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红军长征吗?》:
长征中红军是怎样横渡乌江天险的?
中央红军从湖南通道开始转兵,不入湘西而进贵州。据说蒋介石得知此消息后大笑,因此事虽出乎他原先预想,却也可借此实现同时消灭红军和黔系军阀的“一石二鸟”之计。在一般人看来,贵州“地无三里平”,险路难行,且有乌江横在中间阻隔,红军极难在此机动。当红军进入贵州时,省内由几派大小军阀分别割据,大都不敢交锋而只盼红军早日离境。在他们看来,红军在此落脚或“借道”固然可怕,尾随而来想夺地盘的蒋系中央军同样危险。当时贵州省主席王家烈集中兵力守贵阳城,军阀侯之担则坚守住黔北屏障——乌江,以保自己在贵州北部的穴巢。中央红军接近乌江时,因国民党中央军有十个师紧随身后,如不赶紧渡江将面临背水作战的危险,如渡江成功则可利用这一险阻迟滞追兵。于是,中革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二师和红三军团,分三路迅速突破乌江。乌江作为贵州第一条大河,发源于乌蒙山东麓,江水由西南自东北急速奔流,将沿途崇山峻岭削成陡峭绝壁,并把贵州划成南北两部。自古以来,渡乌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要有大木船;必须是大晴天;要有熟悉乌江水的好船夫。贵州军阀在红军到来前已烧毁南岸的村庄,掳去江边船只,在北岸修筑工事,因此认为:“乌江素称天险,疲惫之师,必难飞渡。”
1935年元旦这一天,大雪纷飞。红一师第一团刚踏进回龙场渡口浅滩,就遭到敌人的炮火袭击。因所有渡船早已被敌人拖走或沉人江中,团长杨得志认为唯一的希望就是满山遍野的竹子。他紧急动员部队赶制竹筏,在黄昏时分就以一只竹筏载着八名战士向对岸偷渡。然而,这只筏子艰难地冲过一个个险浪和漩涡,突然被一个大浪拍向下游,几个黑点在江心出没了一会儿便被漩涡卷走。首次偷渡失败和战友遇难,并没有影响部队的勇气,乘着夜暗又一只竹筏在寒风怒号中离岸而去。一个小时后,北岸突然响起激烈的枪声——第一批突击队终于靠岸了。等待已久的其他竹筏,一个接着一个地冲进波涛汹涌的江中,越来越多的红军部队被送到对岸,守敌迅速被歼灭。在这个夜间,红一团在龙场渡口胜利突破了天险乌江。
红一团龙场渡口实施抢渡时,在江界河渡口的红二师红四团也对敌发起攻击。该团声东击西,先是对防守严密的主航道进行佯攻,然后在上游小道实施第一次抢渡。连长毛振华带领八名擅长游泳的勇士,冒着刺骨严寒泅渡过江,成功到达北岸。但一条准备架桥用的粗绳,却被敌人的炮弹打断,8名勇士只好返回南岸。等到夜晚,实施偷渡的三只竹筏其中两只因水流太急被迫折回,另外一只不知去向,上面载着再次偷渡的毛振华等人。第二天凌晨,军委副参谋长张云逸亲自到红四团传令说,追兵临近,务必尽快拿下乌江。拂晓,一场大雪刚刚停止,第一批突击队就赤膊短裤,在密集火力掩护下乘三只竹筏第三次抢渡。他们快到对岸时,敌人阵地崖下突然响起猛烈枪声。原来头晚失踪的那只竹筏已到达北岸,但因后续部队未到,毛振华带着偷渡勇士,全身湿淋淋在石崖下隐藏了一夜。在他们的接应下,第一批突击队很快上岸。剩下的几十只竹筏也立刻出发,强渡过去迅速占领高地。随后敌人预备队增援,居高临下把红军逼向江边。这时红军中的神炮手赵章成赶到,几发炮弹都落在敌群中,红军突击队趁机冲上崖顶,控制了北岸渡口。红军攻占龙场、江界河这两个渡口后,黔北军阀侯之担丧魂落魄,所部不战而逃。1月6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乌江天险,把敌人数十万“追剿军”甩在乌江以东以南地区。突破乌江的22个英雄,毛振华获红星奖章,其余21人各获军委奖励的军衣一套。
1935年4月,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南下再次飞渡乌江,兵临贵阳逼近昆明,把国民党追兵远远地甩在乌江北岸。1936年红二、六军团长征时,又在乌江上反复渡过,并在抢渡鸭池河上游渡口后给追兵留下标语——“远看一条索,近看鸭池河。敌人拼命堵,老子硬要过。要过要过这就过,李觉送行蛮不错。你在对岸站岗哨,我在这里洗个脚。”长征期间,红军两大主力共六次突破乌江,显示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概。
……
展开