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组织激励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重要考点
1.需要层次理论
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ERG理论
4.公平理论
5.期望理论
6.参与管理
考试题型、题量及分值
第一节需要、动机与激励
表1-1需要、动机与激励
(续表)
表1-2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的比较
图1-1需要、动机与激励之间的逻辑关系
【经典例题】(单选)关于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内源性动机是指人做出某种行为是为了获得行为带来的成就感
B.外源性动机是指人做出某种行为是为了获得物质或社会报酬
C.追求高社会地位属于内源性动机
D.谋求多拿奖金属于外源性动机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的内容。追求高社会地位属于外源性动机。所以选项C错误。
第二节激励理论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5种类型: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图1-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及表现
主要观点:
(1)人类需要的强度并不都是相等的,人的需要包括五种,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几种需要是一种有关联的层次结构,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新的需要,下一级的需要变成第一需要。
(3)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和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构成人类基本需要,容易满足;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高级需要。五种需要的满足比率估计结果是,生理需要(85%)、安全需要(70%)、归属和爱的需要(50%)、尊重需要(40%)、自我实现需要(10%)。
(4)已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经典例题1】(单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获得友好和睦的同事关系的需要属于()。
A.生理因素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答案】C。解析: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情感、归属、被接纳、友谊等,例如获得友好和睦的同事。
【经典例题2】(单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需要层次中,主要靠内在因素来满足的需要层次是()。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
C.归属需要D.尊重需要
【答案】D。
【经典例题3】(单选)传统观点总把金钱看成最好的激励手段,但在很多企业中,增加同样的奖金并没有起到同等的激励作用,这说明()。
A.组织可以忽略员工的低层次需要
B.组织用来满足员工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是效益递减的
C.组织应当为员工提供较低的福利待遇
D.组织必须考虑所有员工的自我实现需要
【答案】B。
表1-3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具体内容
【专家点拨】工作丰富化的前提有以下几个方面:
(1)员工绩效低落的原因是激励不足而不是其他。
(2)不存在其他更容易的改进方法。
(3)保健因素(薪酬、工作环境等)必须满足。
(4)工作本身已经不具有激励潜力。
(5)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
(6)工作品质非常重要。
(7)员工必须愿意接受。
奥尔德佛的ERG理论的内容如下:
(1)人有三种核心需要:生存(Existence)、关系(Relation)、成长(Growth)。
(2)ERG理论认为各种需要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不一定如马斯洛所说逐级上升。
(3)需要层次不仅可以上升,还可能有“挫折—退化”,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满足时,对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会加强。
(4)ERG理论的变通性说明在文化、环境背景差异下,个体需要也有差异。
(5)生存需要(E)对应全部“生理需要”和部分“安全需要”;关系需要(R)对应部分“安全需要”、全部“归属和爱的需要”和部分“尊重需要”;成长需要(G)对应部分“尊重需要”和全部“自我实现需要”。
麦克里兰提出的三重需要论又称成就需要论。
表1-4麦克里兰的三重需要理论的具体内容
亚当斯(J.StacyAdams)于1965年提出公平激励理论。
表1-5公平理论的具体内容
(续表)
图1-3公平理论示意图
【经典例题】(多选)小张原本在A公司工作,后来跳槽到B公司;跳槽半年后,他发现新公司对自己努力工作的回报远不如A公司。根据公平理论,这种比较属于()。
A.横向比较B.纵向比较
C.组织内自我比较D.组织外自我比较
E.组织外他比
【答案】BD。
(一)主要内容
动机是三种要素的产物,动机(激励程度)取决于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效价:个体对所获报酬的偏好程度,对个体得到报酬的意愿的数量表示。
期望:员工对努力工作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念强度,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
工具性: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
(二)在管理上的应用
期望模型中的三个因素可以有多种组合,产生最强动机组合的是高效价、高期望和高工具。这就为管理者提出了具体而微的工作要求。
【经典例题】(单选)根据弗罗姆的期望理论,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成为()。
A.效价B.期望
C.工具D.动机
【答案】C。解析:工具是指员工对一旦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报酬的信念。
(1)强化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的强化作用,是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
(2)强化理论并不考虑人的内在心态,而是注重行为及其结果,认为人是在学习、了解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行为主义的观点,注重行为及行为结果。
【专家点拨】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它包括正强化、负强化、自然消退三种类型。
第三节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含义
目标管理是一种在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
基本核心:强调通过群体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而且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
实施目标管理时可以自上而下设定目标,将组织目标层层具体化、明确化,分解为各个相应层次(分公司、部门、个体)的目标。但目标管理也包括自下而上的过程。
(二)目标管理的要素
目标管理有四个要素,即目标具体化、参与决策、限期完成、绩效反馈。
(三)效果评价
目标实施的效果有时候并不能符合管理者的期望。
图1-4目标管理的任务分解与实现过程
【专家点拨】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MBO)的概念是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
【经典例题】(单选)关于目标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目标管理强调,应通过群体共同参与的方式,制定具体、可行且能客观衡量的目标
B.实施目标管理时,必须自下而上地设定目标,将组织的目标分解为各个相应层次的目标
C.目标管理包括目标具体化、参与决策、限期完成和绩效反馈四个要素
D.目标管理的实施效果有时候并不能符合管理者的期望
【答案】B。解析:实施目标管理时,可以自上而下地设定目标,也可以自下而上实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