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道德的标准就是求快乐去痛苦。基于对快乐的不同理解,又分成了精神快乐主义、极端快乐主义和合理快乐主义。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无论哪种形式的快乐主义都是奴隶主阶级的伦理范围。
在古希腊城邦奴隶制发生危机的时候,特别是随着奴隶制的衰落,奴隶主阶级产生了绝望和没落的消极情绪,德性主义反映了这种情绪。德性主义者认为,德性就是轻视或无视一切快乐和痛苦;他们否定社会文明,主张返回自然;他们认为,德性生活就是依照自然而生活;道德理想是克制情欲、与神合一;人生的价值在于意志自由;人人天赋博爱的情感等。
作为怀疑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恩披里克说道,怀疑论的起因是希望获得安宁,有一些有才能的人,对事物的矛盾感到困惑,在他们进行选择时发生了怀疑,希望通过弄清真假来解决问题,从而得到安宁。之后,怀疑论逐渐衰亡,但是,作为怀疑式的方法却构成了重要的视角和立场。
新柏拉图主义,则是该学派坚持柏拉图理念论的哲学立场,并做了神秘主义的发挥,该学派后来也形成了重要的伦理学说。
回顾古希腊伦理思想,可以发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进入文明时代的欧洲先进民族的伦理精神。古希腊、古罗马奴隶制社会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伦理思想的特征主要是探求善的本质、普遍的行为规则和城邦公民应有的品德,在奴隶制的范围内寻求自由和公正的城邦秩序。这个时期的伦理学主要是关于美德的学说,其中心问题是,一个道德上完善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什么品质是美德或恶德。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